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策略研究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811576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5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策略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作业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完成时,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形成技能,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 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教师指定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习 题。“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数学作业是课 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 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 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 改进。 1、 传统的数学作业内容和形式过于僵化,

2、成了学生和老师 的“包袱”。 传统数学教学中,作业是“教”的强化。作业形式、手段、技术日 趋单一,注重作业程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内容枯 燥,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作业量大,效率低下,学生不堪重负,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使不少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作业成了学生的“包袱”,学生的学习负 担越来越重,学生由此产生了很大的厌学情绪,教师批改负担也越来越 重,教师与学生都苦不堪言。 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以教材为中心,以高考为参照,由教师按习 题的难度组织起来布置给学生,组成一个基础型、提高型、竞赛型的训 练链,通过机械重复来加强记忆、巩固课堂教

3、学的知识点。表一是储能 中学作业布置的调查结果。 表一:2013年 高一年级48节数学课作业情况表 课内作业 (选用次 数) 课外作业 (选用次数) 课本385 练习册038 一课一 练 040 自编练习卷412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48节数学课的作业大多是直接从课本、 练习册、一课一练上选择的,而这些书上的习题主要是巩固性 练习。自编的练习卷实际上也是搜集到的一批练习题的剪拼。这种作业 与片面追求升学率或应试教育相适应,它有许多弊端,如:问题的提出 是课本和教师;数据的提供是课本和教师;作业形式单一;作业不鼓励 合作;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对作业的评价是被动评价。 这种“大海捞针”的战术浪费了

4、学生多少宝贵的时间,而由于学生 对作业意图不能准确体会,从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了上课听讲课后完 成作业的被动学习,也就谈不上作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了。 表二是我对自己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对这种传统作业的态度所作的问 卷调查结果。表二:2013年高一(1),(4)班96名学生对数学作业的 态度 乐于完成 (%) 感到厌烦但能 独立完成(%) 感到厌烦只 能抄袭 (%) 感到厌烦不完 成作业(%) 男生6.335.46.52.0 女生9.434.36.30 合计15.769.712.62.0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占84.3%)对传统作业感到厌烦。抄 袭作业的比例男女大体相同,而乐于完成的比例女生略

5、高与男生,但男 生中有2.0%的同学不完成作业。这与男生的贪玩不无关系。这种部分男 生对作业的态度倾向,可能也是男生的学业成绩不如女生的原因之一。 虽然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已形成了许多较具操作性的模式,在培养 学生有效识记策略方面,功不可没。但这种作业已不适应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传统的数学作业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每天的作业上,除了部分由于对所学知识不理解因而完成作业有 困难的学生外,许多成绩不错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不积极,他们虽 然大多情况下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对作业的认识只停留在作业只是任务 这一层次。经常抱怨作业量繁重,难以承受,对作业中的题目,简单的

6、 不愿做,认为自己会做,何必浪费时间;而稍难的就缺乏信心和毅力, 懒得动脑,等待老师讲解。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且传统的数学作业虽然注重了知识的模仿型演练,也忽视了学生 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得死板,缺乏灵活性与创新精神,造就一批高 分低能的学生,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同时过重的作业负担,使学生没有 了双休日和节假日,没有了社会实践活动,没有了和大自然接触的机 会,他们只能被困在教室里或家里写作业,从而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实践能力。 3、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提高数学成绩似乎成为一对矛盾。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 担。然而不管是在发达文明的城市,还是在偏僻

7、落后的乡村,不管是在 中学还是小学,学生都不同程度地仍然存在着过重的作业负担,大大超 出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每天学习时间量的规定。学生作业量过重的问题已 成了教育界挥之不去的阴影。一方面,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想通过加大学 生的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另一方面,学生强烈反对老师给学生布置 太多的课外作业,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更是三令五申地强调要减轻学生过 重的作业负担,这显然是一对矛盾。 4、解决好这个矛盾是一个非常现实、非常重要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倡导真实学习,学有用的数学,培养和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探究能力,过去传统的、具有很大主观 性、压制性以及机械性的数学作业在内容及形式上越来越

8、引起教师的深 层思考,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新课程标准又提 出要“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 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 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清代教育家颜元说 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 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布 置,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 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 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 志、兴趣、

