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的十二个思维点ppt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711344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的十二个思维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的十二个思维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的十二个思维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的十二个思维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的十二个思维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的十二个思维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的十二个思维点ppt(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阿房宫赋 蜀道难 滕王阁序 赤壁赋,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 -,- ” 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人的感受来侧面描写蜀道高险的句子是“_,_。”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景,并巧妙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指出“ -,- ”,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 韩愈师说引用古代圣人从师学习的经历

2、,阐明老师和弟子的区别在于“ -,- ”。 滕王阁序中“-,- ”这两句描写秋日的色彩,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赤壁赋中“ -,- ”两句描写了曹操当年被周瑜所困之地山水环绕,一片苍翠的景象。,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 ,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人的感受来侧面描写蜀道高险的句子是“_,_。”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

3、的壮景,并巧妙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指出“ -,- ”,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韩愈师说引用古代圣人从师学习的经历,阐明老师和弟子的区别在于“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这两句描写秋日的色彩,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赤壁赋中“ , ”两句描写了曹操当年被周瑜所困之地山水环绕,一片苍翠的景象。山川相繆,郁乎苍苍,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张潮,语句衔接题 思维点,

4、例1 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 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 化学和生物呢?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 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 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 不可以。,答案:B,规律一,出现双面词要照应,说明: 当一个句子的一部分出现“与否”“是否”“是不 是”“有没有”“是非”“胜负”“能不能”等表示事物的 两种可能性的词语时,要照应周全,要特别警惕句 子的另一部分只涉及到一种情况而出现照应不周的 语病。,例

5、2,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 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答案:B,规律二,描写语段要注意情境和谐,说明: 作者通过形象描写要营造一定的环境 氛围,或悲或喜,或褒或贬,或欢快或低 沉,这一切,在同一段文字里,都应该保 持一致,做到情境相融。,青岛一模

6、,在暮色压顶的时刻,我在山脚前(徘徊徜徉),一点点地找回自己,定一定被震撼了的惊魂。晚风起了,夹着细沙,吹得脸颊发疼 。沙漠的月亮,也特别清冷,例3,在叙事性作品中, 因为自己胸中积郁着浓郁 深沉的感情,这种感情自然也就流向笔端。这种渗透感情的叙述,往往比直抒胸臆更为感人,更觉真诚。 A、作者往往不将自己的情感直接显示于读者,而是将事情朴素地告诉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 B、作者往往将萦绕心头的喜怒哀乐之情,在特定的环境中酣畅淋漓地倾诉而出。 C、或喜悦,或忧伤,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之情从作者心中冲出,一泻千里。 D、或喜悦,或忧伤,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 或谴责之情都渗透在作者所

7、描写的大自然风光之中。,答案:A,规律三,保持语段主旨的一致性,说明: 一个语段要表达一个主旨,这个主旨 就是选择项的一把尺子,选项要能保持整个 语段的主旨的一致性。,枣庄市2016届高三3月模拟,_,绝佳题材与深刻思考的背后,往往是搜肠刮肚的劳苦与探赜索隐的心酸:无论是深入到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还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砺精品。对于前者而言,需要备尝车马颠沛与风霜雪雨;对于后者而言,则要面对长时间的冷清孤寂 ;最后,还要承担难出佳作或者佳作不为人所识的风险成本。正如传世名著红楼梦 A阅读经典必须要沉潜涵咏 B.创作经典不可能一帆风顺,A,例4,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

8、成 了中国人民的迫切需要。 。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答案:C,规律四,出现指示代词要做到 指代明确且不能落空,说明: 当选项(或题干选文)中的出现指示代 词或指代短语时,应保持选文(或选文题干) 中的指示代词或指代短语与选文(或选项) 中对象相对应,使指代不能有歧义,不能落 空。,

9、例5,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 百余年。 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 临千障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 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 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 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 门的两旁。,答案:B,规律五,保持主语一致,说明: 在一个语段中,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 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的连带的一些句子 必须兼顾上下文,主语保持一致,防止出 现暗换主语现象。,巩固,晚风起了,夹着细沙,_。沙漠的月亮,也特别清冷。 A吹得脸颊发疼

