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衔接之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75666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表演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衔接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音乐表演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衔接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音乐表演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衔接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表演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衔接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表演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衔接之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音乐表演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衔接之研究一、中高职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现状分析通过对中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发现中职与高职的毕业生规格与市场需求及办学体制的差异,中高职课程存在重合、分离的情况,缺乏课程体系内在衔接,导致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后,出现了各种问题。中职重专业,轻公共素养,高职专业发展起步难,公共素养增加难。中职以就业及升学并重,其办学体制决定了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注重专业课,忽视了公共素养的培养,往往学生专业成绩不错,但综合能力较差

2、。而高职则由于受到学制短、生源基础差以及教学投入有限等问题的制约,导致学生专业差强人意,培养不出较为突出的人才。课程设置及开课内容重合。目前,音乐表演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及开课内容有70%的重合率,由于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及要求,各院校依据专业开设经验及自身发展需要进行课程设置及课时量的安排,导致中职专业课与公共素养课课时量比例严重失调,而高职专业课课时量不足。例如,中职生已经过三年基础乐理及视唱练耳知识技能的学习,而进入高职阶段后,又重新学习一遍基础乐理和视唱练耳两门课,这不仅是学生知识的重复,也是教学资源的浪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衔接也毫无益处。专业能力的差别性教学。中高职教育对象及培养目标不尽

3、相同,因此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课程内容安排上以及学生专业能力掌握的情况上都参差不齐。这导致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中会有反能力递进规律的教学情况发生,使教学层次及教学质量出现问题。公共素养衔接断层。中职学校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了职业素养及社会能力培养,大部分课程主要集中于专业技能课,公共素养课程及文化知识课程则涉及不多。而高职学校重视整体发展,但苦于生源质量差、学制短等因素制约,虽然学生整体情况较好,但是专业能力并不突出。因此在公共素养方面中高职存在严重断层。二、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之构建及实施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成一体的课程,而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是将中高职课程体系进行衔接,以培

4、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明确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内涵衔接、能力递进”的课程目标,将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分别定位,强调衔接与过渡关系。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三者为整体,应均衡发展。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即以三者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三种能力递进提高。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一体化课程,避免学生技能单一,将学习过程拉长,使知识体系更完善。改革中高职课程内容,建立模块化知识技能结构,制定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模块化形式形成课程内容,并将中高职培养目标融入课程设置中,强调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能力的递进,进而联盟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改革中高职课程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转化为能力实践,由教学转化为自主学习,完成教学模式衔接与过渡。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设立一批相关教材,重视专业技能知识的递进培养,重视公共素养的整体提升。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