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疗法(PPT课件)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606641 上传时间:2017-04-20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18.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牵引疗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牵引疗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牵引疗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牵引疗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牵引疗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牵引疗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牵引疗法(PPT课件)(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牵引疗法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颈椎牵引   第三节    腰椎牵引   第四节    四肢关节牵引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与分类  1.定义    牵引 ( traction)疗法是指 运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力学原理,通过手法、器械或电动装置产生的外力,作用于人体脊柱或四肢关节,使关节发生一定的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

2、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  牵引与牵伸( stretching)的区别在于 牵引的主要目的是牵拉关节,而牵伸的目的是牵拉肌肉、韧带等软组织  。  作用于脊柱(颈椎或腰椎)的力为人体轴向牵引力(图 7-1A, 1B),而四肢关节一般为切线牵引力(图 7-1C)。  返回  图 7-1A 作用于脊柱(颈椎或腰椎)的力为 人体轴向牵引力  (图 7-1A, 1B)  返回  (图 7-1B)  作用于四肢关节一般为 切线牵引力 (图 7-1 C)  图 7-1 C 返回   发展史 &nb

3、sp;牵引疗法发展的雏形:  1.公元前四世纪   Hippocrates的著作中就有应用牵引治疗腰痛的记载,同时还可施以按压或踩跷(图 7-2)手法。  2.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也有“导引按跷”、“摇筋骨,动支节”和“引挽腰体,动诸关节”治病的记载。  返回  图 7-2 Hippocrates著作中描述的牵引  返回   牵引疗法分类  1.根据治疗部位分类  2.根据牵引时患者体位分类  3.根据牵引时患者身体的垂直方向分类  4.根据牵引重量来源分类  5.根据牵引的时

4、间长短分类  6.根据牵引力作用的时间分类  临床 常用 的牵引治疗有颈椎牵引、腰椎牵引  和四肢关节牵引。  返回  二、牵引的解剖与病理生理学基础  1.概述  脊柱的解剖基础   组成:脊柱由 24个椎骨、骶骨和尾骨借椎间盘、椎间关节及韧带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杆状支柱。     分部:分为颈段、胸段、腰段和骶部。   特点:关节多、灵活性和活动性大;  颈段和腰段是疾病的好发部位。  返回  脊柱的生理功能:  1.承载头部和躯干重力,并将其运

5、动所  产生的负荷传递给骨盆;  2.参与组成胸腹腔的后壁,支持和保护  内脏器官;  3.容纳和保护脊髓及脊神经根作用。  返回  2. 颈椎解剖与生理功能   颈段脊柱解剖基础:  组成:由 7个椎体借椎间盘、韧带、肌肉连接。  特点:八对椎间孔、横突孔和椎管,  有脊神经、椎动脉和脊髓通过。  两侧有交感神经节和化学压力感受器。  颈椎椎体上面两缘上翘,与上位椎骨椎体侧     缘构成 钩椎关节 ( Luschka),病变时可致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

6、  颈部的关节小而多,灵活性大、稳定性差。  返回       颈段脊柱的生理功能  支撑头颅的重量  维持头部的平衡  颈段脊柱的病理生理  钩椎关节病变时可致椎间孔狭窄压迫脊  神经。  颈椎增生、椎间盘退变、软组织劳损或  损伤和颈椎失稳。  返回  3.腰椎解剖与生理功能   腰段脊柱解剖基础:  组成:由 5个椎体借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相连  结。  特点:椎体和椎间孔大;  棘突呈板状,位

7、于矢状方向平伸向后;  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近矢状方向 ; 腰 4 5、腰 5骶 1椎间损伤或劳损的好发部位。  返回   胸段脊柱的生理功能作用:  支持和传递重力;  参与组成胸腹腔的后壁,支持和保护内脏器官;  容纳和保护马尾神经及脊神经根 ; 可作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和环转等多种形式的运动。     返回   椎间盘  1.椎间盘的位置:  位于相邻椎体之间  2.组成  由椎体的上下骨板、  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纤维环:由多层同心圆

