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李清照简介+歌曲+朗读+诗词鉴赏)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865066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李清照简介+歌曲+朗读+诗词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李清照(李清照简介+歌曲+朗读+诗词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李清照(李清照简介+歌曲+朗读+诗词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李清照(李清照简介+歌曲+朗读+诗词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李清照(李清照简介+歌曲+朗读+诗词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清照(李清照简介+歌曲+朗读+诗词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李清照简介+歌曲+朗读+诗词鉴赏)(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 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 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 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 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词:武陵春、醉花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

2、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尤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等。 诗: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等。 文: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前期多反映生活之悠闲,格调清丽。后期因金兵入据而流寓南 方,其间,明诚病故,境遇极为孤苦 此时,其词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3、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 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逝在任上,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 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 ,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 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 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

4、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慢:即慢词、慢曲,为词的长调。 “寻寻觅觅”三句:此词起拍连用十四叠字,既使词家倾倒,亦为历代论词者所称道,并公认为这在形式技巧上是奇笔,甚至谓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实,此十四叠宇,既是李请照的独创,亦有其对韩偓丙寅二月二十二日抚州如归馆雨中有怀诸朝客诗中“凄凄恻恻又微颦”等句的一定取义和隐括。 乍暖还寒:脱胎于张先青门

5、引的“乍暖还轻寒”之句,谓天气忽冷忽暖。,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雁过也”三句:化用赵嘏寒塘诗“乡心正无限,一夜度南楼”、吴均赠杜容成诗“一燕海上来,一燕高堂息。一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 黄花:菊花。 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言无甚可摘。谁:何,什么。 怎生:怎样,如何。 这次第:这情形,这光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译文:,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

6、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

7、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思想感情: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武陵春 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z mng)舟,载不动许多愁。,创作背景:,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

8、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武陵春 春晚 1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2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3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4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z mng)舟 5

9、,载不动许多愁。,1 这是一首小令,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 1135 ),当时李清照避乱南逃,居于浙江金华。武陵春:词牌名。又名武林春、花想容。 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武陵春,词牌名。 2 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落花的香气。尘香:落花化为尘土,而芳香犹在。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与此意同。 3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句抒写作者凄凉落寞的心境。物是人非:风物依旧,人事却已不同。这里是说,自己与丈夫(赵明诚)收集的金石、文物、书籍还在,可大宋朝廷却偏安一隅,丈夫也已经去世,自己流离失所,一切均已不可与往昔相比。事事休:一切事情都完了。 4 双溪:浙江金华的一条河。

10、东港、西港二水流至金华汇合,称婺港,又称双溪,是当时的游览胜地。这里指的是李清照将要春游的地方。 5 舴艋(z mng)舟:形似舴蜢的小船。 6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 7拟:打算.,武陵春 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译: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而花儿已凋落殆尽。已近黄昏,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11、,思想感情:经历国家败亡,丈夫去世,内心极为悲疼。,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译:人活在这世界上,就要做一个人上之人,就要有杰出的贡献!即使是已经死了,也要成为魔鬼中的霸者,领导群魔!我(指李清照)直到今天还在想念当初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因为兵败,宁愿死去也无颜面对自己的江东父老!这是何等的气概啊!,一剪梅 译文 【原文】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12、。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 昨夜雨疏风骤 ”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

13、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 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作者以 “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 ”,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