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65242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社会学1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城市社会学1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城市社会学1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城市社会学1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城市社会学1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社会学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社会学1(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社会学,黑龙江工程学院 周辉,社会:,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后来“社”用来指志同道合者集会之所,如“诗社”。 会,即聚会,集会。 社会:指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行某种活动。 马克思:社会是交互关系的产物。,第一章社会学与城市社会学,一、社会学 形成背景 1、人活在世界上,每时每刻都要与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打交道,为了认识事物,改造世界,人就要与周围的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由人组成群体再由群体组成社会。我国先秦的思想家荀子曾指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能群,彼不能群”,故“人生不能无群”。这里的群就是社会。荀子之前的孔子,在建立其博大精深的社会伦理体系中,详细地论证了

2、以“礼”为核心的社会行为规范对维持社会等级秩序的作用。,2、在西方,关于人类共同生活的构成条件和运行机制,从德谟克利特、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等历史哲学家也都一直关注这个问题。 3、但是这些思想和观念都有一个与社会学根本的不同,就是它们都没有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更没有把社会学放在经验观察和实证的基础上。,4、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法国,它是社会、经济、政治、科学长期发展的产物。 17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新发展。 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产生了三大规律: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以及生物进化论。 随着机器工业的出现,机器生产瓦解了行业组织,改变了农村和城市家庭的结构和功能,产生

3、了庞大的社会和劳动组织。宗教组织逐渐失去了神秘性和绝对权威,法律也由维护贵族特权而转向以调节经济活动为目的。,自然科学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社会科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面对诸多的社会问题,好多学者尝试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一术语,并对这门学科的对象、方法和理论提出了基本构想。,孔德图片,中国社会学发展,1、最早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他在“经世之学”中有政治学、群学等。群学就是社会学。 2、严复在1903年翻译了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著作群学肄言,这本书对当时中国影响很大,严复成为第一个引入社会学的

4、学者。 3、比较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潘光旦现在比较权威的人物就是郑杭生、陆学艺老师。,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1、具体说,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主要是研究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人民大学的郑杭生教授认为,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 (2)综合性。是一门多层次、多结构、多序列的完整网络。 (3)科学性。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研究社会。,三、社会学的两个主要思想传统,1、孔德-迪尔凯姆开创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 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认为社会现象和自然现

5、象之间没有本质区别,它们都可以用普遍的因果规律加以说明,因此可以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采用物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把社会分为“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两部分。前者研究社会秩序、社会结构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后者探讨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孔德指出,人属于动物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那么就应该纳入自然科学的轨道。人是动物进化系统的最终项,社会本身像生物体一样是个“有机体”,社会生活规律是自然规律、生物进化规律的延续。,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继承和发扬了孔德的思想,他强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反对把社会现象归结为个人心理或生理还原主义理论。 同学们可以考虑一下,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

6、缺点。,2、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传统,19世纪下半期,当实证主义社会学在欧洲大陆风行时,却受到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传统和社会科学中的“历史学派”的强烈反对。主要观点: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现象中的一般规律,而文化科学研究由人的行为构成的社会现象,而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不可重复的个体,因而只能用与价值相关的特殊方法去表达社会现象的意义,所以它是一种“表意性科学”。韦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以及他从“理解”的立场上对社会现象、概念和范畴的论述,开创了一条与孔德完全不同的、关注社会行动主体和主观性的社会学传统。这两种传统构成了西方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的两块基石。,四、社会运行,主要是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运行机制,另一方面

7、是运行状态及其评价。 社会运行机制, 指社会运行中所遵循的规律或者形成的模式。社会学所关注的社会运行的几大主题是,社会需要-社会互动-社会管理与控制-社会变迁与进步。 社会需要:马斯洛的关于需要的五个层次理论 社会互动:,一定的社会情境也具有符号的意义。比如,中国人认为红色代表吉祥,于是人们把婚姻的场合布置得红火热烈。组织中的成员遇到负责人在场且凝重的场面,他会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因为在人们的经验中这种场合代表了特殊的意义。,简介社会互动理论,符号互动论(symbolicinteractionism)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是人

8、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社会心理学家米德被认为是符号互动论的开创者,除了米德之外,托马斯(W.l.Thomas)、库利等人也对符号互动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布鲁默(H.G.Blumer)和G.库恩等发展了米德的思想,并形成了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和以库恩为首的衣阿华学派,它们在研究方法等问题上形成了不同的看法。,米德认为,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通过各种符号进行互功,人们可以借助于符号理解他人的行为,也可以借此评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人的行动是有社会意义的,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以各种各样的符号为中介进行的,人们通过解释代表行动者行动的符号所包含的意义而做出反应,从而实现他们之间

9、的互动。米德认为,自我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其中并无先天成份。人的思维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主体的我(I)与客体的我(Me)之间的互动过程。就好像他人是一面镜子,我们在他人那看到了自己,并且认为那是真正的自己。,在符号互动论那里,符号是基本的概念。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比如语言、文字、动作、物品甚至场景等。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是大家所公认的。文字是一种符号,它是人的沟通工具。语言是所有符号中最丰富、最灵活的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包括表情与体态)等人们可以传达各种意义,实现人们之间的复杂交往。物品也是重要的符号,比