8、排  列的纤维软骨环构成,前部稍  宽,后部略窄。  髓核:为柔软富有弹性的  半流体胶状物,位于椎间盘的中  央稍偏后。  返回  3.椎间盘的病理生理:  髓核具有相当大的弹性,正常状态下能吸收一定的压  力和震荡力,受到外力挤压时只会发生形态改变而容量不  变。   髓核能向四周传递压力,正常椎间盘可承受较大的压  力而不破裂。  是人体最早退变的组织之一。  临床上将各种原因导致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  而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而引起腰腿

9、痛麻等临床综合征称为 椎  间盘突出症 。  返回   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和生物力学  1.关节功能障碍发病机制    长期制动   损伤性炎症反应  骨折后对位不良  压迫或血运障碍  制动对关节软骨及关节腔损伤  返回  2.关节功能障碍的生物力学   制动使关节活动范围减小。   韧带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   组织纤维发生急弹性延长、缓弹性延  长和塑性延长。   塑性延长的长度,是关节活动度恢复  的基础

10、,决定关节活动度恢复的程度。  返回  3.塑性延长的影响因素:   在一定范围内的 牵引力越大,塑性延长  量越大 。   牵引时间适当延长 可使塑性变形增加。   持续牵引 较反复短暂牵引更利于塑性变  形量的增加。   组织温度升高 时塑性延长率增加。  返回  1.加大椎间隙、椎间孔,增加椎管容积,减轻对  神经根的压迫。  2.纠正椎间小关节的紊乱,恢复脊柱的正常排序。  3.解除肌肉痉挛   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退,有利于病  损组织

11、的修复。  4.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调节和恢复已破坏的颈椎和腰椎  平衡。  5.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松解粘连的软组织,改善  脊柱的四肢关节的关节活动范围。  6.脊柱外伤时的早期制动和复位作用。  三、牵引作用  第二节    颈椎牵引  返回  一、颈椎牵引作用   增大椎间隙    牵伸挛缩组织   纠正椎间小关节紊乱 ,恢复脊柱正常排序  扩大椎间孔,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  恢复颈椎的正常排序  返回 &n

12、bsp;二、颈椎牵引方法   坐位重锤牵引   卧位重锤牵引   卧位斜面自重牵引   电动牵引   门框家庭牵引   冲气式气囊牵引   自我牵引。   返回   坐位重锤牵引操作程序  1.体位    取坐位,根据目  的和要求不同,有 2种坐  姿:  颈椎中立位和前  屈位的牵引(图 7-3)。  图 7-3颈椎前屈位牵引  返回   中立位或后伸位牵引(图 7-4)。  图 7-4颈椎前

13、屈位牵引  返回       固定枕颌牵引套:  用枕颌套托住下颌和枕部,枕颌套两侧向  上延伸分别与横弓相连,横弓顶部系绳索通过  滑轮装置连接重锤,使颈部产生纵向的牵伸。  横弓可以预防或减轻枕颌套对颜面及颞部  皮肤、血管和神经的压迫。  枕颌套的 松紧度调节以患者舒适为准 。   返回  2.颈椎牵引参数设置及其调节  颈椎牵引 是指运用力  学原理,通过外力(手法、器  械或电动牵引装置 )牵拉颈段  脊柱及其相关结构的操作技

14、术  (图 7-1B)。  颈椎牵引参数 是指牵引  力的 方向、重量和时间 。   图 7-1B 返回       颈椎牵引的角度    是指牵引作用力的方向,即沿身体纵轴  的牵引力与垂(足)锤之间的夹角。  选择的关键是将牵引的最大应力更好地  集中在病变部位。  在临床上可选择的牵引角度为前屈位、  中立位和后伸位等,可根据患者牵引时的舒  适度进行选择。  返回      1)前屈位颈椎牵引 &n

