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 苏武传 课件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54585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4.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 苏武传 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 苏武传 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 苏武传 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 苏武传 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 苏武传 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 苏武传 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 苏武传 课件3(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实应用板块,语篇全解板块,晨读识记板块,第12课 苏 武 传,领悟发现板块,读美文滋养心灵,读人物知人知情,背名句烂熟于胸,领读课文,精读课文,课文对译,写法领悟借鉴,素材发现应用,第四单元 古代人物传记,坚守正直 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守正直,人生才气象峥嵘,风采绚丽。 生活的大海,深邃浩淼,辽阔无际。生命的航船朝着远方的灯塔,颠簸摇荡,搏击前行。 高高挺立的风樯,从不畏惧前面的千里狂飙,万仞惊涛;也不躲避身旁的汹涌漩涡,凶猛暗流,总是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魄,百折不挠的意志,执著地出没于波峰浪谷间。艰危的环境里,欢乐,是它的桨声;正直,是它的帆影。人生远航的画卷被渲染

2、得十分壮观。,读美文滋养心灵,其实,正直与真理血脉相连,它是生于真理树上的一朵蓓蕾的热烈绽放;正直与正义骨肉相亲,它是出自正义源头的一股清泉的踊跃奔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代先哲对世人的鞭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代良吏对后代的箴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代忠臣对生死的抉择。,于是,这样的人就有了一身正气,即使霹雳轰顶而色不改;就有了一腔豪情,即使狂沙扑面而眼不迷;就有了一颗赤胆,即使万箭穿胸而志不移。动乱岁月,去留肝胆两昆仑,凛凛的雄风在血火中长啸;和平年代,富贵于我如浮云,浩浩英气使天下同钦。 屈原正道直行,自沉汨罗,

3、一篇离骚震撼天地,万古留芳;司马迁刚正不阿,秉笔直书,一部史记彪炳史坛,成为绝唱;林则徐宁折不辱,虎门销烟,一炬烈焰照耀神州,惊破敌胆;张志新甘为玉碎,反抗强权,一腔热血倾洒刑场,染红真理。是啊,多少仁人志士挺起正直的脊梁,撑起了华夏一片明净的蓝天。,媚俗的笔墨写不出传世的文章,伪饰的包装掩不住猥琐的心灵。秦桧夫妇长跪于岳王墓前,洪承畴遗臭青史,汪精卫断魂东洋,不守正直,欺世盗名,变节失贞,为虎作伥,必然遭到历史的唾弃! 坚守正直吧,朋友!说什么红尘滚滚,悲什么物欲横流,叹什么世事沧桑,怨什么人情冷暖,无论月黑风高,浪急滩浅,树正桅樯,扬起云帆,在生活的大海上出发,你的前面将是掌声与鲜花!,读

4、人物知人知情,一、作者档案,二、人物颂歌 一部可以走近的传奇班固 你,在东汉的书廊里,更是一部传奇,一部情节曲折,光彩夺目而又让人可以走近的传奇! 你的才华让人惊叹。九岁时便能诗会赋,十六岁入太学读书,及长,博览群书,九流百家,无不穷究。你为东汉最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你赢得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赞誉。在史学界,你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班马”或“马班”;在文学界你又与扬雄、张衡一起被称为“班扬”、“班张”。 面对迁都,你的一篇两都赋文采飞扬间让天子顷刻改变了主意。你奉诏所修的汉书,一边写,一边就被世人传抄,其书不可替代的卓越,为你赢得了与司马迁并称的美誉。,你既有着传奇的人生,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你

5、既潜心修史,又热衷功名;既赞誉并继承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的传统,在汉书一些篇章中,对朝廷的昏聩、统治集团内部的钩心斗角、黑暗腐败都做了如实的揭露。 与司马迁比起来,同样富有传奇色彩的你,更多几分血肉,多几分亲切,多几分让人走近的清晰!你就是有着传奇的才华,有着传奇的经历,有着传奇的执著与功业的班固。,背名句烂熟于胸,1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2汝为人臣子, , ,为降虏于蛮夷,何 以汝为见? 3臣事君, , ,无所恨,愿勿复再言!,屈节辱命,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一、相关知识 汉书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

6、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二、背景链接 公元前3世纪末期,中国出现了统一的大帝国秦,与此同时,北方也形成了奴隶制国家匈奴,双方长期对峙,战争不断。汉初以来,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以其“控弦之士”30万,东败东胡,北败丁灵,西逐大月氏,使“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并不断南侵。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强盛,为解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开始了对匈奴长期的讨伐战争,在公元前

