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高超、李新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069278 上传时间:2017-09-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综述—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高超、李新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献综述—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高超、李新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献综述—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高超、李新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献综述—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高超、李新亮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献综述—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高超、李新亮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献综述—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高超、李新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高超、李新亮(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2011 级大学生党支部课题名称: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作者:高超 李新亮时间:2013 年 1 月【概念】:社会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有机整体,是各种要素综合作用的全面、协调以及可持续的发展的思想。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

2、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新世纪新时期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越开越突显出来。在对有关科学发展观的文献的研究中,本文将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并挖掘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达

3、到深入学习、理解、宣扬并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具体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总体简述科学发展观;第二部分:从“全面、协调、可持续”三方面具体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三部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感想、建议以及问题等。【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与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在前人已形成的发展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理论成果。因此,要想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近代社会以来,国际社会上主流发展观的思想渊源。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发展观”的前世今生。国际上,经济增长观1: 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把经济增长等同于

4、发展,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只关注 GDP 的增长。增长极限论:70 年代后,它警告人类要从人与自然的和谐角度看待发展,不能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可持续发展观;20 世纪 80 年代,强调“适度”发展,呼吁使发展成为在今天是现实的、合理的,同时又能使明天的发展获得可能的空间和条件。综合发展观:随着对发展的实践检讨和理论反思,发展观的视角第一次从“物”转向到“人” ,实现了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到以“社会全面发展”为宗旨的重大变革,并将社会的发展看作是全面的、综合的、协调的发展过程。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它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核心的价值,更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并

5、且还提出了社会有机体内部要协调发展的观点。国内,毛泽东的社会发展观2: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毛泽东同志立足国情,开创性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两步走”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及统筹兼顾,确立“两条腿走路” 、各业“并举” 、 “综合平衡”的发展方针。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确立了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提出统筹兼顾,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江泽民的社会发展观:把发展进一步上升到“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地位,提出了社会协调发展论和人的全面发展论。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6、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国际和国内新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它是对三代领导核心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可见,发展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但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课题,发展观也就经历着演化,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形态。我们了解了不同时期的发展观的优势与不足,对我们充分了解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作用。时间 标志事件 相关人物 意义 备注新中国成立初期1963 年 9 月,在制定国民经济长远规划的中央工作会议;1965

7、年 12 月,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毛泽东统筹兼顾、两步走、四个现代化等发展方针与原则基本上是正确的,标志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反映中国客观发展规律的发展观。毛泽东在发展观方面的许多开拓性、创造性的理论思考,为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思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 年南方讲话邓小平邓小平提出的方针,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发展观是经济、政治与文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理论,它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己经产生了而且必将继续产生巨大影响。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1991 年 7 月庆祝

8、建党 70 周年大会 江泽民在江泽民社会发展观的指导下,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倡导并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这些发展战略同样也是江泽民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十六大三中全会以来十六大三中全会 胡锦涛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易混淆、误读之处】1.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 1972 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二

9、者是包含关系。2.社会主义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社会主义发展观。它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3.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

10、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总体简述科学发展观(1)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勇前进、不断胜利的五年。这五年中,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意识到,我国在发展建设中还存在许

11、多的困难与问题。主要有: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

12、败等3。针对我国以往和现今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党创新性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同时科学发展观也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所以,树立并实行科学发展观是十分重要的。(2)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 2003 年 7 月 28 日的讲话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4 。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了党章;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正式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2012 年 11 月 14 日,中共十八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13、) :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5。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

14、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6 。二:从“全面、协调、可持续”三方面具体阐述科学发展观(1)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7。 因此,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

15、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角度看,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就是要全面推进“五位一体” ,即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基本目的是实现两个促进8,即“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而从人的发展看,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则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基本目的则应当是促进人的素质各方

16、面相协调,促进人的品德与智能、思想与行动、身体与心理相协调等9。为此,一方面,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同时,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三个文明”之间联系紧密、互为条件、互为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全面发展10。另一方面,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五位”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经济是基础,只有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