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八篇 出师表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65114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八篇 出师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八篇 出师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八篇 出师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八篇 出师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八篇 出师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八篇 出师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八篇 出师表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第八篇 出师表,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积累 1. 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 _通_,意思为_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F _通_,意思为_,缺,欠缺,弊病,阙,又,有,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_ 今义:商店开始营业 (2)引喻失义 古义:_ 今义:正义,意义 (3)未尝不叹息痛恨F于桓、灵也 古义:_ 今义:十分憎恨,伤心遗憾,RJ:适宜、恰当EJ:合理的主张和思想,扩大,(4)臣本布衣 古义:_ 今义:布衣服 (5)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_ 今义:品格低劣、下流 (6)由是感激EJ 古义:_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

2、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感动奋发,平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以光先帝遗德 原意为:光线,在文中意思为_ (2)形容词作名词 攘除奸凶F 原意为奸邪凶恶,在文中意思为_ 优劣得所 原意为美好,在文中意思为_ 原意为坏,在文中意思为_,发扬光大,奸邪凶恶的人,德才低的人,德才高的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原意为奸邪,在文中意思为_ (3)形容词作动词 亲F贤臣,远F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原意为亲切,在文中意思为_ 原意为遥远,在文中意思为_ 恢弘志士之气 原意为宽阔、广大,在文中意思为_,亲近,奸邪的事情,疏远,发扬扩大,4.一词多义 中道F崩殂 _ 咨诹善道

3、_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_ 深追先帝遗F诏 _ 恐托付不效F _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F _ 不效F,则治臣之罪 _,(1)道,(3)效,(2)遗,路途,办法,完成,任务,给予,专指已逝之人留下的,成效,效果,有所广益F _ 斟酌损益 _ 性行F淑均 _ 行F阵和睦 _,(4)益,(5)行,好处,增加,兴办,行为,品行,古代军队的编制,兴F复汉室 _ 若无兴F德之言 _,(7)兴,振兴,发扬,(6)能,先帝称之曰能F _ 必能F使行阵和睦 _,有本领,能够,5.重点实词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殂:_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_ 秋:_ (3)盖追先帝之殊遇 追EJ:_ 殊遇

4、:_ (4)陟罚臧否 臧否:_ (5)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EJ:_ 理:_ (6)此皆良实 良实:_,死亡,确实,这里是“时”的意思,回溯往事,善恶,RJ:优待,厚遇EJ:特别厚待,显示,表明,治,善良,诚实,(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_ (8)悉以咨之 咨:_ (9)性行淑均 淑:_ 均:_ (10)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举:_ (11)躬耕于南阳 躬:_ (12) 猥自枉屈 猥:_,选拔,询问,善,平,本指身体,引申为亲自,推举,举荐,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13)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_ (14)攘除奸凶 攘除:_ (15)至于斟酌损益 损:_ (16)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

5、:_ (17)以彰其咎 彰:_ (18)咨诹善道 诹:_,奔走效劳,排除,铲除,除去,怠慢,疏忽,表明,显扬,询问,二、内容探究 本文表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忠心耿耿,深谋远虑, 远见卓识。(2016徐州) 2. 先帝为何会对桓、灵之事叹息痛恨?(2014云南) 答:因为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以致后汉倾颓,所以先帝对他们的事叹息痛恨。(或因为他们亲小人,远贤臣。),3. 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 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RJ课 后习题) 变式提问: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建议 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什么?为什么?(2016聊城) 答:诸葛亮主要提出了三条建

6、议:广开言路、严明 赏罚、 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 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 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言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 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 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4. 仔细阅读课文,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希望“ 陛下亲之信之”的两个原因。(2014黔南) 答:这些人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 臣。在蜀汉民力困乏的情况下,需要依仗这些 贤臣的努力来完成先帝的遗愿。亲贤臣远小人, 就可以使蜀汉兴旺发达。,5. 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 含的耿耿忠心。细

7、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积极献言,提出三条建议。(或答“提出广开 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积极荐贤, 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答“推荐人才”)平定 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积极筹备北伐, 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6先帝遗诏中曾说“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请结合 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14云南) 答:示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意为:只有 贤明,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让人信服。文段中“ 陛下亦宜自谋”是说要“贤”,说要“亲贤臣, 远小人”,亲信“忠良死节之臣”,这都是要有 “德”,有贤有德才能兴复汉室。先帝遗诏里说的 也是

8、这个意思,只有贤德的人,才能让人佩服和 臣服。,三、拓展延伸 1. 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 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2016安顺) 答:诸葛亮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立 身处世,待人接物及做人、做官、做事所表现出来的 忠诚、爱国、恤民、敬业、自强、公开、廉明、勤 劳、智慧、谦虚和创新等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文化 素质的最集中的体现。诸葛亮做人、做官、做事, 不仅为他那个时代,也为后人作出了表率。诸葛亮做 人,讲淡泊;讲修身;讲忠诚、讲守信;堂堂正正; 一生 一生正气。诸葛亮做官,爱国、爱民;赏罚分 明;廉洁奉公。做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值得我 们学习。,2.

9、 陆游曾写诗称赞此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 堪伯仲间。”结合本文相关内容,谈谈本文为人称 道的原因。 答:文章表现出诸葛亮耿耿忠心、知恩图报的美 德,他高尚的人格、恳切的心情、良苦的用心在文 中都有鲜明的体现,让人佩服,让人敬仰;文章的 形式优美,骈散结合,感情真挚,读起来朗朗上 口, 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金题演练,(2016咸宁改编)阅读出师表,完成14题。 (15分)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 (4)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 ),怠慢,疏忽,奔走效劳,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确实

10、,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 我。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3. 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选文第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 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 的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B. 选文第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 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 C.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 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两件事。 D. 全文以议论为

11、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 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解析】A项中五次提到先帝并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劳苦功高,而是为了表达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故选A项。 【答案】(3分)A,4. 文中“由是感激”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诸 葛亮正是由于感恩,才倾尽毕生精力去完成先帝的 托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感恩”的理解。 (4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咨臣以当世之事(2分)。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之一,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 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知恩图报。感恩生 活、感恩父母师长、感恩朋友、感恩万物等,每个 人都应怀揣一颗感恩之心 (2分)。,【解析】第一问抓住感激的原因,在原文中找到“由是感激”的位置,然后联系上下文,可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为“由是感激”的原因。第二问“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的意思,再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感恩”的理解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