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研究所四十五年_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42947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研究所四十五年_2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言研究所四十五年_2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言研究所四十五年_2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言研究所四十五年_2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言研究所四十五年_2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研究所四十五年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研究所四十五年_2(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语言研究所四十五年 语言 研究 所是 中国 科学 院最早建立的 哲学 和 社会 科学方面的研究所之一。1950年6月语言研究所正式成立,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语言所归入社科院,至今已经整整过去了四十五年了。语言研究所的所址最初是在北京东城翠花胡同,1956年初迁到北京西郊中关村,1958年又迁到北京西城端王府夹道,1969年底全体人员下放到河南息县“五七干校”,1972年夏回京后暂驻北京朝内南小街原文字改革委员会大楼的一部分,1976年进入原北京地质学

2、院主楼,1984年迁到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楼至今。语言所历任所长是:罗常培(19501958)、吕叔湘(19591982)、李荣(19821985)、刘坚(1985至今)。先后担任过副所长的有:叶籁士、石明远、赵洵、刘涌泉、陈章太、侯精一、晁继周、贺巍;江蓝生、孟庚海、董琨。 一 语言研究所最早是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语 音乐 律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的,研究力量主要是两方面的来源,一是前“中央研究院 历史 语言研究所”的部分成员,二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高等院校抽调来的部分学者。建所初期,语言所规模不大,却汇集了丁声树、罗常培、吕叔湘、陆志韦、傅懋勣等著名学者,他们领导了语言

3、所早期的汉语语法研究、汉语方言研究、汉语音韵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汉语语音研究等学科的工作。 1, 现代 汉语规范工作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党和政府对语文规范化工作提出了要求,人民日报1951年6月6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同时开始连载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全国掀起了一个 学习 语法的热潮。语言研究所五十年代的主要工作都围绕着促进汉语规范化的目标而展开。如语法讲话的编写,方言调查工作的开展,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以及中国语文杂志对现代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和文字改革工作的探讨等。 1955年10月,由语言所负责筹办的“现代汉语规范 问题 学术会议”在北

4、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在开幕词里说:“我们所提出的汉语规范化问题,那就是要确定汉民族共同语的组成成分尽可能地合乎一定的标准,那就是要根据语言 发展 的 规律 ,采取必要的步骤使得这全民族的语言在语音、语法、语汇方面减少它的分歧,增加它的统一性。”吕叔湘在会上宣读了他和罗常培合作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的报告,报告中对汉语规范化的意义、原则和需要做的具体工作项目作了详尽论述。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了若干研究课题,并就组成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拟订现代汉语词典编纂计划、拟订汉语方言初步普查计划等工作形成了决议。这次会议的文件后来汇编成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文件汇编(科学出版社,1956)。这以后,语

5、言研究所的各个研究组分别就语法、语音、词汇、方言、词典编纂等工作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汉语语法研究 19521953年,语法小组在丁声树的主持下编写了语法讲话,参加者有丁声树、吕叔湘、李荣、孙德宣、管燮初、傅婧、黄盛璋、陈治文。开始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的名义,分十七次在中国语文杂志上连载,后经修订出版了单行本,书名改为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61)。这部书选例精当, 分析 透辟,以重视语法结构为特色,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 影响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代表了国内语法研究的最高水平。 19531956年,陆志韦主持编写了汉语的构词法(科学出版社,1957;修订本1964)

6、,参加者有陆志韦、管燮初、蒋希文、任建纯等。该书以北京口语为研究资料,提出了构词研究的“扩展法”,对现代汉语的构词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语法小组为撰写现代汉语语法作准备,提出了若干研究课题。在陆志韦指导下,刘坚、陈建民、饶长溶、王福庭分别就助动词、兼语式、副动词和连谓式写出了专题研究报告;在吕叔湘指导下,范继淹、李临定、范方莲等研究了形名组合问题、趋向结构问题、带“得”的补语问题、动词重叠问题等。吕叔湘这个时期发表的关于“语言单位的同一性”等等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等文章成为语法学界的指导性论著。 五十年代末组建了汉语史组,陆志韦任组长,郑奠任副组长,对古代汉语的语

7、法作了专题研究,郑奠、麦梅翘编辑了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1964,中华书局),郑奠、谭全基编辑了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1980,商务印书馆),管燮初系统地对上古汉语的代表 文献 进行语法分析,陆续出版的成果有:殷墟。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1953,中国科学院)西周金文语法研究(1981,商务印书馆)以及左传句法研究(1994,安徽 教育 出版社)。 ,汉语方言研究 1954年成立了方言组,由丁声树任组长,李荣任副组长。建组以后不久就在中央团校和中央民族学院进行了方言调查,1956年起,语言研究所和教育部联合开办了三期“普通话语音研究班”,先后培养了一大批方言调查研究的专业人才。此后,在丁声树、李

8、荣的带领下,进行了张家口、昌黎两地方言的重点调查;19561959年,语言所组织并指导了全国性的方言普查,以县为单位,共在全国调查约XX个点,写出方言调查报告1195种。这期间由丁声树和李荣等为方言调查工作编写成的方言调查词汇手册(1955,科学出版社)方言调查字表(1955,科学出版社)汉语方言调查手册(1957,科学出版社)汉语音韵讲义(1984,上海教育出版社)古今字音对照手册(1958,科学出版社)昌黎方言志(1960,科学出版社)等著作,成为指导方言调查的重要工具书和编写方言调查报告的范本。 ,汉语语音研究和机器翻译研究 当时的第三研究组以语音研究为主。建所初期,设有语音实验室,它是

