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十二篇 马说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70563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十二篇 马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十二篇 马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十二篇 马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十二篇 马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十二篇 马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十二篇 马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十二篇 马说课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第十二篇 马说,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积累 1.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通_ ,意思为_ (2)才美不外见 _通_ ,意思为_,食,饲,喂,见,现,表现,显露,(3)食之不能尽其材 _通_ ,意思为_ (4)其真无马邪F _通_ ,意思为_,材,才,才能,邪,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2.古今异义 (1)世有伯乐,然后F有千里马 古义:_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 之后接着又发生另 一件事情 (2)一食或F尽粟一石 古义:_ 今义:用于选择关系的关联词 (3)是马也,虽F有千里之能 古义:_ 今义:判断词 古义:_ 今义:虽

2、然,这样的,这样之后,有时,即使,3.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一食或尽F粟一石 原意为完,在文中意思为_ 祇辱F奴隶人之手 原意为屈辱,在文中意思为_ (2)数量词作动词 不知其能千里F而食也 原意为距离或路途遥远,在文中意思为_,辱没,受屈辱,吃尽,日行千里,4.一词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F _ 安求其能F千里也 _ 策之不以其道 _ 执策F而临之 _,能,能力,能够,策,用鞭子打,马鞭子,5.重点实词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祇:_ (2)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_ (3)不以千里称也 称:_ (4)一食或尽粟一石 粟:_ (5)食不饱,力不足 食:_ (6)且欲与常马等F不可得 等:_ (

3、7)安F求其能千里也 安:_,只是,著称,两马并驾,吃,喂养,等同,一样,怎么,(8)策之不以其道 道:_ (9)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_ (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_ (11)执策而临之 临:_,正确的方法,竭尽,通晓,面对,二、内容探究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一句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 答:三句排比,深刻地再现了“食马者”愚妄浅 薄的丑态,斥责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为 下文的讽刺作铺垫,也写出了“千里马”受到的 压制和摧残,揭示了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 人才的同情,深化了主题。 2.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R

4、J课后习题) 答: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批判埋没、摧 残人才的统治者。,3. 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 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2013 淮安) 答:示例:形象塑造:千里马遭遇悲惨,怀 才不遇;食马者专横残暴,无知狂妄。写作 手法:托物言志,以马喻人,正反对比论证,论 证环环相扣。阐明道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不常有”,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三、拓展延伸 韩愈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同意这 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2016朝阳) 答:示例一:不同意。我们要做自己的“伯乐”,主动展示才能,并不断完善自己。 示例二:同意。如果“伯乐”没有慧眼,“千里马”就会被埋没。,2. 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 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请你联 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RJ课后习题) 答:示例:当今社会需要不断创新、勇于进取、 不断学习充电的人才;要做到多出人才和人尽其 才,政府就必须为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创造良好的 环境,同时我们自己也要不断努力,努力成为真 正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