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文言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94623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92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考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学考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学考文言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学考文言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学考文言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考文言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考文言文(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学考 文言文复习,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 章,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考点 1识记 A (1)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2)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文言实词,常见实词,文言实词包括

2、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考试说明开列了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常见实词,一、掌握文言实 词的基本知识,二、根据语境正 确推断实词词义,文言实词学习方法,一 语境联系法 二 联想推断法 三 语言结构推断法 四 词性推断法 五 现代汉语组词法 六 语法分析推断法,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把词放在具体语言环境里,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在句中的具体意义。 例:故在济南,除残去秽,平心选举 (期中考试题) (因此 ,所以),解 题 技 巧,一、语境推断法,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注解】前一个“老”和“幼”作动词,后 一个“老”和“幼”作名

3、词,宾语。,二、联想推断法,1课内课外知识的联系推断 如:不以外夷见忽 联想“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 (孔雀东南飞)“见”是第一人称代词“我”之意,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 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解 题 技 巧,新老知识的联系推断,1 老知识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新知识:引次江北 赤 2 老知识:邹忌修八尺有余 新知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3 老知识: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 新知识:曾不知老之将至 兰,(驻扎),(长),(连都,竟),联想推断法,1、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

4、,寻找”之意。,借助成语,2、薄而观之,可与成语“日薄西山”相联系都是“靠近”“逼近”的意思。,3、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4、“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联想到成语“严惩不贷”,作“饶恕”讲。,“治”即“长治久安”中的“治”(太平),借助成语,三、语言结构推断法,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相似,处在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 例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解 题 技 巧,消灭,用,含义相同相近: 求全责备求,要求 责 民殷国富富,富裕 殷 登峰造极登,登上,到达造 文过饰非饰,掩饰 文 扶危济困扶,扶助 济 比

5、肩接踵接,紧接着,紧挨着比 心驰神往驰, 往,向往,含义相反相对: 党同伐异伐,攻击;党,偏袒 夙兴夜寐夜,晚;夙,早 寤寐求之寐,睡觉;寤,醒着 避重就轻就,,不躲避,接近、趋向,四、词性推断法,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例如: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腰”也为动词,“腰佩”之意。,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稍稍宾客其父,飞奔的马,以宾客之礼对待,词性推断法,五、组词法,衔远山,吞长江(衔接,吞吐) 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修即长,指身高)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而不顾,(牵

6、引,引,牵、拉),六、语法分析推断,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信义著于四海,副词,确实,动词 相信,名词 信誉,谨防实词设题陷阱,1、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 误解为 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3、遇到多义词时 ,要慎重推断其在具体语句中的正确义项。,4、古文通假现象普遍 ,如果遇上的生词用本义 、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 ,就要考

7、虑它是不是通假字。,1、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有的古词义至今有所扩大。,*有的古词义至今有所缩小。,*有的古词义至今已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 乙事物。,* 有的古词义至今感情色彩已有变化。,在推断文言词义时,对那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 的词,尤其是有细微差别并且容易被忽略的词,千万不能望文 生义,以今释古;否则要么牵强附会,要么歪曲文意。,如:曹操 将顺江东下。,(“江”,古专指长江今泛指一切河流。),如:祖父 、妻子等,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 古指祭祀用的牲 畜今转移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

8、指地位低下 ,见识浅薄 ,属于中性词今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 误解为 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有时由于两个词意义相关或语法结构上的 关系而连在一起使用,随着语言的演变,在现 代汉语中变成了一个双音词,词义也由原3来的 两个变成了一个。,如:故在济南,除残去秽,平心选举,“选举”,原来是两个词,“选”指选拔,“举”指举荐。现代汉语是一个双音词。,3、遇到多义词时 ,要慎重推断其在具体语句中的正确义项。,*六王毕,四海一。,*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一人,一桌,一檀板而已。,*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

9、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数目,自然数的开始。),(统一),(相同、一样),(专一),(满、全),4、古文通假现象普遍 ,如果遇上的生词用本义 、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 ,就要考虑它是不是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的联系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完全相同。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 王。,(2)声母相同。如:河曲智叟亡以应。,(3)韵母相同。如: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 而赂秦。,(4)声韵均不相同。如:秦伯说,与郑人盟。,“蚤”通“早”,“亡” 通“无”,“从”通“纵”,“说”通“悦”,实词检测,都是选择 代入排除,应对灵活 一词多义, 最易迷惑 古今有别, 通假常设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结合

10、语境,联想推断 打好基础,摘得硕果,小小贴士,文言虚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所谓“用法”,包括弄清(1)虚词的词性,(2)语法作用,(3)与现代汉语的对应关系。考纲中列出了18个虚词,一定要个个落实,结合教材,认真归纳其各种义项和用法,从常用义和非常用义方面进行比较区别,掌握常用义,照顾特殊义。例如“之”字,作代词、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用于主谓之间,表前置宾语)是通常用法,而作动词“到”、“用”(如“之其所短”中的“之”)讲则是特殊义用法。,筛选文中信息,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是,将几个选肢逐项进行分析,然后再对照原文比照判断,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 如果是写事的文章,则要求从

11、记述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的发展及其走向、故事的梗概等要素把握阅读对象。 关键:读懂文章,准确翻译,正确把握文意,一、提取主要信息法。,拿来一篇文言文,通过整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他与主要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 把握了上述信息,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文章的“大意”。在这个前提下再读题、做题,也许仍会有小的偏差,但一般不会有大的失误。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意,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还会混淆是非,如2001年第16题,如果不把握文意,就极易作出错误

12、选择。,二、倒啖甘蔗法,这是根据试题的测试特点,利用试题题面快捷地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方法。考生速读了一篇文章,有时受理解能力限制,可能不会迅速获取文中的主要信息,便可试用此法:当考生速读了一段文字,也已提取文中的主要信息,但不能判断自己提取的信息是否正确,也可使用此法印证。 把读过原文获取的信息与此相对应,便可印证自己的阅读结果,有时自己想说而说不出的话,一读最后一题的题面便可豁然开朗。,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首先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准确地进行分析或概括。,文言翻译,一 三 三 五 六,一个精

13、神: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三个标准:信、达、雅 三条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五个方法:留、换、删、补、调 六项注意: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委婉说法 修辞手法 表达习惯 特殊句式,小小贴士,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4、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

15、拜君赐 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5、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6、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

16、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介词结构后置) 译: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并且对楚国有二心。,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 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文言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代回原文,检查仔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