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政治的悲剧》简介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859473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国政治的悲剧》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国政治的悲剧》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国政治的悲剧》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国政治的悲剧》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国政治的悲剧》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国政治的悲剧》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国政治的悲剧》简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11/19,1,大国政治的悲剧,五大问题 1.为什么大国想要权力?(争夺权力的原因) 2.国家想要多少权力? 3.什么是权力?如何定义和度量权力? 4.一个国家要以什么策略和方式来获取与维持权力?(延伸问题:什么决定了采取不同策略的时机?) 5.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018/11/19,2,目录,1.导论(对现实主义流派进行梳理) 2.无政府状态与权力竞争(回答问题1和问题2) 3.财富与权力 4.地面力量的首要地位(回答问题3) 5.生存战略(回答问题4) 6.行动中的大国 7.离岸平衡手(用历史材料证明问题4的回答) 8.均势与推卸责任(回答问题4的延伸问题) 9.大国战争的原因

2、(回答问题5) 10.二十一世纪的大国政治(对战后乐观的国际关系理论进行批判,从反面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2018/11/19,3,第一章、导论,人性现实主义。又称经典现实主义,代表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基本命题为国家受人性支配,人生来就有“权力欲望”,这种欲望促使国家争夺霸权。认为国际政治的主要驱动力是体系中的意志。 防御性现实主义。又称结构现实主义,代表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假定国家的目标只是为了生存,追求安全是其优先考虑,而权力是生存的手段,国际体系结构则迫使大国关注均势。 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是生存的关键,国际体系为国家牺牲对手以获取权力创造了巨大的诱导因子。国家并不想维持现状,而是抓

3、住一切机会获取权力,国家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体系霸主。,2018/11/19,4,2018/11/19,5,第二章、无政府状态与权力竞争,国家为什么追求权力?米尔斯海默认为,大国总在寻找机会攫取超出其对手的权力,最终目标是获得霸权。除非存在一个非同寻常的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这种观点不允许现状国家的存在,相反,体系中到处是心怀修正主义意图的大国。即大国谋求最大限度地占有世界权力。 国家为什么追求权力? 原因:五个命题(看材料) 1.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 2.大国本身具备某些用于进攻的军事力量,为彼此伤害甚至摧毁提供必要的资本。 3.国家永远无法把握其他国家的意图,尤其是不能肯定另外的国家不会攻击

4、它。 4.生存是国家的首要目标,即维护自己领土完整和国内自治。 5.大国是理性行为体,他们清楚外部环境,并懂得如何求得生存。,2018/11/19,6,国家行为模式,当五个命题同时具备时,就为国家行为,尤其是进攻行为提供了动力,可能出现的行为模式有畏惧、自助、权力最大化。 为何畏惧? 1.各国都具有攻击能力; 2.各国都不敢肯定他国没有攻击动机; 3.国际无政府状态使得万一遭到攻击无处求助。 他们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对方,担心战争迫在眉睫,国家之间几乎没有信任的余地,任何大国都以为其他大国是潜在的敌人。(看材料) 自助由于政府之上没有政府,因此国家之间彼此皆为潜在的敌人,不能依赖别人来保障自己的安

5、全,所以只有靠自己,“在一个自助的世界,自私是有好处的”。今天的盟友可能是明天的敌人,今天的敌人也可能是明天的盟友。 为什么权力最大化?(而不是拥有适量的权力)(对沃尔兹只需获得适量权力的反驳)由于惧怕他国且必须自助,因此,大国最佳的安全保障就是成为系统中最强大的国家。 1.在一国感到安全前,很难估算他必须具备多少高于其对手的相对权力; 2.当大国考虑未来的权力分配时,更难肯定多少权力是足够的。,2018/11/19,7,第三章、财富与权力(讲潜在权力) 第四章、地面力量的首要地位(讲军事权力),国家有两种权力:潜在权力和军事权力。 这两种形式的权力紧密相连,但并不等同,因为它们源自不同类别的

