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综述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55303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十年来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综述_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近十年来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综述_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近十年来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综述_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近十年来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综述_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近十年来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综述_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十年来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综述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十年来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综述_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近十年来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综述编辑。【内容提要】本文就近十年来中 国学 术界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概括,对“衰落城市”的概念、整体宏观态势、区域研究、个案研究等进行了展示,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和今后研究中应注意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摘 要 题】研究综述【关 键 词】近代/中国/城市/衰落【 正 文】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客观运动过程,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定性,是客观存在。发展与衰落是事

2、物存在、运动趋势的两种背向运动。城市“是直接从生产中得来的”,是 社会 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一个社会文明载体。因此,它与其他客观存在物一样,有其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性。同时,它与其他事物一样,也必然有一个产生、发展和衰变的 历史 过程。城市的衰落从本质上讲代表着一个城市发展周期的结束。综观近代中国城市的研究现状,据不完全 统计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中国大陆出版的有关近代城市研究的专著和资料集达500余部,相关文章上千篇。这些研究成果涉及近代单体城市研究、近代区域城市研究、近代城市整体研究、城市 经济 、 政治 、 文化 和社会等各个层面的研究,还包括近代中国

3、城市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的突破性进展等诸多领域。随着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的研究也已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已先后取得了一系列颇有见地的研究成果,某些研究已具有突破性进展。在此仅就近十年来的研究状况略陈管见如下。一、关于城市“衰落”概念的界定及其特征关于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截止目前其研究成果甚少,所能见到、且较为全面地阐释这一问题的,仅有吴相利的论城市的衰退与复兴。吴文认为:所谓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衰退现象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在文化、社会、 建筑 及经济等方面出现的停滞、倒退和衰减,亦或是在与其他

4、城市比较过程中地位的降低等。”。)他认为,城市的衰落现象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相对性与绝对性:一个城市如果其经济实力规模及 人口 规模数量在发展中减少了,这就属于城市的绝对性衰退;一个城市从经济及人口规模上看虽然都有所发展,但从区域内城市之间比较上看,由于诸种因素作用,其发展速度会低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速度,其在区域内城市中的地位作用下降,属相对性衰退。暂时性与永久性:从时间上看,有的城市衰退只表现在某一个较为短暂的时间内,在历经三、五年的建设后很快扭转了经济衰退局面,并在恢复了原城市发展水平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有的城市衰退表现出阶段性,如西方国家城市发展受经济危机周期影响存在着周期性阶

5、段性衰退现象;城市本身也因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而存在着阶段性发展问题,加之更为复杂原因的影响,使城市发展与衰退相交替进行。整体性与局部性:城市的衰退有的表现在城市的全局,即整体性衰退,就是一个城市的决定性因素衰退或因素全面衰退,导致城市全面衰退;有的城市可能只是某一方面衰退下去,更多的城市衰退是表现在城市的某方面内容上衰退,体现出城市发展过程中有规律性的新陈代谢现象。突发性与渐发性:有的城市开始衰退时速度比较快,形成突变,使城市发展遭受巨大打击;然而更多城市的衰退是渐进性的,需历经十几年、几十年的发展变化才能在渐变积累过程中产生较为明显的衰退现象,这属于渐发性衰退,它在城市中的反映是经常而普遍的

6、。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时城市的衰退是普遍的,涉及大量的城市同时发生衰退,城市人口规模大幅度下降、城市经济萎缩;在城市普遍表现出较好发展势头的情况下,也可能有一些城市受个别特殊性因素影响表现出衰退,这为特殊性衰退现象,它是由特殊性原因引起的。可调性与不可调性:有的城市的衰退是可以进行调节减缓的;而有的城市的衰退从当时当地条件来看,则是不可以调节的。)此外,作者还对导致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衰落”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二、关于近代中国城市衰落的宏观性研究近十年来关于近代中国城市衰落的宏观性研究,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也取得了部分研究价值较高的学术成果。章开沅、罗福惠主编的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

7、化研究一书中,通过对近代中国 工业 和 农业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具体分析,用中外对比的研究方式,揭示出近代中国大多数城市,尤其是内地城市发展的停滞和衰落。“即便少数通商口岸兴旺发达,人口仍难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并认为这是近代中国城市化严重滞迟的根本原因。戴钧良在对近代中国城市进行分类研究时,认为:衰落“城市多是传统的手工业及商业中心,由于经不住 资本主义 入侵的竞争,或因商路的改变及新 交通 线的开辟,其重要性为其他城市所取代,因而相对衰落。何一民在其所著的中国城市史纲一书中,通过对近代中国城市的系统分析,对西部及内陆部分城市的发展缓慢、滞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 总结 :1.僻居内地,交通不

8、便,与国内外资本主义 市场 联系薄弱,生产落后,资金不足,城市发展缺乏动力;2.政治混乱,军阀割据,内外战争不断,盗贼横行,城镇屡遭破坏;3. 农村 经济日趋崩溃,农民生活极度贫困,购买力下降,农村市场萎缩,不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农产品,限制了 民族 工商 业和城市的发展。隗瀛涛主编的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式,对近代不同类型的城市进行系统研究,该书中有大量的篇幅涉及到衰落城市问题,例如,在“交通与近代城市的盛衰”一节中,著者用了相当的文字和 材料 对华北、华中、东北、运河流域等地区的城市衰变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以说明交通与城市兴衰发展的密切关系。此外,在部分区

