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二轮复习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60696680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鉴赏二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二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二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二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古诗鉴赏二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鉴赏二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鉴赏二轮复习(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鉴赏二轮复习,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已经梳理了诗歌鉴赏题的常见考点及其答题思路。虽然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不再选择这一复习角度,但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关注!希望同学们在练习中有意识地训练规范答题。 第二轮复习,我们将对常见的诗歌内容及其情感、手法进行梳理,努力做到了解各类题材诗歌,考试不慌乱。 但必需注意的是,我们梳理的是较为常见的题材,归纳通用情感和手法,具体诗歌还是需要具体分析,既要“胸中有竹”,又不能随意“贴标签”。,咏史诗,思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主旨。 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我们要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

2、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相似点 。 常见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用典,借古讽今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抨击时弊。 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怀古伤今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悲叹昔盛今衰,或物是人非。感慨世事沧桑变幻,蕴涵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昔盛今衰之感在对比中引

3、人不由感叹世事沧桑。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咏史诗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今昔之感和自然永恒而人事易变的感慨。,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

4、,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是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借古抒怀寄托对人生的深沉感慨,或表达诗人对历史事件的评述。时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或自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未就鬓发已白是比较常见的内容。 蜀相写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过陈琳墓表面

5、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历史、自然的延续与人个体生命短暂的冲突总是特别容易引起古人的感怀。 又有一类是以表达自己对古人故事观点的,如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乌江亭等。,咏史诗常见咏怀古迹:金陵、汴京、姑苏(吴宫)、汴河、马嵬、赤壁、乌衣巷、华清宫、贾谊宅、乌江亭、幽州台(六朝、吴国、隋代、南唐后蜀等) 。 咏史诗常见咏怀历史人物:诸葛亮、贾谊、昭君、吴王、隋炀帝、项羽、燕昭王(求士,筑金台,招揽天下贤人)曹操等明君(包括重视人才的朝代)等,咏史诗常涉及的人与事,咏物诗,思路:描摹“

6、物”的主要特征(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寄予特殊的比喻意或象征意,借以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 “不即不离”,状物“似与不似” ,意在写人。 常见手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比喻、拟人,注意: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诗人写时“只取一瓢饮”;诗人性格、经历各异,故同咏一物,诗歌主题可能有差异。注意诗歌具体的意境 。 如:兰花,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也喻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谊。 但陈子昂感遇(其二)咏兰:“兰若生春夏,苹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凤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首联写兰叶的茂盛,领联叙兰花兰茎的

7、艳丽,须联述兰在秋风中遭到打击,尾联叹兰的一生劳意无人理解。诗人通过对兰的咏叹,寄予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心。,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 。 我们见过很多借有高洁品格的物象来表达自己对高洁人格的追求的诗歌。 但07宁夏卷刘一止的小斋即事:“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写琴与棋来表达自己正直的品格,同时讽刺黑暗的现实。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写诗人爱花惜花之心,真正的意图却很隐晦。,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 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

8、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同时也讽刺了不识才的人们。 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如韩愈葡萄: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山水田园诗,思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把握景物特点,进而理解诗人情感。 山水田园诗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合称,受“大小谢”和陶渊明的影响比较深远。表现出浓郁的人文色彩。这是一个题材很广的类别,在唐代诗人中,没有哪一个人没有写出自然山水为题材的诗篇。 手法:基本包括全部手法,田园诗承接陶渊明而

9、来,某些诗人不满现实,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因此常见情感是: 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的高洁品质。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隐逸田园的喜悦、闲适、悠然自得。(王维),田园诗不仅描写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还涉及农事方面的內容,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一些田园诗也表现以下主题: 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如王维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

10、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 庆丰收的欢快心情。 反映了农村凋零残破的情景,表达悯农、怜民的思想感情。即对农民们艰苦生活的同情。,山水诗在田园诗表达的情感之余还有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如李白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表现自然恬淡的情趣以及掩盖不住的内心的孤清和寂寞之情。 如韦应物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诗中写出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在无人的野渡,水急舟横的景色中,也蕴藏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即景抒情诗,

11、多数的诗歌其实都是即景抒情诗。 以四季为内容: 希望、喜悦之情 ,热爱大自然之情。 自伤迟暮,独守闺房,感伤青春易逝,佳人(良人或家人难再);或感叹物是人非,昔盛今衰;或抒发亡国之恨。 感伤物是人非,人生短暂,报国无门,功名难就。 怅恨离别,思念家乡。 (伤春,因年华流逝;悲秋,为萧瑟悲凉。),以生活即兴为内容的:表现生活中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表达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闲情逸致。如雨后池上、山亭夏日、阮郎归初夏等。 手法:这类诗运用的手法很全面,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可以从动静、虚实、形、声、色、点线面等角度去鉴赏画面的美。,边塞诗(战争诗 ),思路:塞外景物(壮阔、悲壮或荒凉、恶劣)戍边战士的情怀。 盛

12、唐边塞诗多数表现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但之后的边塞诗则反思战争残酷的更多。 边塞风光是壮丽的,边塞生活是艰苦的。但情感的不同决定了景物的特点和作用不同,一定要结合诗歌整体意境具体分析。 手法:衬托、想象(虚实)、用典,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艰苦的环境不能改变边关战士的豪情。 思乡怀人的情怀。(有的淡,有的很浓,也可能是通过思妇来侧面表现)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金昌绪春怨:“打起

13、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从闺中主妇的角度,表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影响。 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将军白发征夫泪 。 诉连年征战之苦,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如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边塞诗常见内容,地理区域: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楼兰、长城、青海。 意象:羌笛、胡笳、琵琶、烽火、狼烟、宝剑、铠甲、孤城、战马、雁、鹰、月、朔云、黄沙、冰川雪山等。 用典:投笔,乐曲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战地英雄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

14、,送别诗,思路:送别情景离情别绪 情感特别真挚、强烈。 “悲莫悲兮生离别。”常常借主体情感与客观现实的矛盾来表现 “欲留不能,欲舍不忍”的痛苦(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送别不都凄惨,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离别的原因也更有不同。 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想象(虚实)、细节描写、情景交融。,离愁别绪(送人者和被送者),具体来说包括: 依依不舍之情。 对前途渺茫的担忧。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孤帆泊何处? 天涯一望断人肠。 贬谪或失意的愤懑。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15、。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激励劝勉。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寄托自己有家难归的悲愤。(常见于客中送客的),借以抒情的景象: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 、萋萋芳草、漫漫飞花。 送别地点:渡口(津)、长亭、南浦、灞桥、都门。 惯用方式:折柳、饮酒、唱歌(离骊歌、阳光三叠) 环境:日暮、月夜、春、秋。,送别诗常见内容,行旅诗,行旅客中,最容易萌生的就是思乡怀人之情,这类情感的抒发也是非常动人的。既有具体的点明思乡怀人之情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旅夜书怀等;也有很笼统地

16、表现羁旅愁思的,如枫桥夜泊、宿建德江等。题目中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提示字眼。登高远眺、望月抒怀 思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手法:非常多,留意环境的渲染衬托、细节描写、想象(曲笔),孤独寂寞之情。 羁旅愁思。 思念家乡怀念亲人。 常与人生种种失意打成一片:仕途失意、贬谪之苦、旅途艰辛、怀才不遇、漂泊无依等。 这类诗在抒情时常有痴人语:无理埋怨、将主观情感放大到客观事物上(冷、寒、孤等)、因梦寄情等。,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李觏 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柳宗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宋之问 渡江汉: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