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07534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试题第 1 页共 8 页 20182019 学年上期中考学年上期中考 20 届届 高二历史试题高二历史试题 说明说明: 1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和第和第卷卷(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满分满分 100 分分,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90 分钟。分钟。 2将第将第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卷的答题表(答题卡)中。卷的答题表(答题卡)中。 第第卷卷(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60 分)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60 分。分。 1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

2、乎天文,以察 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 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 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A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C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 2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引用“治大国如烹小鲜”强调领导者治国要有的态度。 原话出自“治大 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 圣人亦不伤人。其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这引文体现的思想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3下表是西汉公卿中

3、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 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学校教育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B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 C儒学并未取得思想的统治地位D官吏从政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4汉初歌谣:“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 高二历史试题第 2 页共 8 页 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 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5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在(宋代

4、)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 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 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儒学注重道德品质修养 B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C宋代科考中刻意增加了“经世致用”的内容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的社会影响 6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 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地点描述 匡社苏州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吴江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苏州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无锡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5、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7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 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 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 A重视客观写实性B注重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C强调书画同源性D突出主观意兴的诗情画意 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人,在最完美的时候是动物中的佼佼者,但是,当 他与法律和正义隔绝以后,他便是动物中最坏的东西。”这里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 A动物不需要法律和正义的道德约束

6、B不受法律和正义约束的人失去人权 C有道德的人应该遵守法律坚持正义D公民应该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 9“将人从主客体的混沌状态中分化出来,把人从客体的神、自然框架中整治出来,对 人的本质,开始从与自然相对的彼岸灵魂、自我或理性中去寻找。“表明了苏格 拉底 A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B主张哲学从关注天上的神到关注人自身 C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10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 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 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 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 A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

7、型的阶段性变化B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高二历史试题第 3 页共 8 页 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 11马克思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 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 创造的财富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 A新教理论助推了资本主义发展B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C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D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12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 范围内为“仇雠(chu)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态度上看两者都挑战罗

8、马教廷权威B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 C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D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13下表为 18 世纪中叶 1770 年间法国著名思想家的书籍出版情况(10002000 册/版)这 表明法国 思想家作品名称及出版数量 伏尔泰 老实人43 版 哲学通信35 版 卢梭 新爱洛依斯70 版 卢梭全集18 版 狄德罗百科全书24000 套 A民众文化水平提髙B启蒙思想家的社会地位较高 C图书出版事业发达D启蒙思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14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牛顿的“万 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国的独立宣言等,这些

9、看似不同领域 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 A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 C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D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 15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 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 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 16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衍产生的社会进化学说,比生物进化学说更受读者拥戴, 传播通行无阻。究其原因,社会进化学说为各类族群对自身空间定位和未来流动可 能提供了想象依据。对

10、此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扩大影响 B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精神 C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 D社会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7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 18951911 年间中国 高二历史试题第 4 页共 8 页 A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B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 C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D对外赔款的数额(单位:千万两) 18 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 19导致下图中 1919 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895 年至 1919 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

11、长 A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B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20史学家陈旭麓说:“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 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 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意在说明 A只有“中体西用”,才能解决内忧外患 高二历史试题第 5 页共 8 页 B“中体西用”可以为西学的传入创造条件 C“中体西用”消除了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分歧 D国人已经普遍地接受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21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保守的知识分 子群体走向了变法。他们将变

12、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变法派生了改 良和革命。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这说明维新思想 A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B起于忧患引发社会剧变 C完全师法西方挽救危亡D引发中国阶级结构巨变 2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 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 10 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 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 A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B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23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 意识形态

13、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 运动的主要背景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C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D“西学东渐”潮流的迅猛发展 241920 年 9 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下图),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 东西半球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该寓意 A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与否定 B暗示新青年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 C象征国共两党准备第一次合作D表达出“以俄为师”的思想 25 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 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 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

14、“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 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 A节制资本的思想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C关注工农的利益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 26毛泽东指出,中国的两个革命阶段是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两个有机构成部 高二历史试题第 6 页共 8 页 分,其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第一阶段革命的结果就是建立以中国无产阶 级为首领的由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结论出自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人民民主专政D 论十大关系 27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在其著作毛泽东中写道:“遵义会议的一些与会者之所以会 考虑在非常时期转向毛,希望毛出来领导,是有实际原因的。此时他

15、们已深入中国 内地,在那里,以前那些受外国训练和只有城市经验的领导人是不适应的。他们需 要一个来自人民之中的人,一个天才的农民领袖来领导。”这表明作者认为毛泽东农 村包围城市的理论 A在中共高层形成共识B成为唯一被接受的理论 C适应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D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矛盾 28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 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 别对应了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以这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 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的哪次会议确定的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29下图为漫画同志,请你换匹马(刘雍作,19781024)对漫画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总路线指引“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B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启思想解放浪潮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促进了思想解放D邓小平南巡讲话吹动新一轮改革春风 30“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自古知兵 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诗中描述的新中国 的科技成就 A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B标志着中国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