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_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53203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_3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_3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_3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_3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_3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_3(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兼论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编辑。自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 环境 与发展大会以来,可持续发展受到全球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纷纷制定本国的可持续 发展战略 和具体落实措施。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其生态和 地理 条件下人民和体制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可以通过生存支持系统、发

2、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 社会 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五大系统来衡量。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和培育,都离不开这五大支持系统的共同作用和综合贡献,而其中任何一个支持系统的失败都会破坏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能力。为了实现辽宁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对辽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本文将首先围绕五大支持系统对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做一整体判断和初步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如何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公布的数字作为分析依据,除区域生态水平和区域 管理 能力指标外,所有指标均为1999年的数字。一、辽宁可持续发展

3、能力分析生存支持系统生存支持系统又称基础支持系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平均的资源数量和质量对于该空间 人口 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生存支持系统反映了资源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它以供应人口并保证其生理延续为标识。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能够满足当代人和以后各代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则该国或该地区就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初步条件,如果在自然状态下不能被满足,则应依靠科技进步寻求替代资源来满足人口对资源的需求。可见,生存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1999年,辽宁生存支持系统总指数为,在全国居第14位,说明资源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一般。其中,生存资源禀赋指数为,居全国第21位,说明辽宁生存资源禀赋较差;

4、农业 投入水平指数为,居全国第21位,说明辽宁农业投入水平相对较低;资源转化效率指数为,居全国第5位,说明辽宁资源转化效率较高;生存持续能力指数为,居全国第13位,说明辽宁生存可持续能力较好。在总数35个源指标中,人均耕地、单位播种面积用电量、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户人均生产费用支出、单位播种面积农业 财政 支出、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农业劳动生产力、化肥利用效率、人均农业生产总产值、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总产值、 农村 人均收入、 中等 教育 水平以上农业劳动者比例12个指标居全国前10名,其中,化肥利用效率居全国第1位,说明辽宁在以上诸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居全国后10位的有人均水资源、光合有效

5、辐射、10积温、年均霜日4个指标,说明辽宁的水资源相对短缺,气候资源相对较差。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又称动力支持系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 人力 、技术和资本可以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总体能力。发展支持系统反映了区域的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要求这种能力在不危及其他子系统的前提下,应当与人的进一步需求同步提升和增长。发展支持系统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人们已不满足于初步利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生产力”,而是进一步通过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应用多要素的组合能力,产生更多的中间产品,形成足够庞大的社会分工体系,以满足除了生存必需的食物、饮用水外的更高更多的需求。发展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牵引。1999年,辽

6、宁发展支持系统总指数为,居全国第9位,说明辽宁的发展能力较强。其中,区域发展 成本 指数为,居全国第6位,说明辽宁的发展成本较高;区域发展水平指数为,居全国第9位,说明辽宁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发展质量指数为,居全国第20位,说明辽宁的发展质量较差。在总数60个源指标中,地形限制系数、资源组合优势度、外资占全国份额、进出口总额占全国份额、外贸依存度、通达率、省会距最近出海港距离、潜势率、 交通 通讯 投资 占基建投资比、交通通讯投资密度、交通通讯投资占全国份额、人力资本系数、万人拥有智力资源量、人口对发展的压力、人口对 经济 的压力比、发展弹性系数、单位面积货运周转量、每万人邮电业务总量、千人拥有

7、的国际互联网用户、千人拥有电话数、GDP占全国份额、人均GDP、GPP密度、固定资产投资密度、人均储蓄额、资本金份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非农产值占总产值比例、技术密集型 工业 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利税占有率、 市场 占有率、产销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33个指标位居全国前10名,而工业增加值率、盈利水平、总资产贡献率、营运资金比例、主要原 材料 消耗系数、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废水排放、万元产值废气排放、万元产值固定废弃物排放9个指标位居全国后10名,说明辽宁盈利水平差,经济集约化程度很低。环境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反映了环境的缓冲能力,人类对区域的开发、人类对资源的利用、人类的经济增长、人类对废

8、物的处理等,均应维持在环境允许的容量之内。如果过分地掠夺资源和能源,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人类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会遭到破坏,可持续发展便难以为继。环境支持系统以其缓冲能力、抗逆能力和自净能力的总和来维护人类的生存支持系统和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临界阈值。1999年,辽宁环境支持系统总指数为,居全国第23位,说明辽宁环境支持系统较弱。其中,区域环境水平指数为,居全国第30位,说明辽宁环境水平很差;区域生态水平指数为,居全国第16位,说明辽宁生态水平一般;区域环境抗逆水平指数为,居全国第13位,说明辽宁环境抗逆水平较高。在总数30个源指标中,只有地形起伏度、干燥度、废水

