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河渠书 课件(21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68977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河渠书   课件(21张)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河渠书   课件(21张)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河渠书   课件(21张)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河渠书   课件(21张)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河渠书   课件(21张)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河渠书 课件(21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河渠书 课件(21张)(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判断多义词的两种方法 (1)联想式辨析判断。针对一词多义的实词,可联系课文中有关语句和熟悉成语的语义、用法、相互比照,初步确定文段中实词的含义。如:诗名冠代。“冠”一词可联系“今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训俭示康)来理解,“冠”字可解释为“位居首位,超出众人”而“一时”与“代”意义相近。“诗名冠代”可理解为:所做的诗文在当时是首屈一指,超出众人。,(2)利用句式结构辨析判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形式。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从句式结构看,属于对仗,“忠”与“贤”相对,“用”与“以”相对,所以“以”的意义就是“任用、重用”。,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不是直接地支配宾语,而是

2、表示为(替)宾语或对宾语施行第一动作,即动词对于宾语含有介词“为”“为了”之意,为动词的为动用法,也就是说动词里含了一个介词“为”的概念,很显然,动词活用为“为动词”是为动用法里最常见的。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其中的“死国”是“为国家大事而死”。那么,除了动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为动词”之外,别的词可以不可以活用为“为动词”呢?其实,名词也是可以的。,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定语常放在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面,起修饰限定作用;而古代汉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词后,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定语后置。形式如下: 中心词+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3、。 中心词+之+定语+者,如“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中心词+之+定语,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书”史记的特色体例 “书”是史记中很有特色的体例,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史记中共有书八篇。 史记中的“八书”是司马迁创设的八篇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1.主要内容 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 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表明了司 马迁对治水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 切关注。司马迁在此书篇末,历叙 他阅历过的江淮河济等众多水系和地区,从而归结为一个观点:

4、“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深刻地反映了他对水可为利又可为害的两面性的认识和对水利问题的重视与关切。河渠书是以后历代史书撰述河渠水利专篇的典范。,2.结构思路,1.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治水工程?有怎样的效果? 【分析明确】,2.作者是怎样评价文中的水利工程的?最终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 【分析明确】作者对汉代之前的工程一一写明它们的益处,表明了作者对这些利国利民的工程的积极肯定。 而对于汉代的工程,是非分明,有褒有贬。既将汉武帝治理黄河的举动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又着重表现了汉代水利建设的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天子临河作歌的无奈与忧愁,显示了汉代水患的严重。这种态度,既体现了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秉

5、笔直书的史家精神,又暗示了司马迁对为个人私利而不顾天下苍生的田蚡及望气用数者的官吏的无情鞭笞,对汉武帝劳民伤财的讽刺,对民生安乐的期盼。,正是在将人们通过河道的开凿、治理变水害为水利的经验,与水害造成的自然灾难及统治者治理不当劳民伤财的教训的比较中,作者水到渠成地收束绾结,提出了“甚哉,水之为利害也!”的观点,切中肯綮,发人深省。,1.对比鲜明,爱憎分明。 在本文中,除将汉代与之前的治理水患的效果加以对比外,还将治理水患的态度作了对比。郑国修渠,旨在为韩,但渠成亦有利于秦,体现了一种利己利人的天下意识。而汉代的统治者田蚡则为了一己私利,以天命、气数做借口,破坏兴修水利的计划。另外,秦的统治者觉察到了郑国的阴谋,却以大局为重,变害为利,而汉武帝却因与田蚡的亲戚关系而放弃了这一工程,致使水患的危害延长了20余年,以汉武帝率众劳民伤财的堵塞作终。,2.详略得当,结构完整。 文章内容上起大禹,下至汉朝。作者并没有平均着墨,而是采用远略近详的手法,突出了对汉代民生的关注,对吏治丑行的揭露。最后,作者又水到渠成地收束绾结,提出了“甚哉,水之为利害也!”的观点,表达了对化黄河水灾为水利的殷切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