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学与病理学对胆囊腺肌增生症诊出率的对照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49896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学与病理学对胆囊腺肌增生症诊出率的对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超声学与病理学对胆囊腺肌增生症诊出率的对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超声学与病理学对胆囊腺肌增生症诊出率的对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超声学与病理学对胆囊腺肌增生症诊出率的对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学与病理学对胆囊腺肌增生症诊出率的对照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超声学与病理学对胆囊腺肌增生症诊出率的对照研究胆囊腺肌增生症是以胆囊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为主要病变的一种胆囊良性疾病。2我们对经病理确诊的1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出率及误诊、漏诊原因。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XX年5月XX年7月间我院行胆囊切除术患者44例,其中13例经病理确诊为胆囊腺肌增生症。13例中男6例,女7例,年龄24岁77岁,中位年龄岁。1.临床表现。均有上腹隐痛、消

2、化不联盟良,餐后疼痛加重。有10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1.检查方法。采用ALOKA 10型和百胜DU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受检查者上午禁食空腹,采取仰卧位、左侧卧位或坐位等体位,按常规方法对胆囊作多切面扫查,详细观察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形态、囊壁的回声,囊内及周围的情况。发现异常采集图片并存档,结合临床资料,根据声像图特征做出超声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诊断情况。本组术前超声诊断为胆囊炎并结石,胆汁淤积,胆囊腺肌症不除外1例;胆囊壁欠光滑并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1例;胆囊炎并结石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3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胆囊腺肌增生症合并胆囊其他疾病,其中胆囊腺肌增

3、生症并胆囊炎及结石5例,胆囊腺肌增生症并胆囊炎4例,胆囊腺肌增生症并胆囊炎及胆囊息肉4例。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比证实,B超漏诊胆囊腺肌增生症12例。2.声像图表现。胆囊壁:胆囊壁增厚或不光滑。合并结石的10例,表现为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讨论 病因与病理特点。本病的发生可能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胆囊神经原性功能障碍,由此可使胆囊动力学异常,特别是胆囊颈部括约肌痉挛性收缩,使胆汁排流受阻,囊内压力升高,黏膜陷入肌层形成憩室和诱导肌层增生肥厚。3近年来国内、外对本病报道渐多,并认为有恶变倾向。4病理上表现为慢性增生为主并有退行性改变,粘膜增生增厚,罗-阿氏窦数目增多,扩大成囊状,

4、深入肌层或接近浆膜层,形成粘膜内憩室,增厚至正常的35倍。囊内易瘀胆,继发感染可产生壁内结石,由于胆囊壁增厚,胆囊内腔狭小,可合并胆囊腔内结石。53.根据病变的分布情况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弥漫型:整个胆囊壁均有增生。胆囊壁增厚,胆中造影时,造影剂可进入罗阿氏窦,可在增厚的胆囊壁内出现点状阴影。节段型:胆囊壁的一段发生增生,常造成胆囊环形狭窄,狭窄部壁厚超过2mm,边缘不规则。局限型:胆囊壁局部发生明显增厚,常为单发,多位于胆囊底部,易被误为肿瘤,该型可分有内翻、外翻和中间位三种表现。3.超声漏误诊原因。此病需与其他胆囊疾病相鉴别。局限型需与胆囊癌、胆囊息肉相鉴别;弥漫型注意与慢性胆囊炎相鉴别;节段型应与胆囊先天性膈膜、胆囊扭曲、折叠相鉴别。本病症状与胆囊炎、胆结石相似,无特异性,且常与该两种疾病同时存在。使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有学者认为MRI和MRCP对术前诊断该病有特殊价值6,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