9、排放达标率、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区面积比率、水土流失治理率6个指标居全国前10名。居全国后10名的指标却多达19个,它们是废气排放水平、人均废气排放、废气排放密度、废水排放水平、人均废水排放、废水排放密度、废弃物排放水平、人均固体废弃物排放、固体废气物排放密度、SO2排放水平、人均SO2排放、SO2排放密度、烟尘排放水平、人均烟尘排放、烟尘排放密度、受灾率、水土流失率、废气处理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在这19项指标中有11项指标排在全国后5名,其中又有2项指标居全国倒数第1名。从中可以看出辽宁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生态环境急需改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反映了

10、社会的稳定能力。社会的公正、进步和安全、有序是社会稳定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支持系统强大的表现。如果社会支持系统出现问题,如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仇视、社会动荡不安、甚至爆发战争等,社会的稳定能力得不到保证,则整个可持续发展就会变得困难重重,甚至被暂时搁置。1999年,辽宁社会支持系统总指数为,居全国第4位,说明辽宁社会支持系统强。其中,社会发展水平指数为,居全国第4位,说明辽宁社会发展水平高;社会安全水平指数为,居全国第8位,说明辽宁社会安全水平较高;区域社会进步动力指数为,居全国第4位,说明辽宁社会进步动力大。在总数37个源指标中,共有16

11、个指标居全国前10名,它们是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人口自然增长率、全社会文盲率、第三产业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比例、城市化率、三人户占总户数的比例、千人拥有医生数、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城乡收入水平差异、赡 养比、 社会 保障覆盖率、劳动者中学程度 人口 比例、劳动者大学程度以上人口比例、第二产业人口参与比、科学家、工程师人口参与比。而人均住房面积、城市人均住房面积、 农村 人均住房面积、人均 公共 卫生 财政 经费支出、城市人均 文化 消费支出、城市人均文化消费占人均消费支出比例、城镇失业率、劳动者文盲人口比例、劳动者小学程度人口比例、欠 教育 人口参与比10个指标居全国后10名,其中,人

12、均公共卫生财政经费支出居全国第31位,说明辽宁人均居住条件较差,文化生活较为落后,公共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中国编辑。智力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又称制度支持系统,反映了 管理 的调控能力,它要求人的认识能力、人的判断能力、人的决策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总体发展的水平,即人的智力开发和对于“自然社会 经济 ”复合系统的驾驭能力要适应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要求。智力支持系统主要涉及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合理程度和制度完善程度,是教育水平、科技竞争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综合体现。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智力基础和制度保障。1999年,辽宁智力支持系统总指数为,居全国第6位,说明辽宁智力支持系统较强。其

13、中,区域教育能力指数为,居全国第11位,说明辽宁教育能力较高;区域科技能力指数为,居全国第9位,说明辽宁科技能力较高;区域管理能力指数为,居全国第3位,说明辽宁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在总数57个源指标中,有30个指标居全国前10名,它们是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万人拥有大学教师数、中等学校以上在校学生数占学生总数比例、科技 人力 资源 、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科学家工程师人数占科技人员比例、科技经费资源、R&D经费占GDP比例、地方科技事业费、科技三项费占财政支出比例、企业研发经费与政府研发经费之比、专利产出能力、万人专利授权量、专利授权量占全国份额、技术 市场 成交额占全国份额、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

14、比例、间接经济效益、万元产值能耗下降率、万元产值废气排放下降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政府财政效率、人均财政收入、政府工作效率、公务员占总就业人数比例、 行政 管理费用占财政支出比例、每个公务员创造的服务收益、经济调控绩效、经济波动系数、 环境 影响评价执行力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及目标责任制执行力度、环境问题来访处理率。位于全国后10名的指标有5个,分别是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万人中等学校在校学生数、财政收入弹性系数、社会调控绩效、城市化增长率。二、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持久地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不断

15、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具体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力、科学、技术、组织、机构和资源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和增强。1999年,辽宁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数为,居全国第9位,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能力较强,但具体分析的结果表明,辽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不均衡,有些方面的能力高些,有些方面的能力低些。因此,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应立足于辽宁的省情,在辽宁的生态基础、自然状况和 地理 条件下,保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综合平衡,实现“自然社会经济”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加强生存能力建设生存是发展的基础。辽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加强生存能力建设,从生存的主要制约因素入手,采取多种措施维护、改善和提高生

16、存资源的产出效率,以持续地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粮食和其他安全食品的基本生存需求。首先,在观念上,要提高 农业 劳动者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由单纯追求农业经济效益向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效益转变,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食物资源,对国土资源进行立体式综合开发利用,加快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在制度上,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以加强对生存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再次,要在农业技术上不断创新,努力克服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种种因素,推进农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从目前来看,辽宁应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努力提高农业投入水平和生存持续能力。 加强发展能力建设在发展能力建设方面,辽宁应当根据区域发展质量较差的现实,着重提高区域发展质量。资料显示,1999年辽宁区域发展质量指数为,在全国位居第20名。其中, 工业 经济效益指数为,在全国位居第17名;产品质量指数为,在全国位居第19名;经济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