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661724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简论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简论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简论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简论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论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简论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摘要本文从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角度切入,论述了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创设适合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开展一些培养儿童的创新个性品质的活动;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关键词幼儿教师 创造性 创造力环境所谓幼儿创造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里遇到的问题情景中所表现出的与他自身相比较有新颖性的举动或有创意的“成果”的一种潜在能力。现代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研究发现,幼儿时期是拓展创造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创造

2、性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研究表明:一个人从出生到4岁,获得的智力为成人的50%,从48岁又获得其余的30%,最后的20%在8-17岁获得。而5岁左右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47岁是儿童一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曾警告说:“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1所以说当前幼儿园教育的重点之一在于幼儿创造性发展和培养。那么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其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幼儿的创造性呢?一、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性发展的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XX年9月):“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

3、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2 许多研究表明适宜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幼儿创造性的提高。教师的任务在于为幼儿创设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良好的环境。 3(一)创设富有探索性的物质环境,激发幼儿创造兴趣“物质环境”是指要为幼儿表达新颖、独特的思维和制作创造性“成果”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如:绘画用的纸张、颜料和画笔;雕塑用的粘土和橡皮泥;剪贴用的彩纸和剪刀;各种可供拼拆的玩具以及一些半成品和未经加工的原料等等。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摆弄材料,制作小玩具或画画、拼、搭、折、贴等,让他们把头脑中新颖的想法通过某种载体(如纸、布、塑料、积木、粘土等)物化出来。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幼儿不断强化创造性思维习惯

4、的形成,还能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师为幼儿提供一盒火柴,要求幼儿用火柴拼凑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拼拼摆摆,不断地探索、想象、操作后摆出了房子、蝴蝶、小鸟等许多有趣的物体。每当他们创造性地摆出一种图案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二) 创设宽松、和谐、自由、民主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潜能“心理环境”是指能促进孩子产生创造意识、激发创造动机、丰富创造情感、启迪创造想象的诸多因素的总和。许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发现创造性只有在没有外部规范约束的时候才能发生。摆脱控制,获得自由有利于人们获得创造性的无意识、活跃的思维。托兰斯(Torrance)认为4:“友

5、善与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如幼儿在欣赏了儿歌红公鸡后,理解了红公鸡嘲笑不爱劳动的孩子的主题后,请大家每人做一个红公鸡嘲笑孩子的动作或说一句话。孩子们纷纷开动脑筋,有些孩子讲的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动物的特征,但教师仍旧加以鼓励,有些孩子讲的内容比较新异,老师对其进行表扬,从而促进每个幼儿焕发出极大的创作热情。二、开展一些培养幼儿的创新个性品质的活动(一)培养幼儿思维的独立性在幼儿园里,总会有一些幼儿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玩,甚至是自己和自己说话,表现得很“不合群”。但当你和他们谈一些事物的时候,你会惊讶于他们思维的独特性,给出的答案与众不同,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可能得益于他们总是一

6、个人玩,很少受到其他幼儿的影响。独立性在这里指思维的特殊性或思维的独特性,就是指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盲从、不随俗、不受外界的干扰,坚持己见,开拓创新,不“人云亦云”,不要“鹦鹉学舌”式的回答。例如有一个孩子,他把梨子、苹果、桔子等水果画到了同一棵树上,他解释道:“我希望有这样一棵树,能同时结好多种水果,而且是各种颜色的。”在他的作品中,有蓝苹果、红香蕉。这时教师应该对他这种独特的思维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关于好奇心与创造力的关系问题国内外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托兰斯、麦金伦5等许多人研究发现:有创造性的儿童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创造性高的儿童所具有的个性

7、心理特征之一。幼儿通常对事物表现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事物,发现事物。3-6岁之间的幼儿,由于好奇心强,头脑里充满天真的幻想,成人切不可轻率地认为这是“胡闹”,应该看到其中孕育着创造个性的萌芽,并给予正确的鼓励、引导,使之得到合理的发展。6如幼儿有时候会提出“牛有角,马为什么没有”“鸭会游泳,小鸡为啥不会”等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应特别敏感和警觉,鼓励他们多想问题,敢提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切不可认为这些问题幼稚可笑而不予理睬,更不可加以训斥。(三)培养顽强的创新意志有创造力的人,大多有坚强的意志。没有坚强的意志的人,在遇到困难时很容易半途而废,使得他们不能走向自己的目

8、标,也就很难有创新。幼儿有些想法,做法是对某些事情一时好奇引起的,他们只是想试试这样做会怎么样?这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坚持做下去,使他们坚持走向自己的目标。当儿童这种坚持下去的精神得到发展时,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激发。在幼儿失败时,教师要告诉他们“每一个人都失败过。”为此,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故意“刁难”幼儿,在目前的基础上向他们提出更高要求,让幼儿经受一点挫折。同时,不断鼓励幼儿要自信,“你能行”“再来一次”“再试试看”,以培养幼儿的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你会成功的”这应是每个教师经常对孩子说的话。(四)支持幼儿的探索精神古语说:“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 教师在

