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十一 曹刿论战课件 语文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63846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十一 曹刿论战课件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十一 曹刿论战课件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十一 曹刿论战课件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十一 曹刿论战课件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十一 曹刿论战课件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十一 曹刿论战课件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十一 曹刿论战课件 语文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十一、曹刿论战,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 (1)又何间(2012邵阳)焉 古义:_ 今义:常指“隔开,不相粘连”或“中间” (2)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利益或生命,指猪、牛、羊等,参与,(3)弗敢加也 古义:_ 今义:递增 (4)必以信 古义:_ 今义:相信 (5)小大之狱(2016娄底) 古义:_ 今义:关押犯人的地方,诚实,虚夸,谎报,案件,(6)可以一战 古义:_ 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7)再而衰 古义:_ 今义:再次,又,第二次,可以凭借,2.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忠之属也 原意:忠诚,在文中的意思:_ (2)名

2、词用作动词 神弗福也 原意:福气,在文中的意思:_ 公将鼓(2012邵阳)之 原意:锣鼓,在文中的意思:_,击鼓,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赐福,保佑,3.一词多义 (1)故 公问其故 _ 彼竭我盈,故F克之 _ (2)从 民弗从F也 _ 战则请从 _,跟随,原因,缘故,因此,听从,4.其他重点实词 (1)齐师伐我 师F:_ 伐F:_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_ 专:_ (3)对曰 对F: _ (4)牺牲玉帛 帛: _ (5)小信未孚 孚: _,军队,养,独自占有,攻打,应答,丝织品,使人信服,(6)虽不能察 察:_ (7)必以情 情:_ (8)齐师败绩 败绩:_ (9)公将驰之 驰:_ (1

3、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辙:_ 轼: (11)遂逐齐师 逐_,追赶,明察,弄得清清楚楚,实情,军队溃败,驱车追赶,车轮压出的痕迹,古代车厢前用做扶手的横木,(12)既克,公问其故 既克: _ (13)一鼓作气 作:_ (14)彼竭我盈 竭: _ 盈: _ (15)难测也 测: _ (16)惧有伏焉 伏: _ (17)望其旗靡 靡(2012邵阳): _,倒下,已经战胜。既,已经,振作,尽,充满,估计,预料,埋伏,5.文言虚词 (1)乃入见 _ (2)战于长勺 _ (3)以 何以战 _ 必以分人 _ 必以情 _,按照,于是,就,在,凭借,把,(4)其 其乡人曰_ 公问其故_ 吾视其辙乱 _ (5

4、)之 肉食者谋之_ 公与之乘_ 小大之狱_ 公将鼓之 _,句末语气助词,不译,他的,这样(做),代词,代指齐军,代词,代指这件事,代词,指曹刿,助词,的,6.句子朗读节奏 (1)肉 食 者/鄙,未 能/远 谋 (2)吾/视 其 辙 乱,望 其 旗 靡,故/逐 之,7.文意理解 (1)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012泸州) (2)曹刿坚持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什么?(2016阜新),本文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请联系文章,用自己

5、的话说说曹刿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2015乌鲁木齐),示例:曹刿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与责任心,他善于进谏。在军事上,指挥从容镇定,不急于求成,胸有成竹, 冷静睿智,计谋出众,做事谨慎。,(4)选文中曹刿与鲁庄公围绕“_”(用原文回答)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他们的对话说明 (用自己的话概括)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015贵阳) (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2015苏州),与鲁庄公的贸然下令作对比,曹刿先下车察看车辙、登高眺望敌情,从细节观察,然后作判断发命令,最终取胜,表现了他认真细致,冷静谨慎,懂战术有谋略的特点。,何以战,政治上取信于民,(

6、6)从文章来看,曹刿论战中战争取胜的政治和军事原因各是什么?,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人民支持。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一、(2016娄底)阅读曹刿论战,回答15题。(17分)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肉食者/谋之 B.惟长/堤一痕 C.是/非木杮 D.夫/大国,难测也,金题演练,【解析】B项中“长堤”是一个词不能断开,正确的朗读节奏为:惟/长堤一痕。,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小大之狱(案件) 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 C.公将鼓之(代词、那件事 ) D.可以一战(介词,凭借),【解析】C项中“

7、公将鼓之”一句中,“之”为句末音节助词,不译。,C,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文中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详写长勺之战的过程和曹刿论述取胜的原因。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段的作用。 D.文中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

8、军事见解。,【解析】阅读文章可知,文中是详写战前准备,略写战中和战后情况,故A项说“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详写长勺之战的过程和曹刿论述取胜的原因”表述错误。,【答案】A,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大意。(6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因此)保佑(您打胜仗)。,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浮夸,一定诚实以报。,5.请你说说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地方。(5分),“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灵而不是

9、百姓。(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的“鄙”。(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其“鄙”。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在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二、(2017预测)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4题。(12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肉食者鄙( ) (2)弗敢加也( ),虚夸,谎报,陋,目光短浅,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小大之狱 水陆草木之花 B.何以战 以光先帝

10、遗德 C.战于长勺 万钟于我何加焉 D.望其旗靡 其真无马耶,【解析】A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B项两个“以”意义和用法分别为:介词,表动作行为凭借的条件,凭借;连词,表目的。C项两个“于”意义和用法分别为: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在;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对。D项两个“其”意义和用法分别为:代词,齐军的;疑问代词,难道。故选A项。,A,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的时候,他们的士气衰减了;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就耗尽了。,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

11、给别人。,4.“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人认为作者写乡人与曹刿的对话完全是多余的,你怎么看这个观点?请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不多余,文中通过乡人的话,反映出当时鲁国尖锐的社会矛盾,为曹刿的出场作铺垫;以乡人在国难面前的冷漠反衬曹刿敢于挺身而出的大智大勇。,三、(2016滨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11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

12、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

13、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太祖:指曹操。比:连续。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促:赶快。亟(j):赶紧。敌:对手。纵:纵然。,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又何间焉( ) (2)虽不能察( ) (3)绣谢曰 ( ) (4)悉如公言( ),全部,参与,明察,弄得清清楚楚,婉言谢绝,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刚才没有听您的话,落得此番田地。现在已经被打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