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20346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_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论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_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论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_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论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_1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论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_1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_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论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 论文 关键词: 现代 市场 经济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以市场经济的商品、货币和资本三大范畴为视角,讨论作为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征具有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是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市场经济,在商品、货币和资本关系普遍存在的基础上建立资源配置(也就是时间配置)和利益分配机制,社会主义是一种有可能从空间与时间两个层面超越资本主义的现代市场经济,它是一种可以容纳现代生产力持续 发展 的新的市场经济,

2、因此也是比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更高的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路径 马克思未能观察更未能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因此他始终认为,资本主义是成熟市场经济的唯一形式。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有充分的理由修正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现代市场经济存在两种基本形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或者说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与之相区别的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准确地说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比较两种经济制度,正确理解二者的共性与个性,是正确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关键,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 政治 经济学当代研究的主题。马克思从对市场经济的一系列基本范畴的剖析中,展开对资本主义经济制

3、度的研究。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奥秘就隐藏在商品、货币、资本这些基本范畴的内在矛盾和相互关系中。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在它体内,神奇与腐朽天然结合,因此它在 历史 上的进步与衰落同样不可避免。马克思在与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就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 科学 评价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一方面,资产阶级把中世纪普遍存在的以劳动者对他的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基础的小生产,变革成为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阶级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把中世纪分散的简陋的手工劳动,发展成为以集中的、先进的生产资料为基础的机器大 工业 ;科学同生产力日益紧密地

4、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国家政权,强制地实施了一系列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法律 和措施。“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然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包含着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的种子。“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马克思以其毕生精力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科学地论证了这一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地走向衰亡的历史 规律 。资本主义条

5、件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力量,植根于资本本身的一系列基本属性。资本的生产目的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剩余价值。因此,它必须不断地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它必须不断地生产和占有剩余价值并且使之转化为资本。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能够超越以往任何旧的生产方式,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推进社会生产力。资本的生存方式是不断的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使自身价值一次又一次的增殖。因此,资本天然是革新派,它不断推进技术和工艺的创新,一次又一次地发动产业革命,把社会生产力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度。资本还具有与生俱来的社会性,它建立在物的普遍联系的基础上。没有商品生产和交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普遍推广,没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发展,就不可能产生

6、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不仅资本的生存依赖于物的普遍联系,而且资本的发展不断推进物的普遍联系。资本主义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冲破了旧的生产方式强加于它的一切藩篱与桎梏,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资本以其空前强大的扩张能力将商品货币关系推广到世界各地,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资本根据自己的需要把自己拥有的生产力扩张到全世界。但是马克思同时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资本的内在矛盾构成社会生产力不可逾越的鸿沟。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第一,资本固有的劳动异化,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是不可克服的。资本关系的发展建立在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的基础上,商品货币关

7、系通过物与物的关系体现人与人的关系,这种颠倒了的经济关系在资本关系中表现为物对人的支配,表现为劳动者自己创造的物质财富反过来支配和控制劳动者自身,这就是劳动的异化。对劳动者来说资本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量,它迫使劳动者超出必要劳动时间之外为社会提供剩余劳动。这种异化劳动,一方面通过物质资本的积累推动生产力进步,另一方面抑制了劳动者的创造力和活力,妨碍了人的潜在能力的全面发展。第二,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的矛盾。资本主义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因此劳动的异化具体化为劳动者和资本家的阶级对抗。资本本来是劳动者创造的物化劳动,资本家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家阶级成为劳动的统

8、治者,它既是劳动大军的指挥者,又是劳动产品和剩余价值的占有者。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它按照有利于资本家阶级的形式发展。“在现代制度下,生产力不仅在于它也许使人的劳动更有效或者是 自然 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更富于成效,而且它同时还在于使劳动更加便宜或者使劳动对工人来说生产效率更低了”。5科学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运用,“通过积极的构造驱使那些没有生命的机器肢体有目的地作为自动机来运转,这种科学并不存在于工人的意识中,而是作为异己的力量,作为机器本身的力量,通过机器对工人发生作用”。6资本在对科学的利用中,必然出现以客体的智能化弥补主体异化的发展趋势,对客体的改造的关注甚于对主体智能提高的关注。生

