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园林工程师考试《园林理论》复习讲义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859748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186 大小:28.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园林工程师考试《园林理论》复习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重庆市园林工程师考试《园林理论》复习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重庆市园林工程师考试《园林理论》复习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重庆市园林工程师考试《园林理论》复习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重庆市园林工程师考试《园林理论》复习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园林工程师考试《园林理论》复习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园林工程师考试《园林理论》复习讲义(1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园林工程师考试 园林理论复习,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陈教斌,讲师简介,陈教斌 西南大学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负责人 西南大学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师 重庆市政府采购中心招投标评审专家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委员 西南大学学报论文审稿专家 国际注册景观设计师 国际注册室内设计师,第一章 中外园林基本知识,第一节 中国园林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特点 1.皇家园林 (1)概述:皇家园林是属于皇帝个人或皇家所私有的园林,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 (2)造园特点:规模宏大、选址自由、建筑富丽、皇权的象征寓意、

2、江南园林意境的吸取。,2. 私家园林,(1)概述: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 (2)造园特点: 规模较小; 内向式布局; 诗画情趣、 意境深远; 相对集中在江南。,3. 寺观园林,(1)概述: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 (2)造园特点:特殊的受众群、发展的稳定性、选址多名山胜地、主要依赖自然景貌构景。,二、中国古典园林,1. 古典园林发展生成期 殷周“囿”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台”的结合 。 (1)秦汉“宫” “苑” 与“一池三山” 秦始皇阿房宫、汉武帝扩建上林苑;一池三山:建章宫中的太液池中建立瀛洲、蓬莱、方丈。 (2)私家园林 梁孝王刘武兔园(梁园),(3)小结,

3、 主流是皇家园林,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 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糙,设计经营的艺术水平不高; 总体讲是大自然的客观写照,本于自然却未高于自然。造园活动并未达到艺术创造的境地。,2.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以前为模仿自然,魏晋时期才开始有创意,造园形式多样。 (1)造园风格的发展 社会长期动乱,思想、文化、艺术变化,引起园林创作变革。私家园林兴盛,把自然式山水缩写于私家园林中,古代苑囿中的山水处理手法保留,以山水为骨干作为园林布局的基础。洛阳伽蓝记、石崇金谷诗描写金谷园。,(2)造园形式多样,道教、佛教盛行,佛寺、道观大量出现,出现了寺观园林,有公共园林的性质,且逐步发展成风景游览胜

4、地。 皇家园林不如私家园林,且后期逐步受私家园林的影响。三大园林体系并行发展,成为中国园林史上一直贯穿的事实。,(3)小结,主要表现: 园林风格得到了发展。开始了本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探索。 园林形式编的多样化。从皇家宫苑为主转向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大园林体系并行发展。 园林一词已出现在当时的诗文中,园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话色彩转为浓郁的自然气息,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追求自然恬静、情景交融。为以后的园林艺术创作开拓了暂新的局面。,3. 古典园林发展的盛年期(隋唐),隋代统一全国,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园林如雨后春笋。 出现了西苑、华清池、芙蓉苑等宫苑,

5、辋川别业、庐山草堂、杜甫草堂等“文人园林”。 皇家园林的三大御园类型分工明确,集中在长安和洛阳的城内、近郊和远郊,规模宏大。,(1)隋唐宫苑西苑,隋炀帝在洛阳兴建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以北海为中心,周长十余里,海中三座岛山,建各种亭台楼阁,水上有船,连接十六院。结合水道的穿插构成园中有园的小园集群,为规划创新之举。 西苑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的土木和绿化工程,是规划设计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到来。,(2)城市私园与文人造园的兴起,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文人园林的出现 白居易庐山草堂 典型的郊野别墅园出现,(3)郊野别墅园辋川别业,王维晚年在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建造的。 唐

