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跟踪检测 鲁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50940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跟踪检测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跟踪检测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跟踪检测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跟踪检测 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跟踪检测 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跟踪检测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二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跟踪检测 鲁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一、选择题下图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12题。1气旋()A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B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C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D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2影响气旋移动路径的主要是()A东南信风B副热带高压C极地东风D北赤道暖流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影响地区位于西经度范围,而南亚位于东经度地区,A项错误;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B项错误;移动方向为逆时针,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C项错误;生成的经纬度位置位于太平洋热带洋面,D项正确。第2题,东南信风影响南半球,A项错误;移动路径位于中、低纬度地区,而极地东风影响高纬度地区,C项错误;北赤道暖流

2、影响赤道地区,D项错误,B项正确。答案:1.D2.B(2017长沙模拟)下图19501998年我国南方某山区洪、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变化状况图。读图,回答34题。3该地区()A洪、旱灾害呈现逐年减轻的趋势B洪灾受灾面积加大、旱灾受灾面积减小C同一年份,旱灾与洪灾程度大体呈负相关D该地区洪、灾受灾面积比旱灾大4下列不属于减轻洪、旱灾害危害的措施是()A不断改良土壤B监测预报灾情C加强植树造林D兴修水利设施解析:第3题,据图可以看出,洪、旱灾害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是洪害受灾面积减小、旱灾受灾面积加大。而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旱灾受灾面积比洪灾大,同一年份,旱灾与洪灾程度呈负相关,故C项正确。第4题,植树造

3、林,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兴修水利设施,在丰水期蓄积一部分水源,在枯水期释放一部分水源,起到削丰补枯的作用,可以减轻洪、旱灾害危害;及时、准确的发布灾情监测预报也可减轻洪、旱灾害的危害;改良土壤不能起到减轻洪、旱灾害的作用,故选A项。答案:3.C4.A(2017四川联考)下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危害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5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A49毫米B99毫米C149毫米D199毫米6依据泥石流发生条件,推测乙地区()A地势平坦,降水丰富B地形陡峻,降水丰富C降水丰富,植被茂密D地势平坦,植被稀少解析:第5题,图中两条等降水量线的差值为50mm,则甲降

4、水量为700750mm、乙降水量为800850mm,两地最大差值接近150mm,故C项正确。第6题,泥石流一般多发生在地形陡峻、降水丰富、植被稀疏的地带,图中显示乙区域是泥石流危害重点区,故B项正确。答案:5.C6.B7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A台风引发风暴潮B寒潮造成冰冻C海岸受侵蚀后退D地表下沉塌陷解析:台风影响我国南方地区;海岸受侵蚀后退会威胁到“海景房”;沿海地区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塌陷会危及到“海景房”;南方沿海地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并受重重山岭阻挡,受寒潮影响较小。答案:B8(2015高考

5、广东卷)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城市应建在地震破坏程度小,次生灾害发生频率小的区域,同时不能建在断裂带附近;图中丁处符合,故选D项。答案:D(2017河南适应性测试)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2016年5月1314日沙尘暴区及其移动路径图,图中实线表示能见度等值线(单位:千米),虚线表示沙尘暴的位置和时间。读图,回答911题。9沙尘暴最强时间发生在()A13日02时B13日08时C13日20时D14日20时10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所经地区的最显著风向是()A偏南风B偏

6、北风C偏东风D偏西风11乌鲁木齐没有受到此次沙尘暴影响的主要原因是()A河网稠密B植被覆盖率高C山地阻挡D距沙漠远解析:第9题,图中显示该区域能见度最小值出现在13 日08时,则该时段沙尘暴最强。第10题,图中日期由西向东推移,则沙尘暴移动方向为自西向东;同时能见度等值线也是大致向东弯曲、延伸。说明最显著风向为偏西风。第11题,从图中喀什、和田,以及敦煌等城市可看出,此次沙尘暴主要影响天山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地区,而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受天山阻挡而没有出现沙尘暴天气。答案:9.B10.D11.C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曾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7、”,将根治淮河水患作为一项重大国家工程。多年之后,毛泽东之孙毛新宇少将再一次将关注焦点投向淮河治理。他在提案中提出,必须继续贯彻“蓄泄兼筹”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规划、标本兼治、建管并重,进一步做好治理淮河工作,统筹解决好防洪排涝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材料二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流入洪泽湖。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干流全长约1 000千米。南岸主要支流有史灌河、淠河等,均发源于大别山。北岸主要支流有洪河、颍河、涡河等。下图为淮河主要水系图。(1)试从自然角度分析淮河流域洪灾多发的原因。(2)你对防治淮

8、河洪水有什么好的建议?解析:第(1)题,自然因素主要从淮河水系、水文特征、淮河流域地形地势特征及降水特征分析。第(2)题,针对洪灾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答案: (1)支流多,汇水区域广;洪泽湖周边地势低平,而下游泥沙淤积,导致地势较高,排水不畅;河道弯曲;夏季降水过于集中。(2)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上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退耕还湖,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墒情,指土壤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湿度,下图为我国春季某时段农用天气预报图。(1)说出甲、乙区域面

9、临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应对措施。(2)说出丙地区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及有利影响。解析:第(1)题,根据背景材料对“墒情”的解释可知,墒情较差的乙地区是土壤水分含量低,面临旱灾;应对措施是引水灌溉,并采取减少水分蒸发的措施保墒。甲地区墒情优,说明土壤中水分含量适合播种和作物生长,因此其面临的灾害不是旱灾;背景材料中说图示为“春季”,此时,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仍然比较强大,受其影响,春季低温或寒潮是甲地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可从保温、育苗两个角度归纳。第(2)题,强对流天气往往带来大风、暴雨;此时正值春播、作物生长期,需水量大;受夏季风进退规律的影响,春季我国普遍雨季尚未来临,丙地的春旱较严重。答案:(1)甲:低温(或寒潮)。地膜(或秸秆等)覆盖;大棚育苗。乙:干旱。引水灌溉;适当深播,播后适时覆膜保墒。(2)危害:暴雨、大风。有利影响:增加墒情(或土壤湿度增加);缓解旱情。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