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林汉川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873390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2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林汉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林汉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林汉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林汉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林汉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林汉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林汉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 林汉川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00029) 管鸿禧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30064) 内容提要: 本文在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基于 江苏、浙江 、 广东 、 湖北 、 辽宁、 云南等六省市 1512 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库信息 ,运用 层次分析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竞争力 、 短期生存实力 、 中期成长能力 、 长期发展潜力以及综合竞争力展开了评价与比较分析 ,揭示了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 差异的深层机理 。 关键词 : 东中西部 中小企业 竞争力 层次分析法 比较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我国

2、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实证分析与多边比较研究( 批准号 70272006) 与教育 部“十五”211 工程重点资助项目新世纪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本文数据信息得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心的扶持和帮助, 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量化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差异状况,揭示其内在原因 ,对制订中小企业振兴政 策、 缩小区域差距、 尤其对提升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研究中小企业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江苏、浙江 、 广东 、 湖北、 辽宁、 云南等六省市中小企 业问卷调查数据库信息, 运用层次分析法 ,对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竞

3、争力、短期生存 实力、中期成长能力 、 长期发展潜力以及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比较分析 ,以揭示东中西部中小企 业竞争力差异的深层机理 ,并提出提升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样本数据 1. 样本数据源 本文研究的中小企业样本数据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通过乡镇企业局 、 中小企业协作办 、 统计 局、 大专院校等部门人员帮助发放与回收的企业问卷调查数据信息, 本文作者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心邀请参与数据处理和合作研究,并形成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发放 8000 多家中小企业问卷 ,问 卷回收率 19%, 获得 1512 份有效问卷 ,区域分布包括江苏 、 浙江、广东、湖北 、 辽宁 、 云

4、南等六省市 。 样本的所有制类型、隶属关系 、 行业分布 、 规模分布等特征与中小企业总体分布接近 ,能充分代表总 体,用于实证比较研究。 2. 针对样本数据特点对东中西部区域的划分 我们选择江苏、 浙江、广东作为东部地区的代表, 共有有效样本 520 家; 湖北、辽宁作为中部地 区的代表 ,共有有效样本 494家 ; 云南作为西部地区的代表, 共有有效样本 498家 。 3. 样本数据信息内容的特点 调查问卷内容共涉及十六大类 ,300 多项数据信息, 涵盖了中小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个方 面,包括连续四年的资产 、 负债 、 收入、 支出、 研发费用、贷款 、 利率 、 拖欠、 应收款 、

5、税金 、 盈亏、 职工结 构、 学历构成、 工资福利等详细的财务和人力资源数据 ,以及目前的竞争环境、 技术能力、产品销售 、 培训 、 企业战略 、 经营问题等信息, 足以实现对中小企业竞争力的评价 。 45 2004年第 12 期 二、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1. 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目标在于根据影响中小企业内外部或长短期竞争力的要素, 评价特定 时间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弱以及变动趋势 ,从总体和具体的影响要素,多层次地揭示不同区域中 小企业竞争力水平差异的内在原因和各要素的作用程度 ,为我国有针对性地制订提升中小企业竞 争力政策提供依据。根据中小

6、企业的规模、 多样性、 大群体性、资产专用性、个体与群体的融合性 、 创新等方面的特征, 借鉴国际比较学派 、 产业竞争力理论、 资源学派以及核心能力学派的观点 ,我们 在充分结合样本数据信息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包含 73 项要素的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 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梯阶层次模型 依据指标体系, 围绕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总目标, 构造能反映中小企业竞争力本质属性与内在 联系的梯阶层次模型( 见图1) ,共划分为三个层次 : 第一层次把总目标区分为外生的外部环境竞争 力和内生的企业内在竞争力两个方面, 企业内在竞争力又根据指标要素作用的时间特征进一步划 分为短期生存实力 、 中期

7、成长能力 、 长期发展潜力等分层目标 ; 第二层次为20个评价子目标用于对 中 小 企 业 竞 争 力 外部 环境 竞争 力A ( 0. 19195) 竞争环境 A4( 0. 03902) 资金环境 A3( 0. 06590) 法制环境 A2( 0. 00615) 贸易环境 A1( 0. 01453) 各 项 评 价 指 标 ( 共 73 项) 市场环境 A5( 0. 00917) 信用环境 A6( 0 . 002589) 社会环境 A7( 0 . 002461) 政府服务 A8( 0. 00668) 企业 内在 竞争 力 B ( 0. 80805) 短期生存实力 C ( 0. 12631 )

8、 获利能力 C1( 0. 07379) 产品竞争力 C3( 0. 02928) 获利能力变动指数 C2( 0. 02324) 长期发展潜力 E ( 0. 16141 ) 研究开发投入 E2( 0. 06971) 研发人才状况 E1( 0. 06971) 生产技术能力 E3( 0. 00870) 研发组织能力 E4( 0. 01329) 中期成长能力 D ( 0. 52033 ) 资本运作能力 D2( 0 . 12976) 资本实力 D1( 0 . 04093) 企业组织能力 D3( 0 . 05208) 融资能力 D4( 0 . 07453) 人力资源能力 D5( 0 . 22302) 图 1

