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0858856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DF 页数:183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第四章-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第四章-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第四章-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183页
第四章-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1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短波通信 第四章 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 4.1 无线电通信概述 4.2短波通信系统 4.3 超短波通信系统 4.1 无线电通信概述 4.1.1 无线电通信的概念 4.1.2 无线电波传播的主要特点 4.1.3 短波信道和超短波信道的特性 4.1.4 改进无线传输质量的主要措施 定义:无线电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波传播信息的通信方式. 优点:与有线通信方式相比,无线电通信具有通信建立迅速、 通信距离远、机动灵活和组网容易等优点 缺点:衰落严重,易受天电等外界干扰,容易被截获和窃听等 应用:主要用于电报、电话、传真、广播和电视等各种信息 传输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地面、空中、海上和空间通

2、信。 4.1.1 无线电通信的概念 无线电通信的分类 按工作频段划分为12个波段 极长波、超长波、特长波、甚长波、长波、中波、 短波、超短波和微波 。 根据无线电波的不同波段和传播模式 无线电通信主要分为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 波中继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 序号频段名称频率范围波段名称波长范围 1极低频(ELF)330Hz极长波10010Mm 2超低频(SLF)30300Hz超长波101Mm 3特低频(ULF)3003000Hz特长波1000100km 4甚低频(VLF)330KHz甚长波(万米波) 10010km 5低频(LF)30300KHz长波(千米波)101km 6中频(MF)

3、3003000KHz中波(百米波)1000100m 7高频(HF)330MHz短波(十米波)10010m 8甚高频(VHF)30300MHz超短波(米波)101m 9特高频(UHF)3003000MHz分米波 微 波 101dm 10超高频(SHF)330GHz厘米波101cm 11极高频(EHF)30300GHz毫米波101mm 12至高频3003000GHz丝米波101丝米 短波通信(又称高频通信,HF):是利用频率在3-30MHz的电磁波进行 的无线电通信,实际上,人们也把中波的高频频段1.5-3MHz归到短波 波段,所以现有的许多短波通信设备,其频段范围往往扩展到1.5- 30MHz。

4、 超短波通信:是指利用波长为10-1m(频率为30-300MHz)的电磁波进 行的无线电通信。由于超短波的波长在1-10m之间,所以也称为米波 通信。整个超短波的频带宽度是270MHz,是短波频带宽度的将近10倍。 由于频带相对较宽,被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探测、导航、 移动通信、军事通信等领域。 微波中继通信:是利用300MHz以上频段的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信的一 种方式。使用的是分米波和厘米波波段,这种通信方式采用的是视距 传输方式,受地形和天线高度的限制,相邻两站之间的通信距离有限 (一般在30公里左右)。利用这种通信方式进行远距离的通信,必须 建立一系列的中继站,这也是中继(接力

5、)通信的由来。 卫星通信: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地球上各点之间的通信。 主要通信业务是电话、电报、电视、传真和数据传输。卫星通信可以 只经过一颗卫星,由卫星通信地球站向卫星传输的上行线路和卫星向 地球站传输的下行线来完成,也可以经过多颗卫星和多条上、下行线 路。卫星通信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航天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产生的 新的通信手段。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或至少一方在移动中进行的信息交换和传 输方式。工作在超短波或微波波段。 散射通信:是指利用大气层不均匀介质对电磁波的再辐射(散射或反 射)作用进行的超视距无线电通信。散射通信包括对流层散射通信、 电离层散射通信和流星余迹通信。 无

6、线电通信简史 无线电通信起源于19世纪末。1892年,英国人麦克斯 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证明在真空中它是以 光速传播的。德国人赫兹于1887年用试验方法实现了电磁 波的产生和接收。1859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人波波 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通信试验,并研制成无线电收发报机。 随着真空器件的出现,无线电通信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接力通信、卫 星通信、毫米波通信等相继发展起来。1931年,在英国 多佛尔与法国加来之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超短波接力 通信线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1GHz以上频段的小容 量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到20世纪70年代,数字微波接力 通信系

7、统逐步完善,到80年代,毫米波波段开始应用于 接力通信。美国贝尔实验室于1952年首先提出对流层散 射超视距通信设想,20世纪60年代以后,散射通信得到 很大的发展。 在卫星通信方面,英国人克拉克早在1954年提出了利用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的设想;1957年10月,原苏联成功发 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8年美国发射了世界上 第一颗通信卫星“斯科尔”,开始了卫星通信的试验阶段; 1965年美国发射对地静止卫星“国际通信卫星-1”号及原苏联 发射对地非静止卫星“闪电-1”号的成功,标志着卫星通信进 入实用阶段。20世纪70年代,卫星通信进一步向各应用领域 扩展。例如,美国现已拥有“国

8、防通信卫星”、“舰队通信卫 星”、“Milstar”等多个使用不同频段具有不同用途的军用卫 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现已成为美国全球军事通信的重要手 段。目前世界各国的长距离通信和国际通信中约有一半线路 应用了无线电通信。 中国的无线电通信发展较早。1899年在广州、马口等 要塞及各江防舰艇上就设置了无线电台。1923年喀什噶尔 电台建立,可与印度通报。1930年上海国际电台建立,同 旧金山、柏林、巴黎建立了直达无线电报线路。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无线电通信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 开始发展大容量的微波通信,70年代建立卫星通信地球 站,1984年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目前,无线电通