7、127年、前121年、前119年的三次战斗中取得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匈奴在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的矛盾还是根深蒂固。在表面修好的背后,双方都在乘机窥探对方的虚实。苏武传一开始就写道:“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出使匈奴就处在这一严酷的历史背景下。 三、主旨领悟 本文记叙了苏武被匈奴扣留后,历经19年艰苦漫长的生活,经受住了长期的严峻考验,光荣地完成了出使的使命,坚守了气节,维护了汉朝尊严的事迹。作者高度地赞颂了苏武对汉王朝的忠诚,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诚、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四、行文脉络,因为

8、,古今异义词,相抵押(今义:副词,表程度),古今异义词,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对岳父的别称),赞许,趁机,赠送礼物,财物,正要,打发,恰逢,希望,蒙受、得到,古今异义词,一般财物(今义:供出售的物品),动手,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派出,揭露、暴露,介词,把,牵攀、招供,拿,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辱,连词,表假设,假使,即使,纵然,意动用法,以为壮,使动用法,使投降,使动用法,使肥沃,同“叛”,背叛,使动用法,使争斗,表示“使动”的动词,主语使宾语发出动作,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例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这个“活”不是主语“臣”发出的,而是主语“臣”使宾语“之”发出

9、的,全解为:“项伯杀了人,我让他活了下来(救活过他)”。 判断一个词是不是使动用法,方法有两种:,1看能否在这个词里加进一个“使”字,加得进“使” 就是使动,否则就不是。例如: “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烧(之),加不进“使”字,所以“烧”是一般动词;走(之),使(之)走(逃跑),加得进,“走”就是使动用法。 2根据句义判断。例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句中“从”字是不是使动,就要看句子的意义。句中沛公地位比百余骑高,“从”便是使动,如果说是沛公“跟随着”百余骑,那就不合情理了。,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

10、留在汉者。 译文:_ _ 句式特点:_ (2)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译文:_ _ 句式特点:_ (3)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译文:_ _ 句式特点:_,(4)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_ _ 句式特点:_ (5)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译文:_ _ 句式特点:_,答案:(1)就派遣苏武以中郎将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定语后置。 (2)苏武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充任使臣属吏的常惠等招募士兵、侦察兵共一百多人一同(前往)。/省略句。 (3)单于更加骄横了,不是汉朝所希望的。/判断句。 (4)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对不起国家。/被动句。

11、 (5)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要见你干什么?/状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环节二 分析文理 3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苏武维护国家尊严和坚贞不屈的 一项是 ( )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见犯乃死,重负国 引佩刀自刺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若知我不降明 A B C D 解析:叙述苏武出使匈奴;张胜丧失骨气,反衬苏武的宁死不屈,不是直接表现;写苏武痛斥卫律的反叛行为。 答案:B,4下列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 的一项是 ( ) A文章写苏武正式出使匈奴,首先交代了苏武出使匈奴 的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历史环境复杂而严酷,暗示苏武之行一开始便充满凶险。

12、 B苏武出使匈奴,恰巧遇上一次谋反事件,缑王与虞常 企图射杀叛将卫律再次归汉,苏武的副手张胜又行为不慎,暗中给予支持,使对整个事件毫无所知的苏武和他的使团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C苏武得知虞常事发,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国家的 荣誉,“见犯乃死,重负国”。因此,想以自杀来维护国家的尊严。当卫律“召武受辞”时,再次“引佩刀自刺”,充分体现了苏武以民族尊严为重的气节,表现出他以死殉国的决心。 D卫律劝降是作者浓墨重彩的一个场面。苏武指斥卫律的不 忠,居心不良,显示了苏武的坚贞与正义。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苏武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解析:B项,“推

13、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错,应该是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答案:B,禀告,报告,名词用作动词,下着,通假字,通“毡”,毛织的毡毯,名词用作动词,生子,副词,才,名词用作动词,吃,名词用作动词,执、拄,名词用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古今异义词,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访求,同“无”,没有,同“现”,显现,被人知,殿阶,祀,祭祀,同“无”,没有,同“无”,没有,古今异义词,亲近的侍臣(今义:亲密;关系密切),古今异义词,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即使,意动用法,以为乐,乐意,同“沾”,沾湿,同“襟”,衣襟,同“诀”,辞别,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译文:_ _ 句式特点:_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译文:_ _ 句式特点:_ (3)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 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