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十七篇 爱莲说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70555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十七篇 爱莲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十七篇 爱莲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十七篇 爱莲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十七篇 爱莲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十七篇 爱莲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十七篇 爱莲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十七篇 爱莲说课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第十七篇 爱莲说,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积累 1. 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古义:_ 今义:种植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不蔓F不枝F2010 原意为枝蔓,在文中意思为_ 原意为枝节,在文中意思为_,生枝蔓,长枝节,RJ:立EJ:树立,3. 重点实词 (1)可爱者甚蕃 蕃:_ 2010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_ 2013B (3)濯清涟而不妖 濯:_2010、2005 妖:_ 2013B (4)亭亭净植 亭亭:_ 净EJ:_2005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_,RJ:(草木)茂盛EJ:多,沾染(污秽),洗,美丽而不端庄,高耸的样子

2、,洁净,亲近而不庄重,(6)予谓F菊,花之隐逸者也 谓:_2013B (7)陶后鲜有闻 鲜EJ:_ 2013A、2010、2005 (8)宜乎众矣 宜:_,认为,少,应当,二、内容探究 本文写莲,同时还写到了菊和牡丹,这运用了什 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2013西双版纳) 答:这里运用了衬托手法。用菊花正衬,牡丹反衬,突出了莲的高贵(高洁)品质。 2.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014安徽) 答: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感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3. 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 为“菊、莲、牡丹”?(2012聊城)

3、 答: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和 批判,深化文章主题。 4. 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 文中表达的“志”是什么?(2015菏泽) 答:追求洁身自好、不谋名利的高尚人格。,5.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他们的处世 态度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处世态 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 隐;周敦颐则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 不好,但人格仍可以很高尚。 6.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 (2010重庆) 答: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质朴, 豁达大度,保持独立人格,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 尚的品德。,三、

4、拓展延伸 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 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2010重庆) 答:示例:菊花。菊花不仅是历来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而且其高洁的品格也为世人所喜爱。,2. 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本文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不同,你同 意哪种观点?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 法。 (2013西双版纳) 答:示例:我赞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句话隐喻了做人要心地纯净,不受外界世俗 的影响;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自控能 力差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坏的现象所诱导。生活中 ,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

5、操守);要 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 不随波逐流,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出淤泥而不染”。,金题演练,(2013重庆B)阅读爱莲说,回答14题。 (15分)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濯清涟而不妖 ( )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沾染(污秽),美丽而不端庄,高耸的样子,认为,2.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中、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可以爱的很 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莲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3. “莲之爱,同予者何

6、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示例: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 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 【解析】前一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运用反 问句式,极言爱莲者之少,表明具有莲花般高洁 品性的人太少。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借助肯定句式,极言牡丹之爱的突出(爱牡丹者 人数之多),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世风的盛行。同时,作者将这一少一多做了对比 ,表达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者的鄙弃,对缺少君 子之德世风的遗憾,并以此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 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突出文章主旨。 4. 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 示?(4分) 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有正 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 波逐流。,【解析】此题要求考生针对“世人爱牡丹,自己独爱莲”表达自己的观点。解答这类题目,应先表明观点,然后联系实际阐述,言之有理即可。答题前要弄清作者的意图,再联系自己的实际提出鲜明的观点。主要是怎么面对不利环境,保持自己独立高洁的人格。可以针对环境、价值观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