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802048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73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理工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徽理工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徽理工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徽理工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徽理工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理工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理工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二一二一五五届毕业生届毕业生 就业就业质量质量报告报告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 二一二一六六年年一一月月 目目 录录 引引 言言 . - 1 -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20152015 届毕业生基本情况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 - 3 - 一、毕业生总体情况 . - 3 - 1.本科毕业生人数 . - 3 - 2.毕业研究生人数 . - 4 - 二、毕业生生源情况 . - 5 - 1.本科毕业生生源分布 . - 5 - 2.毕业硕士研究生生源分布 . - 5 -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 - 6 - 一、毕业生年终就业率 . - 6 - 二、分性别年终就业率 .

2、- 6 - 三、各学院毕业生年终就业率 . - 6 - 四、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 . - 7 - 五、本科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 - 8 - 1.生源地分布情况 . - 8 - 2.本科未就业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 . - 8 - 六、硕士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 - 9 - 1.生源地分布情况 . - 9 - 2.硕士未就业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 - 10 -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本科毕业生就业特点本科毕业生就业特点 - 11 - 一、毕业生大量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就业 - 11 - 二、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等 4 大行业就业 - 12 - 三、部分毕业生到 500 强企业 3就业 . - 13 - 四

3、、毕业生积极面向基层就业 - 14 - 1.毕业生就业以服务企业为主 - 14 - 2.毕业生就业广泛面向基层 - 14 - 五、本科毕业生升学稳中提质 - 15 - 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 - 15 - 七、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满意度高 - 15 -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措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措施 - 16 - 一、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 - 16 - 二、稳步推进市场建设 - 16 - 三、不断优化就业服务 - 16 - 四、全面加强就业指导 - 17 - 五、深入开展创业教育 - 18 - 六、不断完善联动机制 - 19 - - 1 - 引引 言言 安徽理工大学创办于

4、1945 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位于我国重要的能源城 安徽省淮南市。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 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安徽省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是安徽重点支 持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选拔基地。学校以工 科为主,工、 理、管、医、文、经、法、艺等八大学科协调发展。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水平被教育部评估为优秀。 学校是我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现有 6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 个一 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点, 58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有

5、工程管理硕士和工程硕士 2 个专业学位授予权类 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14 个。拥有 8 个省级重点学科,获批 2 个省学科建设 重大项目。 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 6 个,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4 个,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各 1 门,国家级教学团 队 1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5 个,国家级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A、B 类省级重点学科 8 个。共建拥有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 程实验室以及教育部、安徽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炭工业协会的重点实验 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6、协同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省部级研究创新平台 26 个,校级研究所 45 个。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 16 个学院(部) ,现有 66 个本科专业,面 向全国招生。 学校十年来一直为南京军区培养国防生。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 22183 人, 博、硕士研究生近 3000 人。学校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师德好、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 伍和一批由省部级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优秀学术创新群体。 教职工近 2000 人,专任教师 1200 余人,教授、副教授 600 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 硕士学位的 900 余人。现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2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 才支持计划

7、 5 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43 人。同时, 5 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受聘担任学校特聘教授、300 多位知名学者担任学校 兼职教授或兼职研究生导师。 - 2 -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优异的成绩。长期以来,学 校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育人特色和“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精神。多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在 95%以上,曾连续 7 次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2 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 被教育部授予 “2011-2012 年度

8、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 验高校”称号。 学校发布 2015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以 2015 届毕业生截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 的就业数据,以及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的调研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我校毕业生基本 情况、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本科生就业率 96.38%,硕士生就业率 85.02%,博士生就 业率 100%。 ) 、本科毕业生就业特点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措施等,客观、全面、真实地 向社会公布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展望未来,学校将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力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努 力实现我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 3 - 第一部

9、分第一部分 2012015 5 届届毕业毕业生生基本基本情况情况 一一、毕业生总体情况毕业生总体情况 2015 届毕业生 5965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18 人,硕士研究生 641 人、本科生 5306 人。生源分布在全国 28 个省(区、市) 。 1.本本科科毕业生毕业生分专业分专业人数人数 2015 届本科毕业生共有 56 个专业, 分布在 14 个学院, 本科毕业生分专业人数详见 表 1。 表表 1 1 本科毕业生人数本科毕业生人数 学院学院 专业专业 毕业生数量毕业生数量 地球与环境学院 地质工程 174 346 环境工程 69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66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37