9、产的两大要素发展不平衡注定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死穴。这对矛盾在资本主义宏观经济中表现为积累和消费的周期性冲突,表现为财富与贫困的同时积累,表现为私有制市场经济中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因此,马克思断言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之后100多年的世界历史,对马克思的社会科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验证。结论可以归纳为两条。第一,历史证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在矛盾和历史趋势的分析是科学的、深刻的、准确的。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异化现象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且还在继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阶级的支配地位和劳动者阶级的从属地位没有改变,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冲

10、突仍然在继续深化,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矛盾冲突有时候激烈有时候缓和,有时造成局部的危机冲突甚至战争。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并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和安宁,它给了广大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太多的贫困和灾难,也给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广大的劳动者阶级在高度繁荣旁边的相对贫困和失业。第二,市场经济的生命力比原先想象的要强,进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比原先想象的要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调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了一种大中小 企业 结合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得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销售与范围不断拓展的市场竞争形成一种有机的平衡。(2) 资产阶级的国家发挥了越来越大的经

11、济职能,资产阶级国家在长期的社会动荡和危机中逐步学会了用比较长远的观点看待阶级的利益,学会了通过让步和协调谋取阶级统治的稳固和整个阶级的最大利益。现代国家的经济职能突出的表现在宏观经济调控和福利国家政策。这些既有利于调和阶级矛盾,延缓危机的发生,同时也就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3)随着资本全球化的推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世界范围的不平等交换获取超额剩余价值,以此获得在本国范围内缓解阶级矛盾的更大余地,而把更多的矛盾留给发展 中国 家。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在全球范围维持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但是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矛盾发展的大

12、趋势。一个合理的科学推论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结论仍然有效,而这个结论的实现也许要比原先预计的时间更长。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路径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并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人们在实践中摸索,一直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十多年以后,才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明确概念,走上了一条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历史上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但是历史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差异性比人们一开始理解的要小,而二者之间在组织现代生产力的体制与机制方面共性的东西也比原先认为的要多。在这个问题上,到目前为止,人们的基本认识其实仍然没有完全到位,最突出地表现在对公有资本

13、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地位的认识上。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同样作为市场经济,它们的共性特征包括: (1) 商品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细胞,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包含了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出现的原因:一是职业专门化为特征的旧式分工,二是财产占有的排他性质。(2) 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基本功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是货币形态发展的结果,纸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流通规律不同,纸币流通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3) 两种市场经济同样受价值规律的支配,价值规律同样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发挥作用。(4) 社会

14、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样存在着商品拜物教与货币拜物教,这产生于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的颠倒,事实上这就是劳动异化的基础性表现。(5) 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样表现为国家经济职能的强化(虽然程度上有差异) ,国家在公共品的供给,社会公平目标的达成,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6) 社会主义还存在资本关系,公有的生产资料同样可以转化为资本,资本产生的原因是生产的物的要素与人的要素相分离,因此无论是公有资本还是私有资本,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同样是必要前提,资本对劳动的管理性强制同样是基本特征。(7) 资本增值的根源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同样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

15、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式,剩余价值同样为资本所有者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规律的在市场经济的微观层面上同样发挥作用。(8) 市场经济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总是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它不可避免地对就业和消费构成压力。(9)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循环和周转的规律是相同的,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实现条件也是相同的。(10) 市场经济同样存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趋势,剩余价值总是在有机构成不同的行业间重新分配,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也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地租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可以分为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两种形式。(11)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遵循按要素分配的原则,

16、在市场经济的表面上,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表现为要素的市场价格。 由于对公有资本范畴的合理性,以及它在社会主义 政治 经济 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不同,以上所有与资本相关的理论领域,关于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认识难以达成一致。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成的资本论三大卷,其绝大部分章节对于说明包含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一般都是适用的。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远比传统政治经济学要大。资本论当然不能直接套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存在根本区别,这种差别集中表现在由所有制差别决定的实际经济关系的差别。公有资本是没有资本家的资本关系,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关系中,阶级剥削与阶级对抗消失了,这是一种劳动者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通过市场调节的经济关系,因而具有鲜明的 历史 特征。这是一束“特殊的以太普照的光”,影响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