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在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意义的思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42608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育在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意义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教育在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意义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教育在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意义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教育在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意义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教育在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意义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育在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意义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育在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意义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语文教育在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意义的思考教育是文化的载体,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展示着什么样的文化。特别是语文教育更是直接传承着民族文化。人类已跨入21世纪,人们敏锐地感觉到了新时代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气息。各项研究资料表明,面对全球化,当务之急是培养未来国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而语文教育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语文教育中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的教育重大意义。1 重视语文教育是复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2、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联盟。”语文教育这种特殊作用是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著名学者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可以说中国的语文教育就是伴随着在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正因为这样,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延续到今天。重视语文教育就是重视民族文化的教育。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民族文化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和谐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的重要举措。然而自五四以来

3、,中国人不断批判传统,导致国人漠视传统文化,到如今已直接威胁到民族文化的传续。从当前世界的教育趋势看,各国都很重视本民族的文化,今天的英国中学生必须要阅读两部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而法国中学生则开始选修拉丁文。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充分认识到近百年来的中华民族的耻辱史,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是自己践踏自己文化的惨痛史。如今,我们从经济全球化的高度重新赏识民族文化,从中就会发现,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年轻一代的心灵深处。这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重视语文教育是增强年轻一代的民族自豪感的需要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能够让学生对于我国

4、的传统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使年轻一代了解我国的悠久文化历史,增强年轻一代的民族自豪感。比如通过学习汉字的知识,不仅仅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解汉字的象形、会意、指示、形声等造字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汉字学习让学生了解汉字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先的智慧的崇拜之情。学习赵州桥时,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敝肩圆弧拱形式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大创造,西方在14世纪才出现敝肩圆弧石拱桥,已经比我国晚了600多年。英国著名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列举了26项从1世纪到18世纪先后由我国传到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中的第18项就是弧形拱桥。再比如学习核舟记时,穿插讲

5、述中国古代的微雕工艺,各种玉雕以及唐三彩,让学生了解我国各种雕刻特技。这些高超的技术表现出各种生动、逼真的姿态,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这样,从不同角度形象的展示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影响,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认识了古人卓越的才能,从而增强了让年轻一代从心里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无尚光荣的民族自豪感。重视语文教育是陶冶年轻一代的情操的需要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语文教育中遇到古文及古诗时,要及时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用浅显易懂的方法教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例如学习报任安书时,除了讲解司马迁的人生遭遇,还穿插讲述司马迁创做史记曲折的过程,从中领悟一代史学家的胸怀。学习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6、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句,诗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所表现的阔大的场景和崇高的境界,让学生体悟到此诗恰切地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学习屈原的离骚时,侧重讲述屈原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学生知道屈原学识渊博,但不幸的是,受到朝廷当权派排挤,遭流放的境地;但屈原始终不忘国事,时时刻刻关心国家的安危,屈原这种献身与理想的高尚情操、坚贞不屈的伟大人格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代子孙,尤其是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由民族文化哺育的伟人,经过教者的“点拨”,年

7、轻一代一定会记得在他们,记得他们的为人、品格。最重要的是,这一切会深深地留在年轻一代被激发出的高尚的爱国情操当中。重视语文教育是塑造年轻一代的性格的需要我国古代道德高尚的人物及事迹,对于学生的性格塑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习论语十则时,讲述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作成论语。与其最为卓越的衣钵继承者孟子统称为“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中国因为有“孔孟之道”,才创造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辉煌的历史。这篇

8、课文描述的是春秋战国时的事情,可以向学生描述当时社会的文化的一些人物情况: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登峰造极的一页。当时出现过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伟大的思想家。其中孔子可能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位,被后人称之为“圣人”。他手执着“仁政”的大旗,挺身而出,奔走与各个诸侯国,呼唤着他的神圣的理想,呼唤着正义和他所崇尚的道德。这个知识渊博而又勇敢的老人;这个真诚而又执着的“圣人”,一生都为实现他的理想而奔走呐喊,一生都在维持着正义和良知。他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这些思想家的著作塑造了成千上万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播的继承人。如今我们也坚信重视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年轻一代就一定会传统文化中的惜时、勤奋、俭朴、耐劳、创新、奉献等等祖先的思想的长河中沐浴,这一切一定会对年轻一代的性格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认清语文教育中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使年轻一代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不仅是语文教师而是每位教育者,甚至是每位成年的中国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变成现实。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