10、如校徽是一个大学的代表,国旗是国家的象征。,2、社会控制,(1)社会控制开始与生物学有关。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生物个体为了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下去,保持自己的物种不被消灭,就必须不断发展自己的适应能力。适者生存,弱者灭亡,物竟天择,自然淘汰,这就是自然界的生物个体的控制机制。这种控制是通过盲目的,不自觉的自然进化法则来完成的。,早期的社会学,吸收了达尔文自然选择的概念。并且进一步加以发展,提出了生存竞争这一概念、这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由此引人了社会控制这个概念。在这里,社会是控制者,个人是被控制者。社会控制的提出是以这样一种假设为前提的:即人具有动物性质,社会必须控制人的这

11、种动物性质。否则,由于人人都存在着追求个人的自我利益的倾向,结果就会堕入一些人反对一些人的战争中去,社会秩序就无法建立和维持。,“社会控制”这个词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E A罗斯(Ree)首次提出来的。在 19世纪末,罗斯就社会控制这个问题写了一系列论文。1910年他把这些论文编成一本书名叫社会控制的书。罗斯为什么要提出社会控制这个概念呢?这要从罗斯本人的思想发展和当时美国社会背景两方面来分析。,罗斯认为,在人的天性中存在着一种“自然秩序”,它包括同情心、互助性和正义感三个组成部分。罗斯认为。正因为人性中存在着这些“自然秩序”的成分,人类社会也才能处于自然秩序的状态,大家互相同情、互相帮助、互相约

12、束、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人们会自行调节自己的行为,不会出现因人与人之间的争夺,战争而引起的社会混乱现象。因此也就不需要进行社会控制。,可是,美国社会的这种所谓“自然秩序”状态,被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城市化和大规模移民破坏了。初级群体和社区迅速解体,人们不得不生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因而人性中的“自然秩序”遭到破坏,对人的行为不再起约束作用。 于是,出现了越轨和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罗斯认为,必须有一种新的机制来维持社会秩序,这种新的机制就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的类型和方式,主要分为积极的控制和消极的控制、显性的和隐性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控制。 形式化的控制:为了处理人们

13、的行为而产生的诸如权威系统、法律、条例、规程等。其中积极的有奖状、奖金等。消极的惩罚有判处死刑、坐牢、流放等。 非形式的控制:是人们不自觉、不怎么定性的行为。比如公共舆论。,(4)社会变迁与进步 为什么变?怎么变?朝什么方向变? 社会变迁理论:循环论、进化论、社会均衡论 古今中外,对于社会变迁这类问题有不少说法,现就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论述如下。,1)历史循环论 我国战国时代的阴阳五行家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变迁是按照“五德终始和“五德转移”的。意大利唯心主义哲学家维科把历史看做是循环的过程。认为世界各个民族都要经过三个历史阶段,即:神的统治(神灵时代)、贵族统治(英雄时代)、人民统治(凡人时

14、代,即资本主义时代)。施本格勒(18801936),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史学家,认为历史是各自独立的文化形态循环交替的过程。任何文化都是一个相对自主和自明的系统。每一文化都有它自己的形态,并有一个发展规律,就像生物有机体一样,都要经过青年期、壮年期,以至衰老灭亡,文明是最后的阶段。,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提出“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理论、当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过大时,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呈现衰微状态或停留在边缘地带,不易前进,如波利尼西亚人,只有当有足够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但压力不足以压倒这个民族时,文化就能得到空前的发展,从而就能进入文明时代,美国社会学者索罗金提出文化类型变迁的理论。他说文化主要有两

15、种类型:一种是感觉文化,这种文化强调建立在感觉经验的重要性的价值上;另一种是观念文化,重视精神和形而上学的价值。,两种文化是两个极端、世界历史的发展总是像钟摆一样地从这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摇摆于两者之间,周而复始。最理想的阶段是这两种文化互相交接、混合的中间阶段,他称之为理想型,这就是从希腊至罗马之间的黄金时代,从中世纪到20世纪之间的文艺复兴时代。 他们看不到历史曲折和迂回运动的实质。有些论点更看不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2)社会进化论 社会进化论导源于生物进化论。19世纪后期,人们非常相信进化的变迁思想。认为进化既然是自然规律,也应该是社会规律。早期的社会进化论者有三个基本假定:相信变

16、迁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变迁增加了社会的文化和分化,增加了复杂性。变迁提高了人们的适应力,因之激发了进步。西方社会学者对前两个假定一般是同意的,对第三个假定则持怀疑态度。早期的学者总相信社会是沿着一定的进化阶梯前进的。每一个阶梯都比前一个阶梯高,社会是笔直前进的。,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认为变迁就是从蒙昧到野蛮再到文明;斯宾塞认为人类从军事宗教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孔德则认为社会组织从神学阶段走向科学阶段。这些说法既抽象也不太科学。但涂尔干的理论认为,社会变迁从社会的凝聚力来看,则是从机械团结发展到有机团结,技术进步了,团结力反而减弱了。德国早期的社会学者膝尼斯认为社会是从社区型向社团型的社会发展。,(3)社会均衡论 均衡论的思想是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每一个社会如果能够持久,必须能够提供五种最基本的功能,即:成员的交替延续。成员的社会化。生产、分配及服务的功能 。维护社会秩序。提供社会团体活动的目标与机会。家庭能够发挥第一种功能。教育系统能够起到满足第二种功能。社会团体各司其职。社会是一个系统,由互相关联的部分或机构组成,并互相整合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