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总结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872632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总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总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总结报告(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 总 结 报 告 从这里驶入职教发展快车道从这里驶入职教发展快车道 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国家改改发展示范校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 二 0 一四年六月 创建国家示范中职校 目目 录录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4 4 (一)项目完成总体情况(一)项目完成总体情况 4 4 1、理念引领,完成建设任务 . 4 2、强化基础,达到预期目标 . 4 3、改革创新,提升职教内涵 . 5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7 7 1、建立“三统、五到”工作机制 . 7 2、建立“挂网、上墙”的交流共享机制 . 7 3、建立“11

2、6”保障机制 . 7 二、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二、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8 8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 8 1、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8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 8 3、以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课程资源 . 8 5、以教学资源库为核心建设数字校园 . 9 6、以人为本构建“综合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 . 9 7、以校企文化融合为基础营造实践教学环境 . 9 (二)师资队伍建设(二)师资队伍建设 . 10 (三)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三)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 10 1、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 10 2、校企共建研发中

3、心 . 11 3、校企共建培训中心 . 11 4、集团化办学与订单培养 . 11 5、校企共建专业成效 . 11 三、特色项目建设情况三、特色项目建设情况 1212 (一)项目目标全面完成(一)项目目标全面完成 . 12 (二)建设成果丰富(二)建设成果丰富 . 12 (三)成果特色明显(三)成果特色明显 . 13 四、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情况四、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情况 . . 1313 (一)投入主体及额度(一)投入主体及额度 . 13 (二)支出范围及额度(二)支出范围及额度 . 13 (三)使用进度(三)使用进度 . 14 (四)投入使用情况(四)投入使用情况 . 14 (五(

4、五)投入与使用的规范性)投入与使用的规范性 . 14 五、贡献与示范五、贡献与示范 1414 (一)对区域社会发展的贡献(一)对区域社会发展的贡献 . 14 1、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技能型人才 . 14 2、为安陆经济发展培训技能型人才 . 14 3、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 . 15 4、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 15 (二)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进行示范、带动和辐射的成效(二)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进行示范、带动和辐射的成效 . 15 创建国家示范中职校 1、引领孝感中职教育发展 . 15 2、学校和个人获奖情况 . 15 3 3、示范校建设的示范、辐射作用 . 16 六、建设成果六、建设成果 1

5、616 (一)总体建设成果概要(一)总体建设成果概要 . 17 (二)典型案例介绍(二)典型案例介绍 . 17 1、创新培训机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17 2、整合电子技能综合训练,实现技能岗位无缝对接 . 17 3、五要素六环节联动推进, “教学做”一体化探索前行 . 18 4、技能大赛牵引,理实一体给力,教学探索有效 . 18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818 (一)影响学校发展的问题(一)影响学校发展的问题 . 18 (二)项目执行中的主要问题(二)项目执行中的主要问题 . 19 (三)主要问题的成因和建议(三)主要问题的成因和建议 . 19 创建国家示范中职校

6、学校创建于 1986 年,是一所农村县域职业学校,国家级重 点、省级示范中职学校,占地面积 205.3 亩,建筑面积 9.73 万 平米,教职工 209 人,学历教育在校生 3508 人。2012 年 6 月被 批准为第二批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单位。 学校 始终坚持“成果导向、机制引领、目标驱动”的原则,认真规划, 科学实施,圆满完成了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任务。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项目完成总体情况(一)项目完成总体情况 1、理念引领,完成建设任务 学校坚持“服务为宗旨、质量为核心、就业为导向”的办学 方向,紧扣“改革、创新、发展”六字方针,恪守

7、“做中学、学 中做”的教学理念,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和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为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电 子技术应用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与管理, 特色建设项目为校园文 化和新型农民工培训基地建设。 任务书中应完成任务点 206 个和验收点 462 个,实际完成任务点 220 个和验收点 462 个,任 务完成率为 106.80%。 2、强化基础,达到预期目标 建设中抓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工作主线,创新办学 模式, 成立了以我校为龙头的安陆职教中心。 先后与安陆、 武汉、 深圳等地 45 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吸收合并了安陆惠丰、深 创

8、建国家示范中职校 蓝、安棉、工校四所职校。校企合作、校企校联合不仅壮大了职 教规模,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职教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了办学 效益,丰富了职教内涵;地方财政增加了专项拨款,行业企业加 大了对职教的投入。重点专业、特色项目、教师队伍、校内外实 训基地、服务能力、规章制度、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信息化建设均 达到预期目标。 3、改革创新,提升职教内涵 (1)示范建设,增添职教正能量 两年来,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学校办学实力 和办学质量整体提升(见图 1.1) ,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 示范、骨干、引领和辐射作用明显。 图 1.1 整体提升情况 (2)总结提炼,促成职教新飞跃 学校以