9、习惯、方法,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学生能够 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 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负担。 因此,如何合理布置数学作业,使之更有效的发挥巩固延伸知识, 培养、发展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研究的目标: 调查目前高中学生的数学作业的现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设计 的作业更有针对性,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形成及能力的培养更有 效。通过研究对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策略研究,习题精选,作业形成 的多样化,通过实践研究,形成初步的作业有效性策略及作业模式,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 调查目前高中

10、学生的数学作业的情况包括作业的容量、难 度、 趣味性、意义、相关性和多样化等。(通过问卷调查和调研了 解我校高中生的数学作业量及负担情况) 2、研究目前高中学生数学作业的性质。它是影响学生作业有效性的首 要条件。探索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策略,从制约作业性质有关的 因素上着手,从作业的难度、趣味性、意义、相关性和多样化等, 加以研究和探索实践。 3、积极探索关于有效作业的案例,并分析作业时间和作业性质的不同使 用情况与作业参与程度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总结成功的经验和 实践案例,研究在适当的作业巩固中的改进策略 四、研究的方法: 1、实验研究法 :把高一(4)班作为实验班,高一(1)班学生作为非

11、 实验班,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对比、个案研究。 2、问卷调查法:对高中学生数学作业现状进行调查,根据我校高中学 生自身特点,设计调查问卷,根据调查情况,提出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在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过程中发现问题,针对实 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边实践,边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4、经验总结法:将实施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事实材料,进行有目有 的、有计划的筛选、分析,总结经验,并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 来指导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开展,并提高高中数学作业的实效性与有效 性。 五、反思 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学生老师方面问卷与访谈集中体现以下问 题:作业形式单一,形式与内容较枯燥,脱离了学

12、生的实际生活;数学 作业量大,效率低下,学生不堪重负,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作业注重了知识的模仿型演练,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 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得死板,缺乏灵活性与创新精神;教师在作业讲解 过程中呈现同一势态,即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种方法,面对不 同的题目采用同一种讲法,因此学生在作业层面上得到的收获极少。 在课题的实践过程中我归纳出几种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的策 略: 一、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要注重差异性 (一)作业题要典型,量要适中 在布置作业之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设计和 布置这些作业?这些作业能真实有效的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吗? 弄清楚

13、了这两个问题,自然就对作业的布置目的非常明确。而且作业必 须是与当天所授课的教学内容一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可以从最大 程度上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掌握,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对当天的 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所以布置作业前要亲自做一遍题,一方面估计学 生要花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熟悉习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各自的内在联系, 便于将习题分类,这样避免当天作业中同一知识点的重复,同时预见作 业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布置作业时作适当的提示或讲课时适当的暗 示。 设计与布置的作业量不能太大,使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在短 时间内去完成,既尽可能提高作业质量,又可保证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 兴趣,而且为学生腾出了大量的

14、时间,使学生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去思 考、回味,使知识完整化、系统化。控制作业量,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 责的态度, 科学安排作业量。及时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科学安排作业 量。对高中学生来说,因为课程很多元化,不仅要学好数学,还有其他 各科的功课,所以数学课外作业不超过一小时,尽量控制在四十五分钟 左右。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分层次 分层次的布置有着诸多的优越性。能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吃饱”,又 可以让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吃得了”。这样,既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 效果的作用,又不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 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编排时由易及难,层 层递进。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做。

15、具体做法是: (1)设计一题多问 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一位学生都 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激发学生的潜能。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 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次认识问 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梯度适当要注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 从完成作业中体验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避免产生厌学的心理。比 如我们在基础性的作业中不宜有难度,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只要求实 现新知识的达成;拓展性作业可以增加一点难度,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 努力完成,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2)设计阶梯型题组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

16、巩固和提高,因此 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 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组是基础性作业 (课后练习),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 后习题),C组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 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如 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中,布置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供各层次学 生选择: A组:解下列不等式: 1) 4x2-4x15, 2) 14-4x2x 3) x(x2)x(3-x)1, 4) -x2-2x+80 B组: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l) y= 2) y 3) y= C组:已知不等式 k-2x+6k0 (k0) 1)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x|x-2,求k的值: 2)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实数集R,求k的值; 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 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