10、能源与安全学院 安全工程 183 418 采矿工程 235 土木建筑学院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76 631 工程管理 76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75 建筑学 42 土木工程 362 机械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76 624 工业设计 4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1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49 车辆工程 44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9 551 电子信息工程 78 通信工程 71 自动化 19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复合材料与工程 74 40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72 矿物加工工程 119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101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34 化学工程学院 弹药工程与爆

11、炸技术 173 505 化学工程与工艺 105 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 29 应用化学 89 制药工程 71 能源化学工程 3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 74 29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1 信息安全 66 物联网工程 75 - 4 - 理学院 工程结构分析 38 297 工程力学 75 数学与应用数学 71 信息与计算科学 74 应用物理学 39 外国语学院 英语 114 114 医学院 护理学 64 463 临床医学 268 药学 34 医学检验 67 预防医学 30 经济与管理学院 电子商务 68 406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37 金融学 42 人力资源管理 79 市

12、场营销 10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74 测绘学院 测绘工程 116 216 地理信息系统 67 遥感科学与技术 3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 39 39 合计 5306 5306 2.毕业毕业研究生研究生分学院分学院人数人数 博士研究生专业 6 个,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 47 个。博士研究生由研究生院直接管 理,硕士研究生分布在 12 个学院管理,毕业研究生人数详见表 2。 表表 2 2 毕业毕业研究生人数研究生人数 学历学历 学院(部门)学院(部门) 毕业生数量毕业生数量 博士研究生 研究生院 18 硕士研究生 地球与环境学院 54 能源与安全学院 103 土木建筑学院 90 机械

13、工程学院 70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107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2 化学工程学院 6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30 理学院 15 医学院 9 经济与管理学院 37 测绘学院 33 合计 659 - 5 - 二二、毕业生生源情况毕业生生源情况 1.本科本科毕业生毕业生生源分布生源分布 本科毕业生生源来自全国 28 个省(市、自治区),安徽生源占 75.39%,是生源最多 的省份。本科毕业生生源分布详见表 3。 表表 3 3 本科毕业生生源本科毕业生生源分布分布 序号序号 生源地生源地 数量数量 所占比例所占比例(%)(%) 序号序号 生源地生源地 数量数量 所占比例 (所占比例 (% %) 1

14、 1 安徽 4000 75.39 1515 黑龙江 36 0.68 2 2 江苏 150 2.83 1616 辽宁 35 0.66 3 3 河南 94 1.77 1717 吉林 35 0.66 4 4 山东 92 1.73 1818 贵州 33 0.62 5 5 四川 75 1.41 1919 湖北 29 0.55 6 6 浙江 72 1.36 2020 内蒙 29 0.55 7 7 福建 71 1.34 2121 云南 29 0.55 8 8 江西 70 1.32 2222 海南 27 0.51 9 9 河北 65 1.22 2323 新疆 25 0.47 1010 陕西 63 1.19 2

15、424 广东 24 0.45 1111 重庆 60 1.13 2525 北京 20 0.38 1212 山西 42 0.79 2626 甘肃 19 0.36 1313 湖南 39 0.73 2727 宁夏 18 0.34 1414 上海 39 0.73 2828 天津 15 0.28 2.毕业毕业硕士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生源分布生源分布 毕业硕士研究生生源来自全国 21 个省 (市、 自治区) , 安徽省生源数最多, 占 63.65%。 毕业硕士研究生生源分布详见表 4。 表表 4 4 毕业毕业硕士硕士研究生生源研究生生源分布分布 序号序号 生源地生源地 数量数量 所占比例 (所占比例 (% %)

16、 序号序号 生源地生源地 数量数量 所占比例 (所占比例 (% %) 1 1 安徽 408 63.65 1212 吉林 4 0.62 2 2 河南 74 11.54 1 13 3 浙江 3 0.47 3 3 江苏 48 7.49 1 14 4 陕西 3 0.47 4 4 山东 44 6.86 1 15 5 四川 2 0.31 5 5 河北 15 2.34 1 16 6 广东 2 0.31 6 6 山西 10 1.56 1 17 7 黑龙江 1 0.16 7 7 湖北 6 0.94 1 18 8 辽宁 1 0.16 8 8 内蒙 5 0.78 1919 甘肃 1 0.16 9 9 江西 4 0.62 2 20 0 贵州 1 0.16 1010 湖南 4 0.62 2121 上海 1 0.16 1111 福建 4 0.62 - 6 -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就业基本基本情况情况 一一、毕毕业生业生年年终终就业率就业率 截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2015 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