6、财产 潜在权力是指用于构筑军事权力的社会经济要素。它主要以一国的财富和总的人口规模为基础。 大国需要资金、技术和人员来建设军队并实施战争,一个国家的潜在权力是指它与对手竞争时所能调动的潜能总和。 军事权力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陆军规模、实力以及与之匹配的海空力量。 即使在一个核世界里,陆军也是军事权力的核心成分。单独的海军和战略空军力量不能用于抢占领土,也无法用来胁迫他国作出领土让步。只有陆军可以抢占领土,大国间的战争主要是通过地面站获得胜利。,2018/11/19,8,潜在权力及其度量,一.权力的两种定义方式1.国家所能获得的物质资源;2.一国对其他国家的控制和影响 二.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财富指标

7、的适用性。(看材料) 三.经济实力并不等同于军事实力。财富并不能直接反映权力,尤其是军事权力,有三个原因:1.国家把财富的不同部分转化为军事权力;2.各国财富转化为军事实力的效率不同;3.大国组建各式各样的军事力量。,2018/11/19,9,军事权力及其度量,1.地面力量是赢得战争的主要手段,并主导着海上力量与空中力量。只有陆军可以征服和占领领土,并快速击败对手,海空军都有其局限性,因此一国的攻击能力主要来自陆军。 2.巨大的水域是陆军的屏障,影响了一国地面力量的投送能力,也改变了力量均势。实施海上入侵时,海军面对的基本问题是能携带的用于两栖行动的军队数目和火力数量受到很大的限制。当敌对的陆

8、军必须跨过像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峡这样宽阔的水体相互攻击时,无论双方军队规模多大,质量多好,都不可能具备太大的进攻能力。 3.核武器会是的国家在运用军事力量时更为小心谨慎,当两个核国家进行竞争时,地面力量仍是关键成分。例如,美国和苏联开展了长达45年的安全竞争,尽管双方都拥有核武器。另外,除了一个大国取得核优势这一未必会出现的局面外,核均势在决定相对权力方面几乎无关紧要。 军事权力的度量1.士兵数目、素质,武器数量,军备质量;2.支援陆军的空中力量;3.陆军的投送能力,尤其是水域对陆军进攻能力的限制,2018/11/19,10,第五章、生存战略,大国的目标: 1.追求地区霸权。2.财富最大化。3.

9、控制地面均势,建立卓越的地面力量。4.寻求核优势。 米尔斯海默对国家目标的分析是以前述章节所讨论的权力为基础的。特别是,他认为大国在他们所控制的地区内争夺霸权。由于巨大的水体增加了向对岸投送力量的困难,因此,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支配整个世界。大国也追求富裕,它们实际上要比对手富足的多,因为其军事力量有一个经济基础。另外,大国渴望在它们所处地区内拥有最强大的地面部队,因为陆军和支援它的海空部队是军事力量的核心成分。最后,大国寻求核优势,尽管这一目标很难达到。,2018/11/19,11,大国的策略,为获取权力采取的策略: 1.战争(是国家获取权力所采用的主要策略) 2.讹诈(是一个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10、它靠武力威胁而不是实际动武来达到目的,成本较低) 3.诱捕(通过挑起对手之间的战争来削弱他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为维持权力(阻止潜在对手)采取的策略: 建立均势和推卸责任是大国用来阻止敌人颠覆均势的主要战略。 1.建立均势(方法:外交警告、建立同盟、增加防御开支) 2.推卸责任(让另一国承担抗击侵略者任务,自己置身事外),2018/11/19,12,第六章、行动中的大国 第七章、离岸平衡手,第六章用德国、日本、苏联、意大利等大量历史实例证明前面几章的观点大国寻求并抓住机会改变均势,并且并不会因为获得权力多了就放弃了对权力的渴望,随着实力上升,他们都有寻求地区霸权的愿望。(看材料) 第七章

11、则用英国和美国在历史上的例子说明在一个霸主在其他地区遇到一个潜在的霸主时,它们倾向于将责任推给其他的大国而不是自己亲自对抗这些威胁。(看材料) (离岸平衡手通过资助一个地区的某个国家来恢复该地区的力量均势,从而限制该地区可能出现的霸主。),2018/11/19,13,第八章、均势与推卸责任,何时追求均势,何时推卸责任? 影响决策的两个因素: 1.大国间权力分配(两极体系不会推卸责任,因为没有第三方承担责任;多极体系鼓励推卸责任,因为至少总是存在一个潜在责任承担者。例如,美国在冷战时期别无选择,只能去抗衡苏联,因为国际体系是两级的。一般而言,潜在霸主控制越多的相对权力,体系中所有被威胁国家就越有