9、以原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语音乐律实验室为基础形成的。仪器主要有各式浪纹计,乙一和乙二声调推断尺、各式海尔姆荷兹共鸣器、各式音叉、渐变音高管及钢丝录音机等等;五十年代末,添置了丹麦BK公司出产的声学分析仪器,用于研究普通话元音和辅音的声学特性。研制了颚位照相装置,与X光照相配合,对辅音作了生理分析;研制了音高显示器,用于研究声调,还研制了切音机。在此期间,写成了普通话语音实验录共五卷(未出版)和普通话发音图谱(周殿福、吴宗济,1963,商务印书馆)。1965年,该室购买了美国Kay公司出产的662B型语图仪,正要进一步开展普通话语音实验研究之时,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中断。 这个研究小组的部分人

10、员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机器翻译的探索,跟其他单位合作,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分别研制出了俄汉、英汉机器翻译系统。 ,少数民族语文研究 建所不久,罗常培在语言所组建了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小组,由傅懋勋、罗季光、王辅世等负责,到1956年12月,以这个组为基础正式成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 自1950年起,罗常培就着手选派一些青年语言学者参加中央民族访问团,初步调查了解全国民族语言分布的概况;此后,又在语言所里举办丁语文干部训练班;1952年起,语言所先后派遣专家率领部分青年干部组成少数民族语文工作队,前往各民族地区调查民族语言。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桂西壮族地区、海南黎族地区、贵州布依族地区,以及蒙古

11、语、苗瑶语区、新疆各民族语区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19521954年,语言所参与了北京大学开办语言专修科的工作,帮助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编写了一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教材。短短的几年内,不仅为日后全面展开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打下了基础,也从田野工作中培养了一批既有语言科学知识,又能通晓少数民族语言的专家。 ,中国语文和语言研究杂志 中国语文杂志创刊于1952年,初为月刊,现为双月刊,19661977年停刊。罗常培、林汉达、丁声树、吕叔湘、侯精一先后担任总编辑或主编,周定一、陈章太也曾主持常务工作。中国语文开始是一个综合性大于专门性、兼顾普及和提高的杂志,六十年代以后以刊登研究性文章为主。1953195

12、5年开展的关于汉语词类的讨论,以及1957年关于单句复句的讨论,19611962年关子语言和言语问题的讨论等都在语言学界产生很大影响。 语言研究创刊于1956年,19561959年共出四期。这是由语言研究所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研究专门刊物, 内容 主要是:一,语言科学 理论 研究;二,现代汉语(包括方言)和汉语史的专题研究;三,国内少数民族语言的专题研究;四,外国语的专题研究;五,有价值的语言研究资料;六,国内外语言学重要论著的评论。 五十年代中国语文以综合性为主;语言研究以专门性为主,六十年代以后,语言研究停办,其内容分别转入中国语文和语言学资料。 ,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 编写 ,对国外

13、语言研究动态的关注 建所之初,语言所就设置了一个情报资料组,了解和介绍国外语言研究的动态;19561958年,语言所设立专门小组,编辑出版了语言学论文选辑,先后出了八辑。六十年代初成立了外语研究室,由赵洵任室主任。这个室的一组人员投入俄华大词典的编写工作,另一组以研究普通语言学理论为主,他们曾参加了中国语文附属刊物语言学资料(双月刊,19611966年共出32期)的编辑工作,其中的“描写语言学专号”等辑在语言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 “”使语言研究所的工作完全停滞了五六年,直到七十年代初,大部分同志从干校回到北京以后,才逐渐恢复了工作。尽管工作环境和研究条件不很理想,一代学界前辈还是以惜时如金

14、的精神,勤勉地推动着各方面研究的展开。语法小组为撰写一部大型现代汉语语法积极准备;方言研究、语音实验研究、机器翻译研究、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都开始走入正轨;语言学资料也更名为语言学动态恢复出版,19781979年共出12期(现改名为国外语言学)。 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成立,语言研究所改属社科院后,对原有学科作了进一步的调整,设八个研究室,分别是:现代汉语研究室(室主任为吕叔湘),古代汉语研究室(室主任为王显),近代汉语研究室(室主任为周定一),方言研究室(室主任为李荣),语音研究室(室主任为吴宗济), 应用 语言学研究室(室主任为刘涌泉),情报资料室(1980年改为国外语言学研究室,室

15、主任为伍铁平),词典编辑室(室主任为丁声树)。 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成熟的标志现代汉语八百词的出版 语法小组恢复工作以后,吕叔湘主持着手准备一部详尽的现代汉语语法的编写工作,并亲手撰写了十万字的编写提纲(部分章节后来曾公开发表)。为了这项工程,吕叔湘积数十年研究心得写出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翻译了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后来计划改变,在吕叔湘主持下用几年的时间编写了一部现代汉语八百词,参加者有李临定、刘坚、范继淹等十余人。这是我国第一部描写汉语语词用法的工具书,具有汉语语词用法词典的性质。书中虽然也简单交代了汉语语法要点,但不以阐述理论和建立体系为目的,而是着重于用法的观察,分析细致,举例贴切,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这部书的意义在于,跳出了名目和体系之争,着力于汉语事实的挖掘,标志着汉语语法研究走向成熟。因此,它不仅成为汉语教学的必备 参考 书,也在推动语法研究的描写 方法 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语方言研究空前繁荣方言杂志的创刊和中国语言地图集的绘制 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