9、 评价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梯阶层次模型及影响权重 46 林汉川、管鸿禧: 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 括号中的数据为用专家法产生的指标权重, 具体权重计算过程见下文。 具体评价指标于后文评价各表中罗列。 图 2 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过程 外部环境竞争力、短期生存实力、 中期成长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四 个分层目标进行评价; 第三层次为 73 项评价指标直接评价 20 个子目 标。评价指标通过对 20 个子目标 的直接评价乃至对四个分层目标 的评价,实现对中小企业竞争力总 目标的最终评价 。 3.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层 次指标对评价目标的影响权重 根据指标体系属于多指标系 统评价的

10、特点和评价目标要求, 我 们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作为中小 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第一步 通过专家法构造 1 至 9 标度的两两比较矩阵 ; 第二步计算两两比较矩阵最大特征根对应的归一化 后的权向量作为指标影响权重 ; 第三步计算各个层次评价要素和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 第四步对指 标权重进行单层和多层组合一致性检验( 见图 2) 。 三、按照定量评价的要求对中小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处理 1. 把各种样本数据转化为可用于定量评价的指标值 本研究涉及的 73项评价指标中,多数可以直接以指标的绩效值作为测度值, 但定性指标需采 取某种方法进行量化 ,还有一些评价要素由多个定性或定量指标按照一定计

11、算模型进行组合计算 才能得出量化测度值 。除了直接以指标绩效值作为测度值外,还采用的测度方法包括: 方法一: 根据企业感受的好差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分值进行量化 ,企业感受“好 、 较好 、 一般、 较 差、 差”分别用“5、 4、 3、 2、 1”来标度 ,样本企业平均得分即为该项指标测度值。 方法二: 根据企业感受的竞争压力程度分别给予分值进行量化, 企业感受“很强 、 强 、 不强 、 没 有”分别用“4、 3、 2、 1”标度, 样本企业平均得分即为该项指标测度值 。 方法三 : 根据企业“是 、 否”获得( 或拥有) 某项资源, 分别赋予“1、0”值进行量化 ,样本企业分值 之和除以样

12、本总数为该项指标测度值。 方法四 : 按照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根据“是、否”的判断分别赋予“1、0”值进行量化, 中小企业 样本分值之和除以样本总数为该项指标测度值。 方法五: 对于涉及组织或战略能力等方面的指标, 根据管理者对某项策略或观点的“选择 、 不选 择”分别赋予“1、 0”值进行量化,中小企业样本分值之和除以样本总数为该项指标测度值 。 方法六 : 还有一些能力或潜力指标, 针对企业对某类事项的选择或判断情况, 通过与短期获利 能力的回归,算出各个选择项的权重,计算样本企业的平均选择权重为测度值。 方法七: 对于一些指标分解出多个评价子要素 ,根据具体指标特点对多个定性或定量评价

13、子要 素按照一定的计算模型组合计算得到量化测度值 。 2. 指标测度值的无量纲化处理 各项评价指标测度值分别表达不同的涵义,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根据指标测度值大小与 竞争力强弱的方向是否一致把指标划分为正向和反向两类 。把正向指标量化为效益型, 指标测度 值越大越好,取指标的最优值 K= max i 1 i m , 最劣值 L= min i 1i m , 其中 m 为样 47 2004年第 12 期 本分类数。把反向指标量化为成本型,指标测度值越小越好 ,取指标的最优值 K= min i 1i m ,最劣值 L= max i 1i m 。 按1 至 9 标度方法 ,判断 K与L相比较的标度

14、值为dm( 1) 。构造判断矩阵 A = ( Aij)m m, 令: Rij= ( i-j) ( k-L) dm 则: Rij= Rij,若 Rij1 1若 Rij 1( 其中 : i , j = 1 ,2, , m) -1 Rij,若 Rij- 1 四、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 1. 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竞争力评价 外部环境竞争力主要体现于中小企业面对的贸易 、 法制 、 资金、 竞争、 市场、信用 、 社会环境以及 政府服务等方面 。其中贸易环境从区域对外开放状况 、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贸易关系以及产品和 原料的贸易方式等方面来评价 ; 政府服务主要以中小企业获得政府信息、 中介

15、、咨询 、 经营指导服务 的情况来评价; 法制 、 资金 、 竞争、 市场、信用环境分别以中小企业自我感受来评价 。东中西部中小 企业外部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测度值( 见表 1) 。 表1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测度值 指标名称测度指标东部中部西部 A1贸易环境 A11 对外开放程度方法二正向12. 25%2. 92%3. 53% A12 对大企业依赖方法三正向13. 54%12. 59%10. 16% A13 市场开拓独立性方法三正向86. 46%87. 41%89. 84% A2法制环境方法一正向3. 4613 . 2383. 021 A3资金环境 方法一正向3. 0982 .

16、 3972. 487 A4竞争环境方法七反向2. 0852 . 1832. 233 A5市场环境方法一正向2. 9873. 173. 00 A6信用环境方法一正向2. 9082 . 8232. 581 A7社会环境 方法一正向3. 0223 . 1072. 885 A8政府服务 A81信息服务 方法三正向59. 6%59. 57%66% A82中介服务 方法三正向33. 42%36. 93%34. 46% A83咨询服务 方法三正向52. 49%47. 07%52. 07% A84经营指导服务 方法三正向33. 52%59. 24%48. 03% 对指标测度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 ,结合两两比较矩阵计算出的组合权重 ,得出我国东部中小 企业的外部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数为 91. 96, 显著高于中部的 63. 11 和西部的 48. 89( 见表 2) ,差异主 要来源于 :( 1) 资金环境对外部环境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为 34. 33%,东部中小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