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04369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重要的专业知识课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实践证明,该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商务英语、经贸英语

2、等实用英语课程应运而生的同时,文学逐渐在很多人眼中成了不实用的代名词。目前我校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和不足。一、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英美文学是高校外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课程,该课程由于历史跨度大,文学流派众多,作家的风格纷繁多样,以及不同时期的复杂的历史社会背景等因素,一直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多年来实践证明,该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语言基

3、本功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商务英语、经贸英语等实用英语课程应运而生的同时,英美文学在很多人眼中成了不实用的代名词。除了文学的特殊爱好者及立志要考上文学研究生的学生外,能完成外语专业规定的阅读量的人少之又少。一方面有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有英美文学教学自身的因素,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都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使之不能适应当今的形势和教育对象的要求所致。二、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虽然学者们关注英语本科生文学教学的出发点和角度有别,但所提出的问题都能引起我们的深思。问题一:让文学课服务于语言教学当前从事英语文学教学的一大障碍就是让文学课服务于语言教学

4、。殷企平教授在最近一次题为文学教学在英语教育中的作用的发言中指出,文学课有面临边缘化甚至被抛弃的危险。文学有可能成为一件“饰物”。殷教授的担心不是空谷来风,相当数量的老师撰文主张利用文学课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如英美文学教学与语言能力的关系研究报告、英语文学教学与语言能力培养、文学教学课对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等。对于英语文学课的本质目的,孙琳等在谈英美文学教材的选编问题中总结如下:“可以丰富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批判能力。”“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郭英剑总结了四个层次:“学其语言”、“学其文学”、“学其文化”和最高层次的“学习人类

5、之文明”。这些观点都表明,通过文学课学习语言充其量只能是其目的之一。文学作品是表层文本与深层文本之间的并存与互动,文学语言与其它语言的区别不是“正式”与“非正式”,也不是“优雅”与“通俗”。读文学作品不能只关注其中的语言,而是要读出表层文本中的语言与深层文本中主题的关联。这种关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索绪尔的所指与能指的对应关系,而是文本在一个动态的“能指链”上滑动的过程。在索绪尔那里,能指与所指是一张纸的两面,是静态的共存关系。而文学语言,可以作为一般语言来读,即是表层文本。在这一层面上,语言才呼应索绪尔及其它结构语言学家们的观点,是能指与所指的统一体,也只有在这一层面上才具有语言的正式或非正式特

6、征,有雅俗之分,有文体之分。由于表层文本的掩护,我们不容易看到深层文本意义,因为“表层结构隐含或遮蔽了深层的、更难到达的、因而也就更难得到社会认可的意义层面”。问题二:读而不批的现象。文学教学的目的第一步是让学生阅读原作,第二步是让学生产生相应的阅读反应。但如果将文学内容作为语言教学的素材,文学课就会在“阅读欣赏”的招牌下,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只进行文学阅读而没有相应的批评活动。而批评行为恰恰是人类更高一级的智力行为,首先表现为记录我们阅读作品时的直接反应。但遗憾的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教委对英语毕业生的统计中显示“14%的人表示如果重回大学学习将选择文学课;46%的人认为文学课应当成为选

7、修课”,其中又仅有“6%的人认为毕业论文应侧重文学内容”。这些数据显示出文学教学只会与6%的学生的阅读反应有联系。三、改进英美文学教学的措施基于以上谈到的英美文学课的种种特点,以及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teacher-centered”教学法也毫无例外地主宰了英美文学课堂。在这种课堂上,教师是演讲者,他作为知识的源泉,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源源不断地灌入学生的头脑中去。不可否认,教师讲解是传输知识的一种方式,但是就文学课来说,它不仅仅是语言艺术的形式,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还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浓缩,文学知识的吸收更有赖于接受者的参与、交流和体验。从本质上看,文学作品是作者对人生的体验、感受和思

8、考的记录,读者的理解只有靠交流把个人的人生投入进去与作者进行交流时才能实现。因此,文学课教师应该启发引导学生,唤起学生的感受和参与热情,而不是处处用透彻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文学是一种资源、财富和修养。一名外语专业的大学生,不管以后从事何种工作,最起码的文学修养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英语的工具性变得愈来愈迫切的今天,更要提防不能让英语的职业技能取代英语的人文思想教育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发文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在文学阅读的初级阶段,采用多媒体文学课件,用丰富生动的音、画、影、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到了提高阶段,采用Internet开展自主化学习,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开放广阔的文学世界中去。通过教学观念的更新,教材的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的改进,英美文学课一定会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