6、书、山中与裴迪书、辋川集 别业内山、岭、岗、湖、溪、泉、植物茂盛,总体上以天然风景取胜,重画意,寓诗情于园景。,(4)郊野别墅园庐山草堂,草堂记,(5)小结, 皇家气派完全形成,规模宏大,出现了象西苑、华清宫、九成宫这样具有划时代的作品。 私家园林融糅诗画,意境含蕴。唐代以诗入画、因画成景,文人参与,把道家、儒家、佛家哲理融汇于园林中,深化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为宋代文人园兴盛打下基础。 寺观园林世俗化,发挥出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郊野寺观的园林,不仅促进旅游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 由于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相互渗透,诗画情趣形成,走向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4.古典

7、园林成熟前期(宋),(1)宋朝的皇家园林寿山艮岳 突破了秦汉以来宫苑“一池三山”的模式,把诗画情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创作为主题,苑中叠石、掇山的技巧,以及对于山石的审美趣味都有提高。是一座集叠山、理水、花木、建筑为一体,具有浓郁诗情画趣而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宋代皇家园林的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成为以后的借鉴。,(2)私家文人园林的兴盛,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 萌芽于唐代的文人园,到宋代已成为一股新兴潮流,还影响了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文人园相承南北朝以来的隐逸思想的表现,而不重生活的享受,其园林的特点:简约、疏朗、雅致、天然。寺观园林除保留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之外,与私家园

8、林的差别已基本消失。,(3)其它园林,公共园林 名山胜景,修建寺院,庐山、黄山、嵩山、终南山。风景名胜区已成型, 杭州西湖风景区,皇戚官僚及富商的园林数以百计,白居易、苏东坡等众多诗人画家以西湖为题吟诗作画。,(4)小结, 文人园的兴起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到成熟的标志。 皇家园林较多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佛寺园林也由俗世化进一步文人化。 公共园林比之前活跃,皇家园林定期开放。 造园要素处理技法更加精湛丰富,提升精制度。 写意山水园得以完成,深化了园林意境。,5. 古典园林成熟后期(元明清),(1)北方皇家园林 元明清的西苑三海、故宫御花园、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

9、)、承德避暑山庄等。 宫苑中仍可明显地看到“一池三山”传统的影响。,元朝宫苑代表作为太液池。沿袭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最大的岛屿是金代的琼华岛(曾改名万岁山),明代西苑是在元代太液池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来的。北海与中海、南海连在一起,总称西苑。,清代皇家园林重点转向行宫和离宫。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 此期的皇家园林特点是: 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建造的数量大。 使用上的多功能。 再现自然,模仿江南。,(2)江南私家园林,明清时期形成了北方、江南、岭南三大体系,江南私家园林代表作为拙政园,计成著有园冶一书。 此时的私家园林新的特点: 以小见大,巧于因借。 特有的室内陈设艺术。 有

10、更多的文人画家参与园林的设计与造园实践。,(3)小结, 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的高峰,形成江南、岭南、北京三大风格鼎峙局面。 皇家园林的规模趋大,皇家气派浓郁,反映了明以后绝对君权集权政治的日益发展。皇家园林中引进江南造园技艺,南北园林大融糅,为宫廷造园注入了新鲜血液。 明末清初,江南出现一批优秀造园家和理论著作,如园冶、一家言、长物志等。 明末清初,叠石假山更为流行,促使写意山水园的开辟发展,丰富造园技艺。 在发达地区,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大多利用废旧水渠、运河、废园等加以改造而成。开放性、多功能性已非常明显。,6. 古典园林发展尾声(清末),由古典园林转入近代

11、园林的急剧变革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全部发展历史的终结时期。这一时期既继承了传统,取得辉煌的成就,也暴露封建文化的末世衰退迹象。,三、 中国近代园林,中国近代园林概况 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巨大变化,园林带来新发展,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西方园林艺术的进一步传播,人们认识到园林是为公众服务的,出现了三种类型: (1)租借公园,如上海的外滩花园(现黄埔公园,1868年)。 (2)自建公园,如齐齐哈尔市的龙沙公园(1897年)。 (2)转型公园,北京城南公园(先农坛,1912年开放)。,1920年的上海,上海外滩公园音乐亭 , 1890年,1870年,公园园规,2. 中国现代园林概况,(1)建国初期的园林

