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轮复习哲学第4课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839911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9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一轮复习哲学第4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18年一轮复习哲学第4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18年一轮复习哲学第4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18年一轮复习哲学第4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18年一轮复习哲学第4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一轮复习哲学第4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一轮复习哲学第4课(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解读 1.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探讨世界的本质,引导学生理解如何正确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本单元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主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入手,通过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系统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世界的本质)和认识论,全面科学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2.高考试题的设置往往是几个知识点的整合,以选择题形式呈现较多,有些选择题以漫画、名人名言出现。非选择题的设问切入点小,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具体。在备考中特别注意以自然灾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社会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规律

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重要知识。,整个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物质,运动,静止,规律,决定,反作用,意识,运动,主观能动性,基础,条件,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物论知识线索,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P29,物质是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 客观实在。,是指物质的客观性,无论人们是否感觉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3、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提示: (1)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 (2)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注意: 、客观性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客观唯心主义; 、 可知性指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3、 客观实在不等于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性。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言的。对于具体的人来说,客观存在除包括物质现象

4、,还包括其他人的意识。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1.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具有可知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 B. C. D.,看你已掌握多少,B,2.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人脑 基本路线 生产关系 思想观念 国家 辩证唯物主义 A. B. C. D.,A,考点一、哲学的物

5、质概念,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方 法 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联系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考点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

6、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方法论】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3)人的意识一开

7、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者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方 法 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考法提示: 材料中只要涉及尊重自然或者肆意破坏自然遭到惩

8、罚等事例,要求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回答启示或者体现了什么哲理等时,就可以用自然界的客观性或者世界的物质性等知识来回答 如:分析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依据,要注意结合自然界的客观性、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重要条件最基本的要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等知识来分析,真题演练,(2016浙江)29. 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 )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

9、的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通联系的有机整体 A B C D,D,(2014年全国)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 ) 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

10、被认识的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和规律的可知性。从“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可以看出当选。错在“无条件的、必然的”上,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说法错误,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答案为B。,真题演练,(2012浙江高考)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 B C D,【解析】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

11、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说法错误。,A,真题演练,(2011江苏高考)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缩小它的面积,这说明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C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有意志

12、,只有人才有意志。,D,真题演练,(2010海南高考)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客观与具体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 B C D,解析 “物质”和“事物”即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 ,他们都是客观的,不选;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和。世界上不存

13、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的运动,是运动的主体或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可见,物质与运动不可分。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固有属性,存在方式,物质,物质,理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两者不能混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非唯一属性,此外物质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属性,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中,运动这一属性是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拓展 全面认识相对静止: 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 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

14、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原理,【原理表述】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 ,暂时的,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注意】错误倾向:反对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性的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小结),点拨提示,1、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2、物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要求路线、方针、政策、制度等既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让人无

15、所适从,又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修改完善,使之符合变化发展的实际,易错提示,1、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如:飞矢不动,“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等都要承认绝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观点。 2、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如:”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物“”方生方死“等都是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真题演练,(江苏2015)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 B. C. D.,A,(2014年江苏)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LED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 ) 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 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等知识。由设问关键信息“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可知传统文化因科技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