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64133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14.记叙文(散文)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记叙文散文阅读的题型。2.总结记叙文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掌握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3.提高记叙文阅读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总结记叙文阅读的一般步骤。难点:掌握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语文考题形式,“阅读理解”占三分之一分值的重要地位。一是基础知识比重进一步缩小,而且涉及的多为背诵和文学常识;二是现代文阅读从课内转向课内加课外;三是由客观性试题转向主观性试题,学生可以

2、自由发挥,而且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因此,现代文阅读已成为初中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目前来看,我们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是掌握得不错的,语文考试成绩的差异主要集中在阅读理解上。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记叙文阅读理解”的出题规律和典型题型,研究答题技巧。二、要点回顾中考阅读中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它取材广泛,立意深远,结构洒脱,手法灵活,很受出卷者的欢迎。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3赏析形象内涵。( 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

3、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综合以上四点即“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二)散文分类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

4、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

5、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三)散文阅读一般方法首先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其次要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再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最后品味散文的语言。具体如下:1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

6、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而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3鉴赏现代散文的形象内涵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两种。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要注意:(1)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在鉴赏人物形象的

7、社会意义的时候,又要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2)艺术性。艺术性主要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包括:环境和情节对人物的作用;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人物描写的技巧:人称、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我们往往又叫它意象。文学作品阅读的本质就是写什么、怎么写、读出了什么。写什么,就是一篇现代文学作品,究竟塑造了什么样的文学形象,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通过它反映了什么主题;怎么写,就是这篇作品是通过什么手段来塑造形

8、象,表现主题的,包括语言风格的选择和表达技巧的运用;读出了什么,就是强调读者的主体意识,实际上也就是对形象的认识。4品味语言品味语言一般有:a.字词含义,b.词语妙用,c.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同时还要注意表达方式及作用。三、技法点拨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典型题例】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解题思路】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

9、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典型题例】a.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解题思路】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线索一般是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等,其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一般是“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等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典型题例】b.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

10、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解题思路】形式,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形式,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在思维过程中要考虑到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3鉴赏形象内涵【典型题例】对写景状物、托物言志为主体的散文形象鉴赏。

11、【解题思路】从三方面入手,A.明确形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状、色彩、声音和气味等。B.把握形象内在的品质(内涵、本质、精神)和所蕴涵的作者情感。C.分析表达技巧,如象征、联想和想象及常见的修辞手法。4品味语言【典型题例】a.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解题思路】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典型题例】b.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解题思路】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

12、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典型题例】c.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解题思路】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典型题例】d.描写的作用,议论的作用,抒情的作用。【解题思路】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13、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散文的抒情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四、典例精析枫叶礼赞叶孟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

14、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

15、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4分)_答案红得深浓,红得艳丽;耐得住风霜,无畏无惧。解析开篇即点明,“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第五段又点明了赞美枫叶的深层原因,“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抓住关键词语,一表一里,表现枫叶由形到神的特征。此题考查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难度适中。两个特征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引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6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