12、 北京紫竹院公园。 上海长风公园。 (2)改革开放后的园林发展 上海东安公园。 昆明世博园。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3. 重庆公园简介,万州西山公园 北碚公园 鸿恩寺森林公园 彩云湖城市湿地公园 龙头寺公园 南山植物园 重庆园博园,第二节 西方园林简介,一 西方古典园林发展概况 古代时期西方园林 公元四世纪之前的造园。人们对园林的想象是从神话传说中发展起来的。旧约圣书创世纪中出现的伊甸园是早期造园的蓝本。,(1)古埃及园林,古埃及园林(呈方形,四周围着高墙,入口的塔门及远处的三层住宅楼构成全园的中轴线,成排种植、矩形水池);,(2)古巴比伦园林,(空中花园)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古代巴

13、比伦园林的特点:采取类似屋顶花园的结构和形式,为避免阳光的直射,屋前有宽敞的走廊,起到通风和遮荫的作用。在屋顶平台上铺设灌溉设施,铺以泥土,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屋顶花园。,(3)古希腊园林,公共活动游览、庭院宅园、神庙园林风景区等三类;,(4)古罗马园林,(柱廊园和公共园林,着重发展了以哈德良山庄为代表的别墅园)。,2. 中世纪时期西方园林,(1)寺院庭院 (2)城堡庭院 (3)伊斯兰园林(阿尔罕布拉宫),中古时期西方园林小结,前期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实用性寺院庭园,中期以西班牙的阿尔汗布拉宫苑和印度的泰姬陵为代表的伊斯兰园林,后期以英国和法国为中心的城堡庭园,3.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1)

14、产生背景 政治、经济、地理、文化条件。别墅园最具代表。 (2)造园特点 以佛罗伦萨和罗马为中心,建筑位于山坡的最高处,在它前面沿山坡而引出一条中轴线上开辟一层层的台地,分别配置平台、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各层之间以蹬道联系。中轴线两旁种植高耸的丝杉、黄杨、石松等。,16世纪末至17世纪,受巴洛克艺术的影响,整体风格从庄重典雅向华丽装饰转化,反对僵化形式,追求自由奔放,追求新异,夸张。建筑体量大,林荫道纵横,充斥大量的装饰小品,绿雕和绿植花纹日益复杂和精细。 17世纪下半叶,转向没落,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登上历史舞台。 文艺复兴时期,丰富的理水手法是显著的特点。有“水魔术”之称,如水剧场、水风琴、

15、惊奇喷泉等。,(3)代表作埃斯特庄园,位于意大利罗马以东梯沃里小城 面积约4.5公顷 花园分为三段,平坦的底层台地、错落的中层台地,引导人们拾级而上,抵达山坡上的府邸。六个台阶,上下相差50米,三纵一横的园路划分出八个方格。,底层露台占地约90180米;,埃斯特庄园(1),16世纪埃斯特庄园鸟瞰,埃斯特庄园(2),庄园因其丰富多采的喷泉著称于世,加上园中没有鲜艳的颜色,而由深浅不一的绿色植物做背景,结合精美的雕墅,造就了优美的水的乐章。,水风琴,埃斯特庄园(3),庄园中轴线明确,每条园路的焦点处均有重点处理;,阿瑞托萨喷泉,埃斯特庄园(4),庄园中轴线明确,每条园路的焦点处均有重点处理;,埃斯

16、特庄园(5),埃斯特庄园有诸多泉池:龙喷泉, 水风琴,百泉台,阿瑞托萨喷泉等。,龙喷泉,水风琴,4. 17世纪法国古典式园林,(1)产生背景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政治和艺术等条件。,(2)勒诺特尔与法国古典式园林,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反映辉煌时代的特征,是贵族、主教们的别墅庄园难以企及的,成为路易十四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凡尔赛花园成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3)代表作凡尔赛花园,(4)造园特点, 府邸居于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园的统帅作用,常在地形最高处。花园的规划服从于建筑。 花园的构图上采用了意大利园林轴线对称的手法,园林形式以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花园的构图也体现出等级制度。最美的花坛、雕像、喷泉布置在中轴线上,道路分级严谨 。 空间的广袤与无限性,具有外向性特征 地形平缓或略有起伏。 水景以静态水镜面或运河为主。 刺绣花坛是重要的造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