9、“上安职、学技能、走天下”的办学理念引领示范校 创建国家示范中职校 建设,边建边总结,边改边提炼,从而实现了质的飞跃。一是学 校作为孝感市职教集团成员和安陆职教中心龙头学校积极主动 与安陆、武汉、深圳等地合作企业开展办学模式探讨与研究,形 成了校企合作,产、教、训一体的多元办学模式;二是遵循职教 规律,构建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三是依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岗位能力需求实际,构建了具有职 教特色的课程体系;四是通过下厂挂职、高校深造、校本培训、 岗位练兵等方式,造就了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 双师型教师、楚天技能名师构成的教学团队;五是遵循“平等互 利、政府主导

10、”的原则,形成了“校企资源共享、互信互利共赢” 的长效机制, 并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构建了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和 教学模式;六是开展学生评价课题研究推动评价模式改革,遵循 人的全面发展规律构建了“综合多元”的学生评价模式;七是建 立健全了具有职教特色的章程和各项制度并汇编成册, 强化了内 部管理,形成了具有学校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八 是建立了以数据中心和多媒体、 一体机教室为核心的硬件支撑的 以教务教学管理平台为代表的 6 个管理平台。 两年建设让我们深刻体会到: 调查研究是示范校建设的突破 口,校企合作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全员创建是提升内涵的重要途 径。总之,职教要发展,政府支持是前提,

11、校企合作是途径,上 下一心是关键,真抓实干是法宝。 (3)建设拉动,凸显职教高成效 创建国家示范中职校 重点专业建设,带动了其他专业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专业在 技能高考、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2013 年被评为省重点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用人单位纷纷来校提前下单。新型农民工基地建 设打造了技能人才培训“超市” ,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全国第九、十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获国家级奖项 20 件, 省级奖项 98 件,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1、建立“三统、五到”工作机制 建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 建设办公室统一规划设 计,各项目建设组统一建

12、设进度和项目承包到组(项目建设组) , 任务分解到点,责任落实到人,经费投入到位,过程监督到底的 工作机制。 2、建立“挂网、上墙”的交流共享机制 学校把所有建设内容、成果、资料、建设进度挂在校园网的 专题网站上,把建设计划、建设进度表上墙进行公示、公开,以 便交流建设经验和共享建设成果。 3、建立“116”保障机制 学校成立了 1 个以校长为核心的 5 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1 个以专业带头人、职教内行组成的 6 人项目建设办公室;6 个由 专业组长、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项目 建设工作组。 形成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建设办公室项 目建设工作组三级监督管理机制, 实施全员创建

13、, 纳入绩效考核。 创建国家示范中职校 二、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一)(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调研明确人才需求规格和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 校在实施“工学结合、产教融合、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基础上, 重点建设专业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分层教学” 、 “校企 融合、工学交替” 、 “知识-技能-岗位”三位一体和“订单式”人 才培养模式。实训教学得到加强,学生综合技能大幅提升。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依据安陆产业结构调整和岗位能力需求,以工作过程为导 向,从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

14、,确定岗位核心技 能,构建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引领、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为支撑的课程体系。4个重点建设专业结合各自特点构建了“模 块” 式、 “行为导向”式和“任务驱动”式的课程体系。 3、以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课程资源 4个重点建设专业共完成9门核心课程和9本校本教材建设; 电子图书9.5万册, 20门专业课程的电子教案和CAI课件,26门 课程标准及试题库、案例库,技能训练作业库等4个专业教学资 源库,容量达4TB。 4、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创新教学模式 学校依托实训实习基地, 积极推行职业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 向的“项目教学” 、 “案例教学” 、 “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构建 创建

15、国家示范中职校 了“五要素六环节联动推进”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步形成 了“教、学、训、评”一体的教学范式。 5、以教学资源库为核心建设数字校园 校园网接入宽带100M, 在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 完成数 字化课程28门,搭建了办公自动化、教务教学管理平台;多媒体 教室26个, 一体机教室20个; 部分专业实施了模拟仿真实训教学; 全校实现一卡通和电子监控安全管理,80%的课程基本实现电子 白板、多媒体信息化教学。 6、以人为本构建“综合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注重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着力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以人为本构建了“综合多元”的评价体系。一是 评价内容综合,评价内

16、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学生 综合素质的考评,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良好的心理 素质、学习兴趣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二是评价主体多元,通过教 师、学生、管理者、企业、家长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使评 价更加科学、客观、公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职 业能力。 7、以校企文化融合为基础营造实践教学环境 加强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重视 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职业理念。引入企业运行机制,强化基地内 涵建设。把教学、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品牌意识、生产标识、操 作规章、职业道德规范悬挂在实训实习车间,营造真实的工作场 创建国家示范中职校 景。实施企业 7S 管理。 (二)(二)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为教师搭建“学、培、考、聘、比、建”六字成长平台。 每学期教师通过自学,学会 1-2 门专业课程;两年内,选派 骨干教师参加市级以上教师培训 81 人、强化校本培训和远程培 训,培训量 6720 人日,重视“岗位练兵” ,下厂挂职锻炼 1105 人日;对转岗、新任教师实行专业理论过关考试和岗位能力检测 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