9、信已成为中国通信事业中的重要手段。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简单工作过程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简单工作过程 发射机发射机接收机接收机 发射天线 接收天线 馈线 馈线 电磁波发射天线 接收天线 馈线 馈线 电磁波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简单工作过程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简单工作过程 接收机接收机 发射天线接收天线 馈线 馈线 电磁波发射天线接收天线 馈线 馈线 电磁波 调制器调制器 混频器混频器 高频放大器高频放大器 高频振荡器高频振荡器 6.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简单工作过程6.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简单工作过程 发射天线 馈线 发射天线 馈线 调制器调制器 混频器混频器 高频放大器高频放大器

10、高频振荡器高频振荡器 低频(基带) 信号 低频(基带) 信号 中频信号中频信号 高频振荡信号高频振荡信号 射频信号射频信号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简单工作过程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简单工作过程 发射天线 馈线 电磁波发射天线 馈线 电磁波 调制器调制器 混频器混频器 高频放大器高频放大器 高频振荡器高频振荡器 低频(基带) 信号 低频(基带) 信号 中频信号中频信号 高频振荡信号高频振荡信号 射频信号射频信号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简单工作过程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简单工作过程 接收天线 馈线 接收天线 馈线 第一混频器第一混频器 高频放大器高频放大器 一本振一本振 第二混频器第二混频器 二本

11、振二本振 二中放二中放 解调器解调器 低频(基带)放大器低频(基带)放大器 一中放一中放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简单工作过程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简单工作过程 接收天线 馈线 接收天线 馈线 第一混频器第一混频器 高频放大器高频放大器 一本振一本振 第二混频器第二混频器 二本振二本振 二中放二中放 解调器解调器 低频(基带)放大器低频(基带)放大器 一中放一中放 电磁波电磁波 4.1.2 无线电传播的主要特点 电波传播方式 根据电波的频率(波长)的不同,无线电波主 要有以下四种传播方式:地波传播、天波传播、视 距传播、散射传播。 (1)地波传播 地波传播方式是指无线电波沿地球表面传播。它主要用

12、于中波以 上的波段的近距离通信。 (2)天波传播 发射天线向空中发射电波,由高空电离层反射后到达接收点,这 种方式称为天波传播。它是短波通信的主要传播方式。 (3)直接波传播 直接波传播方式是指电波在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能互相“看见”的距 离内的一种传播方式,故也称为视距传播。其传播的路径基本是直线。 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地对地的视距传播,一种是地对空的视距传 播。 (4)散射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是利用对流层及电离层的不均匀性对电波的散射作 用而实现的超视距传播。主要用于超短波和微波的远距离通信。 (a) 射线 (b) (c) 电离层 (d) 对流层 图 无线电波的主要传播方式 (a) 直射传播

13、; (b) 地波传播; (c) 天波传播; (d) 散射传播 电波传播的特性 实际上,天线辐射出去的电波的传播往往不是 单一的形式,可能既有地波,也有天波等,但总有 一种方式是最主要的。不同波段的电波,其主要传 播方式也不同,但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1)电波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在均匀介质中,电波是沿直线传播的,它从波源出 发,同时向各个方向传播,而且速度相同,因而在某一瞬 间,电波到达空间各点距波源的距离相等,其形状很象一个 球面,此种波称为球面波。 (2)电波具有相互干涉的特性 在同一波源所产生的不同方向的电波,由于其所经过 的路径和距离不一样,则接收点的场强是各不同路径电波的 合成波

14、,这种现象称为干涉。干涉会造成接收信号时强时弱。 A B C 直射波 地面反射波 直射波 地面反射波 (3)电波具有扩散的特性 电波离开信源越远,能量越分散,场强越弱,这种现 象称为电波的扩散。 (4)电波具有反射和折射的特性 当电波由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 传播的方向要发生变化,产生反射和折射。 (5)电波具有绕射的特性 电波在传播过程中有绕过障碍物的能力。其绕射能力与电波波长 和地形有关,波长越长,其绕射能力越强;波长越短,其绕射能力越弱。 (6)电波能量的被吸收现象 当电波在真空中传播时,只有能量的扩散现象,没有能量的损耗 现象。但实际工作中,电波在传播路径上不

15、管遇到导体还是半导体,都 会产生感应电流,因而会损耗一些能量,这种现象称为电波的能量被吸 收现象。 4.1.3 短波信道和超短波信道的特性 短波通信主要依靠天波和地波两种传播方式。 超短波通信主要为直线视距传播。 地波传播方式 受大地的吸收 地面对电波能量的吸收的大小与地面的导电性能和电波频 率有关:地面的导电性越好,吸收越小;电波频率越低,损耗 越小。 具有绕射现象 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绕过障碍物而传播的现象,称为绕 射。地波的绕射能力与电波的波长,障碍物的高低大小及波源 所处的位置有关:波长越长,障碍物越低窄,地波的绕射能力 越强。 传播稳定 地表面的电性能及地貌、地物等并不随时间很快的变化

16、。 天波传播方式 电离层的形式与结构 云雨 臭氧层O 3 温度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对流层顶50 平流层顶10 中层顶90 热层顶1000 卫星 流星 10 102 103 104 km 磁层 电离 层 平流 层 对流 层 珠穆朗玛峰 107108109101010111012 电子密度/个 / m 3 D E F1 F2 大气的分层现象 氮原子N 氧原子O 氮分子N 2 氧分子O 2 均匀层 (O2占20.95%,N 2占78.08%) 气体在气体在90km以上 的高空按其分子 的重量分层分 布,如在 以上 的高空按其分子 的重量分层分 布,如在300km 高度上面主要成 分是氮原子 在离地 高度上面主要成 分是氮原子 在离地90km以下 的空间,由于大 气的对流作用, 各种气体均匀混 合在一起 以下 的空间,由于大 气的对流作用, 各种气体均匀混 合在一起 电离层: 60km到1000km的区域 自由电子、正离子、负离子、中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