9、域性和个案城市研究中,有关“近代中国衰落城市”问题的研究,其理论分析和某些结论也具有揭示全局性问题的参考价值。三、关于近代中国区域性衰落城市的研究关于近代中国区域性衰落城市的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其代表性成果及主要观点如下。曲晓范和周春英在对“近代辽河航运业的衰落与沿岸早期城镇带的变迁”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清末民初东北社会变迁的历史性分析,在详细考察辽河航运业衰落的主要成因基础上,以 社会学 的互动理论为研究出发点,揭示了辽河航运经济的衰败与辽河流域早期城镇带的解体和迁移之间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辽河航运的衰败对区域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最突

10、出的一点是导致了辽河流域大约半个世纪的逆城市化变迁。1999年第4期。)梁家贵在对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进行科学的历史分析后认为:近代中国城市不仅分布不均,而且城镇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既有经济畸形繁荣、像暴发户似兴起的租界城市,如上海、天津、汉口等;又有充满殖民地色彩的帝国主义独占城市,如青岛、长春、哈尔滨等;也有随着传统手工业的逐步解体,中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苏州、杭州、佛山、顺德、松江、太仓等的日趋衰落;还有因近代新式交通的兴起,一些传统商路上昔日曾繁华非常的城市一落千丈,如山东聊城、临清等一批运河沿岸城镇便因京广、津浦铁路线的开通而日益冷清。作者认为:少数大城市畸形发展、不

11、断近代化与大量中小城镇发展停滞、建设落后,这就是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不平衡的概貌。1999年第2期。)傅崇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其所著的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中,就近代以来运河流域的城市因运河河道淤积和铁路的兴修而导致流域内城市的衰落问题也有专论。史革新和朱汉国从中国社会发展研究的角度,分别对晚清和民国的城市社会兴衰演变进行了专章研究。史革新在分析晚清衰落城市的原因时认为:晚清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地战乱连绵不断,使被兵地区的城镇乡村遭受严重的破坏。许多战前曾是繁华的集镇,遭兵灾后,或者被完全毁坏,或者遭受严重摧残,再无法恢复旧观,永久性地衰落下去。与此同时,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冲击,也使一些城镇

12、的发展受到影响,出现了萧条的情况。他认为:在晚清时期,一些历来以工商业闻名的城市,如南京、杭州、开封、洛阳、太原、西安、扬州等,在鸦片战争后或者陷于停滞,或者日益衰落,走上了下坡路。他在总结分析其共性原因时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不利的自然 环境 的影响;第二,受社会经济变迁的影响;第三,受战争环境的影响,山西 教育 出版社1996年版,第153-167页)。朱汉国认为: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发展转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近代城市是社会控制的中心和生产生活的中心,对交通、能源等有一定的要求。一些传统工商业老城在封建时代异常繁荣,但到了近代由于 地理 位置的原因,经济重心、经济结构和交通条

13、件的变化或衰落下来,或被另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所取代,如大运河沿线的临清、扬州、淮阴、淮安,冀中的正定,上海的嘉定,长江沿线的一些城市等。其他的城市也是因为交通不便,致使经济重心他移而逐渐衰落。如正定原为冀中经济中心,但京汉、正太路开通后,石家庄迅速繁荣,以便捷的交通取代正定而成为新的经济中心,正定于是逐渐衰落为一小县城。他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变迁中,城市的封建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殖民地色彩、贫穷落后与进步富裕的分野极其明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75-177页。)。曹树基在其所著的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中,设“清末城市人口”专章,对清末北方地区、东南地区、湖广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城

14、市人口发展变化情况,用分期列表和理论阐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清晰地展示出这些城市人口的增减曲线。尽管本书不是研究城市史的著作,但透过人口增减变化的具体数据,这些地区城市发展兴衰演变仍可一目了然。王守中、郭大松的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是近年来区域城市史研究中颇具代表性的力作。该书按不同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展开论述,对近代山东城市的发展作了整体把握,并对近代山东城市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动因作了扎实而系统的论证。在本书中,著者不仅对造成山东运河沿岸城市衰落的社会原因、经济地理条件的改变、衰变过程等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梳理,而且还对近代整个中国城市发展的缓慢性问题从动力因素、国际环境、国内背景等不同的角度进行

15、了深入的探讨,从而为我们立体地展示了在近代这一特殊历史发展时期山东城市发展变迁的全貌。四、关于个案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的研究 编辑。 近代中国个案衰落城市研究是这一课题中研究人数最多、涉及城市最多、研究程度拓展最深、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一个领域)。在此限于篇幅,仅就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作简单介绍如下。专著类1.何一 民主 编的变革与发展中国内陆城市成都现代化研究一书,对成都这个典型的内陆性城市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早期现代化的启动和初步发展历程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探讨。著者采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六章近五十余万字的宏大篇幅,“从国际国内的大 环境 考察了成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背景,探讨了近代以

16、来成都早期现代化的发展过程、特点和一般规律,深入分析了近代成都城市发展的原因及发展缓慢的制约因素”。该书堪称是研究近代中国个案相对衰落城市不可多得的力作之一。2.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 经济 研究一书是研究近代中国城市阶段性衰落问题的代表作。著者从近代大连城市所处的自然、 社会 历史 条件、城市 人口 、 工商 业、港口贸易、 农业 及城乡关系等要素出发,将整个近代大连的发展史科学地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并对每一个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为我们勾画出了近代大连城市的起步、发展、突进、停滞、衰落的历史全貌。3.郝良真、孙继民著邯郸近代城市史是研究近代城市阶段性衰落问题的又一力作。著者以翔实的史料和充分的论证对近代邯郸的开端、兴盛、衰落、停滞、发展的历史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是研究北方地区阶段性衰落城市的典型代表。此外,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陈荣华、何友良所著九江通商口岸史和王骧等著镇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