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275例分析体会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06466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内镜手术275例分析体会_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鼻内镜手术275例分析体会_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鼻内镜手术275例分析体会_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鼻内镜手术275例分析体会_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鼻内镜手术275例分析体会_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鼻内镜手术275例分析体会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内镜手术275例分析体会_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鼻内镜手术275例分析体会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手术效果;围手术期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的 治疗 及其 影响 手术效果的因素。 方法 002年1月XX年12月对275例ESS手术病人,根据鼻窦炎分期标准,以算术平均数分A、B、C三组,分别对术前、术中、术后侧重处理,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 A组治愈率81%,B组75%,C组70%。结论 规范ESS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治疗,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手术效果;围手术期 鼻内镜手术

2、具有路径短,损伤小,恢复快,结构重建,尽量保全功能的特点,对鼻科疾病手术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ESS手术用于临床时间短,特别是基层 医院 开展该手术不平衡,临床经验不足,治疗观点、方法不同,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存在着很大差距。鉴于上述 问题 为了提高ESS手术效果和减少并发症,我院自XX年1月XX年12月对275例鼻镜手术病人,进行对比性的治疗 分析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75例手术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男202例,女73例,年龄1665岁,鼻窦炎2型2期106例,其中伴有过敏性哮喘3例,2型1期34例,2型3期12例,3型1期62例,3型2期14例,3型3期6例,鼻中隔偏曲41例。

3、方法75例病人术前常规做鼻窦冠位CT扫描,常规心电图、血分析、凝血四项等检查。将275例病人根据术前鼻窦CT检查结果、鼻腔检查情况、临床分期、有无过敏性哮喘、手术季节等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因素方面根据算术平均数分为A组93例,B组91例,C组91例。 A组:术前给予先锋霉素Vg,地塞米松2mg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6天;地塞米松最大量可用到510mg/d;在黏膜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下,根据临床分期进行ESS术;术后48h取出红霉素眼膏油纱条,每日清拭鼻腔换药一次,鼻腔干燥者,选用NS棉片贴敷鼻腔黏膜,以湿润痂皮易于取出冲洗,每日最多可进行2次,术后第6天,冲洗上颌窦腔,出院。710天后鼻窦镜复

4、查。B组:术前未用抗生素及激素,当天行ESS术,术后处理同A组。C组:术前、术中同A组,术后48h取出鼻腔红霉素眼膏纱布条,鼻腔给予每日一次简单的普通换药,术后第6天清理冲洗鼻腔,出院。1周后鼻窦镜复查。随诊判断时间均为6个月。 手术效果判定标准 根据1997年鼻内镜手术疗效判定标准1,分为治愈:症状消失,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黏膜上皮化,无脓性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内镜检查,窦腔黏膜局限性水肿、肥厚或肉芽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内镜检查,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物。 结果 术后6个月时检查情况为:A组治愈率81%,好转16%,无效3%;B组治愈率75%,

5、好转22%,无效3%;C组治愈率70%,好转21%,无效9%。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A组治愈率最高81%,C组最低70%;无效率C组最高9%,A、B组均为3%。 讨论 ESS手术广泛 应用 于临床已有十余年 历史 ,手术效果和规范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补充。但在具体操作细节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如术前是否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激素 治疗 一定时间,术中操作存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差距,开放引流通道多大,中鼻甲与中鼻道外侧壁防粘距离是多少,术后清拭鼻腔的间隔时间、清理范围、留去组织的确定,鼻窦镜复查时间及其清理程度,鼻腔多处病变是否尽量一期完成等不同意见。笔者通过对275例ESS手术病人,分为A、B、C三组分

6、别进行治疗,结果A组治愈率最高81%,C组最低70%;无效率C组最高9%,A、B组最低3%。说明了A组病例处理到位,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理想,而C组仅重视了术前术中处理,忽视了术后换药细节处理,术后粘连、窦口狭窄等并发症增多。笔者认为,要做好每一位ESS手术病人的诊疗工作,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术前建议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激素67天,能进一步抗炎消肿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暴露术野,缩短手术时间,利于病情恢复;术前全面细致地查体和病史询问有利于指导手术;手术医师应注意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初学年轻医师临床经验不足应多向有经验的医师请教,术前必须进行鼻腔局部检查,了解鼻腔发育情况

7、和病变的范围及部位性质,术者要亲自进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借此了解鼻腔及窦口复合体发育情况。中鼻道一般不做局部浸润麻醉,减轻因出血黏膜水肿致术野不清, 影响 手术进行,对于各种不同的病变,掌握不同的手术 方法 ,切忌术中频繁地出入器械,致下鼻甲黏膜撕脱鼻内镜手术副损伤2,导致术后黏膜粘连,不要过分的要求引流,切除组织过多,造成手术创面过大,影响黏膜转归;对鼻腔多处病变的处理要严格手术指征,因人而论,若术中出血少,术野暴露良好,手术时间短,可以考虑一期完成手术,但术中要做好填塞压迫到位,术后换药要有针对性的重点处理重点管理,防止鼻腔内血肿形成粘连。C组有3例因鼻腔多处病变,一期手术创面过大,术中填

8、塞不到位,术后出现鼻腔严重的黏膜充血肿胀,渗出较多,炎症持续时间延长,黏膜延迟愈合,3例中有2例有不同程度的窦口下鼻甲粘连,为防止鼻腔粘连应注意:术中操作要轻、准、柔和,尽量缩小手术创面;中鼻甲与残留钩突间距5mm3,下鼻甲前、中、后三点与鼻中隔术中距离5mm;术后及时规范换药。术后处理 问题 ,最好在每次换药时,首先给予低浓度的地卡因做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后,再进行清理鼻腔的渗出物和痂皮,如黏膜肿胀明显,先给予黏膜减充剂,鼻腔鼻道宽敞后,再进行鼻腔清理。操作要循序渐进,逐步彻底,切忌盲目、强硬操作;黏膜急性炎症期禁行鼻窦镜复查;鼻窦镜复诊第一个月间隔平均10天左右,不可过频,防止黏膜递加性损伤致

9、重复性炎症,增加复诊次数。C组有9例术后换药过于简单草率、不及时,使鼻腔黏膜渗出加重,愈合延迟,出现不同程度的鼻腔粘连。 分析 原因与术中对应创面过小,术后换药不及时及临床经验不足综合因素有关。有5例伴发严重的痂皮成桶状,导致黏膜糜烂、点片状溃疡,术后6个月不愈合,与手术后黏膜副损伤有关。复诊时发现肾上腺素作用引流道误差现象,如中鼻甲局限性肥大、下鼻甲黏膜参差不齐或游离黏膜瓣,应及时做补充性处理。另外,地卡因肾上腺素液,肾上腺素浓度过高,有可能对鼻腔黏膜纤毛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条件限制且没有临床资料证明,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 参考 文献 】 1 韩得民,周兵.鼻内镜外 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71. 孙树岩.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并发症的 总结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XX,36:336-338. 廖艳萍.鼻内镜手术鼻腔粘连的处理.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15:700.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