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二十一篇 河中石兽练习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65073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二十一篇 河中石兽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二十一篇 河中石兽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二十一篇 河中石兽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二十一篇 河中石兽练习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二十一篇 河中石兽练习题三十二、(2017预测)阅读河中石兽一文,完成14题。(15分)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2、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阅十余岁() (2)竟不可得() (3)棹数小舟() (4)但知其一()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3.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理由是;老河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用原文填空

3、。)(3分)【解析】第一空问的是讲学家的看法,那么就在文中第段寻找,可知讲学家认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湮于沙中”;关于老河兵的论述应在第段寻找,老河兵认为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4分)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解析】作答时要紧紧抓住“寻找石兽的经过及结局”这一主题,道理在原文结尾处已和盘托出,不难找到。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