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高中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课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713342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7.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仓高中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陈仓高中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陈仓高中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陈仓高中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陈仓高中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仓高中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仓高中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课件(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仓高级中学高二地理 期中考试复习课件,湘教版必修三1.1-2.3,刘利祥,规律方法 (1)图形归纳法认识区域的主要特征。 (2)用歌诀法记忆区域特征:区域有界线,内部似相连,优势特色显,区间互相连。,考点二 区域发展阶段 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为例分析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阶段,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演变的不同阶段。其发展的区位条件不同,因而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亦不同,下面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 (2)根据图示信息分

2、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 解析:第(1)题,图中区域界限为河流分水岭,故为山脉。第(2)题,图中有高等院校、科技发达、交通便利,为适宜发展电子工业。 答案:(1)D (2)C,(苏北部分重点名校联考)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 )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稳定性特征 (2)图中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 ) A两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 B两区域的资源差异 C两区域的人口素质差异 D两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解析】 第(1)题,图示落后区域与发达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表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3、。 第(2)题,两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导致区域发展水平差异。,C,A,读我国东北某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区域划分的依据是_。 (2)图中东北某流域本身表示_。 (提示:自然区域还是经济区域) (3)东北某流域,又可以分成A、B两个区域,这种 划分说明在同一类型的区域内,还可以划分_。 (4)东北某流域作为大区域,按照区域“内部的特定 性质相对一致”原则分析,东北某流域的区域特征是 _。 (5)图中A、B两个区域作为次级区域,按照区域“ 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原则分析,其区域特征分 别是:A_,B_。,地形差异,自然区域,都位于同一流域,下一级区域,都是平原 都是山地,区

4、域特征比较图的判断 【例题】 (2013年海口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春节期间,为满足乌鲁木齐市场的需求,大批的新鲜蔬菜瓜果从海南运往新疆。 材料二 海南、新疆两省区相关地图。,(1)海南岛和新疆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分别为( ) A光照 水源 B热量 光照 C降水 热量 D热量 水源 (2)受地理位置、地形、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两省区的主要交通方式除了公路和铁路运输外,海南还有_,新疆还有_。 (3)判断两省区的地形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 (4)结合两省区的资源特点,分析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B,海洋运输 管道运输,【思维建模】,【答案】 (1)B (2)海洋运输

5、管道运输 (3)海南:中部高,四周低;新疆:山地、盆地相间分布。判断依据:图中河流的流向。 (4)海南:依靠油气和生物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相关支柱产业;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新疆:利用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依托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建设能源基地。,考点一 区域差异的因素分析 1自然环境差异因素分析 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主要沿_、江河、 铁路干线和_

6、分布。 (2)A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简述该地发展农业的有 利自然条件。 (3)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对外开 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沿海,边境,热量丰富、降水充足,雨热同期;地势较为低平, 土壤肥沃;河川径流丰富(水源充足);濒临海洋,(甲城市)哈尔滨:陆上对外交通便捷,靠近能源基地,工业基础好。 (乙城市)广州:海运便利,经济技术实力雄厚,思想观念开放,著名侨乡, 毗邻港澳。 (丙城市)拉萨:旅游资源独特,民族政策优惠,交通条件显著改善。,(2010泰州地区重点学校联考)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分析回答(1)(3)题。 (1)甲、乙

7、、丙图与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搭配正确的是 ( ) A甲图是东部经济地带 B乙图是西部经济地带 C丙图是中部经济地带 D丙图是东部经济地带 (2)由图可知 ( ) A甲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因为其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较乙、丙高 B甲、乙、丙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因为它们的产业结构比重相差不大 C丙的产业结构优于乙 D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大 (3)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除产业结构差异外,还存在的主要发展差异有 ( ) 东部城市化水平不如中、西部高 东部工业化水平高于中、西部 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低 A B C D,A,A,B,(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

8、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联系的是 ( ) A为资金 B为技术 C为劳动力 D为原料 (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AC,CD,【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区际经济联系和产业转移。 第(1)题:发达国家技术先进,资金雄厚,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而资源丰富,有着众多

9、的廉价劳动力。 第(2)题:目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等两类企业,其仍然垄断着高技术行业或某些高技术产品,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亦是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过程,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好处。,【解析】 第(1)题,甲图第一产业比重最低,第二产业比重最高, 应为东部经济地带;丙图第一产业比重最高,第二产业比重最低,说明经济 第(2)题,东、中、西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 结构较合理,西部发展水平最低,产业结构最不合理。 第(3)题, 东、中、西部发展差异除存在产业结构差异外,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对外开

10、放程度、 交通通达度等东部都优于中、西部,存在明显差异。,【答案】(1)A (2)A (3)B,20世纪末以来,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取得巨大成就。 制约西部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我国政府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 B C D,A,B,解析】 第4题:制约西部发展的原因有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由题意知,必须从经济因素加以考虑。西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而资金

11、、技术、人才匮乏。 第5题:我国政府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开发性投资,二是采取措施帮助和鼓励西部地区发挥优势,引进人才,推动产业发展,而不是使其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高考链接 在高考中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侧重于对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描述和比较,多以区域图表资料为背景,常以综合题形式呈现。,例题 (2012年高考浙江卷)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

12、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1)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 (2)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个:一是理解“海油陆采”的概念;二是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第(1)题,“海油陆采”需要的自然条件是海水较浅,油田距海岸近,潮汐和波浪影响小等。第(2)题,

13、从自然条件来看,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土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但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土壤盐碱化现象。此外,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对黄河湿地的保护。 答案 (1)石油资源靠近陆地;浅海;潮汐和波浪等影响较小。(可任答两点) (2)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考点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及其意义的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开工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的分析涉及工程建设背景(原因)、工程建设的意义等,结合我国西气东输,总结各方面的分析思路如下: 1

1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 主要从资源调入区和资源调出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温馨提示 从经济效益看,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从环境效益看,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但是数千千米的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而且管道途经的中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施工不当很容易造成生态破坏,因此在工程建

15、设过程中应做好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1读“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三大铁路通道”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分析山西煤炭外运的原因。 (2)晋煤外运有通过公路、铁路等外运煤炭方式和建立坑口电站向外输出电能方式,比较两种晋煤外运方式对山西省的影响。 (3)指出山西煤炭开发给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在分析山西煤炭外运原因时,要从能源输出地和能源输入地两方面考虑。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作为全国能源基地、经济欠发达地区,能源资源外运可促进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华东、华南等地输入能源能缓解当地能源紧缺状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第(2)题,晋煤外运对山西省的影响可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考虑,包括运输成本、环境效益和对水资源的影响等。坑口电站向外输电,燃煤发电会造成当地大气环境的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紧缺状况;但输电成本较低,经济效益高。输煤需要建设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煤炭在运输过程中还会有损耗,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