10、 B脸颊被吹得发疼,例6,在除夕之夜,爆竹声声,礼花盛开; 。 整个山村都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 A、欢声笑语,热气腾腾 B、热闹非凡,喜笑吟吟 C、笑语盈门,彩灯高挂 D、欢声阵阵,笑语盈门,答案:D,规律六,保持句式一致,说明: 在语言的运用中,常有些排比句、对 偶句的运用,在同一层次的表达中,要求 表达形式一致,语言结构一致,破坏了这 种统一,也就失去了语言的连贯。,巩固,正如传世名著红楼梦,乃是曹雪芹以前半生呕心沥血为墨,_,凭艰苦卓绝的心志换来宏篇巨制,却又只能以抄本流传, 虽名动一时,亦毁誉参半 A后半生于惨淡经营中执笔 B于后半生惨淡经营中执笔,例七,例如: 正像胃袋分泌胃液摄取食

11、物一样。 A、治学必须经过怀疑这一过程,才能除伪去妄。 B、治学必须勤奋刻苦,方能积累渊博的知识。 C、治学必须经过思考,把学习所得变为自己思想 上的血肉。 D、治学不能一暴十寒。只要持之以恒,终究会有 所成就的。,答案:C,规律七,寻找比喻句本体喻体的相似点,说明: 本题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寻找本体、 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就成了解决本题的关键。,例八,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二厂和三厂 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 。 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 比二厂强。 B、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 二厂强。 C、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二厂上袖子的技 术没有三

12、厂强。 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比没 有三厂强。,答案:A,规律八,寻找句子的表意重点,说明: 句子衔接题中,往往有与前后文联系 密切,在衔接中起到贯穿文意的关键作用 的词语,就是抓住了体现中心的关键。,夏雨说来就来,说去就去;- ,- 。夏雨喜欢与闪电结侣,和雷霆为伴。立闪裂空,常是它的报幕;惊雷滚地,常是它的鼙鼓。/夏雨从不默守死板的模式,也不就范单一的框框。有时候,它以急箭般的雨点儿射向大地,将山川变成白茫茫的世界;/有时候,它以层层密密的雨帘,搅得天地不分;/有时候,它以鞭子似的雨线,抽打着大地的一切;/有时候,它将铜钱般大的雨点,洒 落在牛背东边的草丛,而牛背西面,

13、却是一弯天盖蓝得迷人;/有时候,它像个跌跌撞撞、盘桓数日赖着不走的醉魔,不把树木、庄稼折腾得东倒西歪,不将江河、湖泊鼓捣得满满溢溢,不将房舍、道路埋葬于洪水、泥石流里,决不离开。我惧怕这种暴虐、残酷的夏雨。 A有时久盼不至,有时不请自到 B有时不请自到,有时久盼不至,例九,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1)每逢深秋季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 松竹并茂。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 B、 C、 D、,答案:D,规律九,保持句式和音节和谐,说明: (1)句的首句

14、是六个字,如果选择,全句六构成了六四六四四四句式,与的句式相比,不具备音节的和谐性;并且选择 后,六字句末尾的“瞰”字与整个句子句尾 的“览”字保持了音节和谐。(2)句不管选 哪项都句式相同,但的尾字“绕”与全句的末尾“茂”押同一个韵,保持了音节和谐。,例十,去年夏天,我去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江 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这儿的景色真美 那儿的景色真美 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江边 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 B、 C、 D、,答案:A,规律十,指代衔接紧密原则,例九,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 信息 ,

15、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 A、是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B、确实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C、不仅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D、或者比其他器官多得多,答案:C,规律九,注意关联词语的照应,说明: 关联词语是句子与句子衔接的重要枢 纽,关联词语的恰当搭配是保证句子连贯 的重要条件。,例十,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 和村民们一道投入 抢收战斗。 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 不顾一天的行军的疲劳 马上扔下背包 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A. B. C. D.,答案:C,规律十,注意综合运用,说明: 有些句子衔接题需要排列句子的顺序, 句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或以空间的 变换为序,或一时间的推移为序,也可以按景 物的远近高低为序.同一个思维层次的句子, 必须按照一个合理的顺序排列,这样的语言 才连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