15、bsp;  颈椎前屈 10 30 可  使颈椎间隙显著增宽。    前屈位颈椎牵引更接近  日常生理运动范围,临床应  用最广泛。  临床可根据颈椎病的分  型和颈椎 X线片表现来决定  牵引角度。  神经根型效果最好 。         ( 图 7-3颈椎前屈位牵引 )   返回      2) 中立位(垂直位)颈椎牵引  。    中立位 (前屈 0 5 )牵引 可  使颈

16、部肌肉获得较好的放松,使颈  椎生理弧度逐渐消失、变直,使扭  曲的椎动脉舒展、伸直、血液通  畅,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  可以避免因脊柱前屈或后伸运  动导致脊髓与椎管的异常摩擦。  常用于 椎动脉型和脊髓型颈椎  病。   图 7-4颈椎中立位牵引  返回      3)后伸位颈椎牵引:    后伸位( 5 10 )  牵引可以防止寰椎向前  滑动,加强寰枢关节的  稳定性。  主要应用于 寰枢关  节

17、半脱位和颈椎生理屈  度变直或反弓状态的颈  椎病。  图 7-5颈椎后伸位牵引  返回   颈椎牵引重量      1.相当于 正常成年人 (总 )体重的 10%, 年老体弱者为体重的 5%。  2.首次牵引从 3 6kg开始 ,牵引最大重量不得超过 20kg。  3.颈椎牵引力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上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牵引重量。  返回   颈椎牵引时间  1.牵引 时间为 10 30min 最佳的牵引时间是 15 20min。  

18、2.牵引频率及疗程    门诊患者一般牵引 1次 /d,住院患者牵引可 2次 /d。      10次为一疗程,直到症状体征消失,一般需要 2个疗程 。  返回  3.坐位重锤牵引的临床应用   适合于各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的急性发作期以及神经    根型颈椎病的急性神经根水肿期暂缓牵引 。   脊髓型颈椎病有 硬膜囊受压时谨慎牵引 ,如有 脊  髓严重受压时则禁忌牵引 。   治疗 1周症状无改善需重新评估调整治疗参数 。  

19、过长疗程或常年在家自行牵引有可能导致颈椎关  节不稳。  返回   卧位牵引操作程序  1.床头牵引  指利用枕颌套通过床头滑轮直接悬挂重量进行牵 引的方法。  肌肉易放松、较小的牵引重量就可克服肌肉张  力,达到牵引目的。  一般在医院或病房进行。  2.床上斜面自重牵引  指利用自身体重作为对抗牵引重量达到治疗目的  的方法,可在医院或家里进行。  返回  1.床上重锤持续牵引参数设置及调节   体位  取仰卧位,患者颈椎前屈 20 30 ;

20、  固定好枕颌牵引套,枕颌牵引套两侧延长绳通过固定于床头的滑轮与牵引重锤相连,利用枕头调整牵引角度,使颈部保持在正常生理弧度或自然、舒适的前屈位下作持续或连续牵引。  返回         牵引重量和时间   持续牵引重量为体重的 5% 10%,每次20 30min, 1 2次 /d。维持牵引一段时间后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适当调整牵引重量。  连续牵引重量从 2 3kg开始,逐渐增加至为 4 5kg。牵引时间为 6h/d以上,每 2小时需休息10 15min。  返回      

21、; 临床应用    优点 :牵引角度容易调整,患者位置稳定,不容易发生异常运动。  适用于年老体弱、眩晕和病情较重者以及不习惯坐位牵引者,特别是对颈椎病合并急性损伤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缺点是不方便,需在病房里进行。  返回       床上斜面自重牵引牵引参数   体位  取仰卧位  患者头部垫 l0cm高的硬枕,使颈椎前屈。固定枕  颌牵引套并使两侧延长绳固定于床头,借助患者身体  重量的下移趋势进行牵引。  返回   牵引时间及疗程    1.牵引时间在 10 30min以内,初始治疗 5  10min,以后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调整牵  引时间;  2.1 2次 /d, 10次为一个疗程,可牵引 1 2 个疗程;  3.症状缓解后,再巩固 3 5d(牵引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