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61062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5.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新人教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书称赞汉武帝乃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 汉书武帝纪,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大者王,小者侯)。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太启九国。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汉书诸侯王表,思考:同姓王势力日益膨胀的恶果是什么?,(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 汉书主父偃传,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

2、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汉书诸侯王表,政治:推恩令的实施,面对封国势力的膨胀,汉武帝采纳了谁的建议?具体用什么办法来削弱封国的势力? “推恩令”与“削藩”相比,“推恩令”巧妙在哪里?,政治:推恩令的实施 1.汉初形势:封国林立;诸侯王对抗中央;诸侯王叛乱 2.措施:王国依次递封,诸侯王封地越来越小;夺爵除国;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控制 3.效果:消除了诸侯王对抗中央的能力,巩固了中央政权,西汉五铢钱,汉代冶铁画像石(局部拓片),汉代开采井盐画像石,经济方面:盐铁专卖,1.汉初形势:

3、国家未能掌握经济命脉 2.措施:统一铸钱 ;盐铁国有专卖;均输 、平准, 平抑物价 3.效果:加强中央控制,阻断地方经济膨胀之路,思想方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董仲舒倡导的儒家学说与春秋战国时的儒家思想相比,有何不同? 你怎么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坑儒谷,思考: 1.根据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的不同态度。 2.汉代讲经图中的“经” 主要是什么内容?,汉代讲经图,汉武帝时建的太学礼堂复原图,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

4、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初形势:诸子百家思想流行,没有形成主流思想 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儒士进入官员队伍 3.效果:儒学家说成为正统思想,大一统,“大一统”一词最早主要是解释王朝更替的理论,后来,更进一步引申为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高度统一,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古代中国以一个发达国家闻名于世,是从秦汉开始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大一统,是秦汉文明的突出特点,“秦皇汉武”成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思考:汉武帝的哪些措施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局面?,政治:颁布推恩令,重视人才。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经济:统一铸钱,盐铁官营,均输 、平准, 平抑物价,西汉疆域图,汉武帝陵茂陵,如何评价汉武帝?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轮台罪己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