12、可能摈弃推卸责任而形成一种均势联盟。) 2.地缘因素(共同边界促进均势,因为被威胁的国家可以直接及相对容易的进入入侵者的领土,这意味着陷入危险的国家处于有利的位置对其危险的对手施加军事压力。缓冲地带鼓励推卸责任,因为被威胁的国家与入侵者为邻的国家需要被迫承担责任。),2018/11/19,14,第九章、大国战争的原因,很多人认为国际无政府状态是导致国家间开战的关键结构因素。毕竟,在一个无政府体系中国家生存的最好办法便是拥有更多而非更少的权力。但是,无政府状态本身不能解释为什么安全竞争有时导致战争,而有时没有。问题是无政府状态是常态的,体系总是无政府状态的,而战争并非必然。因此,米尔斯海默认为,

13、为解释国家行为的这种重要变化,有必要考虑另一结构变量:体系中主要国家间权力的分布。 核心观点:权力的分布决定了战争与和平 权力的三种分布两极;平衡的多极;不平衡的多极 两极体系最倾向于和平。(原因:1.两极体系冲突的机会相对更少,是有一种涉及大国的可能的冲突组合;2.权力更可能在两极间公平分配;3.国家间误算的可能性不大,这减少了大国遭遇冲突的可能性;4.两极体系不会夸大对彼此间的畏惧。) 多极比两极易导致战争。(原因:1.多极会产生更多地冲突机会,特别是大国间冲突的机会;2.权力的非均衡分配导致拥有更强军事实力的国家易挑起战争;3.再平衡的多级体系中,尽管大国相互间不可能极度害怕,但由于主要

14、国家间不存在权力差距,国家间彼此存在误算的问题比较严重。),2018/11/19,15,第十章、21世纪的大国政治,本章为米尔斯海默对冷战后流行的乐观观点的反驳,并对未来进行预测。 观点1:国际组织能促进和平,他们对国家行为有独立影响,可以缓解并可能最终结束无政府状态。 反驳:是体系中最强大的国家建立与塑造了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实质上是“构建权力关系的舞台”,他对大国行为几乎没有独立影响力。联合国是唯一可能有此权力的世界性组织,但它甚至不能制止1992-1995年的波黑战争,更不可能动摇一个大国。 观点2:全球化使经济相互依赖,国家越来越无能为力。 反驳:国际经济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冲击着国家,但国

15、家面对压力表现出惊人的弹性。当代国家没有被市场力量或跨国公司压倒,而是正在做出确保自身生存的必要调整。另外,也不存在合适的国家替代物,即使国家消失了,也不一定意味着安全竞争和战争的终结。,2018/11/19,16,观点3:大国之间(尤其是核大国)战争代价变得非常惊人,本质上,战争不再是治国的有效工具。 反驳:核武器降低了大国战争的可能性,但并不表示不会发生战争,因为战争并不一定要长时间厮杀,有可能快速决定了。 观点4:民主和平论。 反驳:没有一个民主国家能确信另一个民主国家将来某一天不会变成一个极权国家。这样自身地位就没有保障了。,2018/11/19,17,观点5:建构主义:无政府状态是国

16、家造就的,人们的认识决定了国际政治的现状。 反驳:现实主义主导了国际关系话语七个世纪之久,明显是国际体系的的无政府状态决定了国家间如何思考。米尔斯海默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所以这个观点与反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用多说了。 观点6:当前国家面临的危险不是来自传统的军事威胁,而是像艾滋病、环境恶化、全球变暖等。大量这些问题只能通过体系内所有主要国家的集体行动才能解决。 反驳:这些危险中没有一种可以表明已经严重到威胁一个大国的生存。即使假设其中一种威胁变得极其严重,也难以明确大国是否就会以集体行动来应对。这类问题也可能导致国家战争。,2018/11/19,18,结尾:为什么说是“悲剧?”,1.大国安全是零和博弈。“每个国家压倒一切的目标是最大化地占有世界权力,这意味着一国获取权力是以牺牲他国为代价的。”大国政治的悲剧 2.对权力的渴望和对生存的追求共同导致了悲剧的恒久性。“国际体系中没有维持现状的国家大国很少对眼前的权力分配感到心满意足,相反,他们时刻怀着以自己利益为中心的求变动机倘若能用合算的代价达到目的,他们会以武力改变均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