9、交给幼儿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支持幼儿的探索精神。如果发现儿童对某一领域或某类问题感兴趣,要热情支持,应及时提供有关资料,促使他们产生内在的探索动机,形成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对儿童某些个性特点,如经常发问、拆装玩具、钟表等,以及对某一些事物入魔着迷,只要无损于身心健康,不可粗暴制止,教师应支持他们的探索精神。比如在“沉浮”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把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东西放到水里后,会出现的沉浮现象,什么东西沉下去,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动脑筋想办法使原来沉的物品浮上来,浮的物品沉下去;动手操作、探索使原来沉的物品浮上来,浮的物品沉下去;三个层次层层递进,让幼儿主动去操作、探索。这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创造

10、力水平。三、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故事、游戏、美术、音乐等活动本身就是创造性活动,幼儿教师要以此为载体,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模仿创作,这样做可以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7(一)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性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对幼儿创造性培养是指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活动激发幼儿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为培养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1. 丰富幼儿的表象,积累创造的材料和基础,丰富想像力,让幼儿自由选择。创造力的发展是以想象为基础的,想像的基本材料是表像。表像是对过去直接感知过的事物形

11、像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像。8幼儿没有对事物的表像认识,就没有可用来加工的记忆表像,再造想像就发展不起来,创造想像也只是一句空话。如教师要幼儿表现放风筝的这一活动,那么,在他们的头脑中必须有“放风筝”这种表象,这个表象存在,幼儿的绘画创作就有了源泉。这个表象不存在,幼儿的绘画创作就失去了源泉,变得干枯、无味。所以,教师要经常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生活。2. 用讨论法让幼儿民主平等地作画。传统美术活动的模式是老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创作、评价。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的模式,让幼儿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讨论创作方法,真正发挥了幼儿的独创性与积极性。9具体做法如下:(1)创作前的讨论:以

12、幼儿的角度让他们来了解操作内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这种讨论主要伴随着对范例和演示活动的分析进行。(2)创作后讨论:帮助幼儿将他们在创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整理、归纳,从而获得更新的信息。(3)创作中的随机讨论:这种讨论富有针对性,它能完善和补充教学活动过程,能引导幼儿更有效的创作。如老师在巡回中发现幼儿构图呆板,所画图像在一条直线上。教师便随机选取二张作品(其中一张有前有后,一张为一个平面)组织幼儿随机讨论,哪张更好?你能让自己的图画也变得好看吗?怎样变?引导幼儿在后面或前面添加图像,使画面更满。3. 科学评价、尊重、珍视幼儿作品。幼儿的作品创作看起来有很强的随意性,其实是有所思才有所绘,比

13、如画自己坐在龟背上去大海游玩其实是他渴望能神气地去周游海底世界。教师不能只拿“像与不像”“行与不行”作为评价一幅幼儿作品的标准。幼儿的有些作品形象让人一目了然,有些形象非得请他破解才知其奥秘。但是,在这些形象背后其实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在他们的画里,鱼会说话,桌椅会飞。由此,幼儿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必须建立在单纯幼儿创作意图和创作心理的基础上。应从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水平出发,从幼儿的表现力和想象力上着想,只要是幼儿能够解释的作品,我们都要热情对待,科学评价。(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音乐智能在人类个体天赋中是最早出现的,而且在某些艺术领域,儿童对该领域的创造能力的

14、发展要早于理解能力的发展。在音乐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幼儿的关键期,鼓励幼儿,信任幼儿,不要过分计较幼儿音乐创造的结果,而是保护幼儿在创造过程中所积累的点滴信心与勇气。目前,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使用的创造性活动主要有:1. 为特定的歌曲编填新的歌词。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发展唱歌能力,也有利于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11如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在当今很普通的存在,幼儿非常喜欢玩打电话的游戏。在“打电话”这首歌中,歌词中有一部分内容为:“你在哪里啊”“我在幼儿园”。当幼儿学会这首歌后,教师启发幼儿想一想. 幼儿踊跃地说,可以弹钢琴,可以画图画,

15、可以吃饭,可以做游戏等等。于是让幼儿在唱歌时改变这句歌词,用自己想象的活动来代替,这样一来,在复习歌曲时,气氛十分活跃,既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又促进幼儿敢于独自在大家面前唱歌。2. 为特定的歌曲、乐曲编配不同的表演动作。边唱边跳是幼儿的特点,他们不但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来加以补充。12如“小汽车”一歌中的“笛笛”声,幼儿很快就用生活中曾见到的按喇叭表示。在为“吹泡泡”歌曲配动作时,中大班的幼儿用手臂自下而上的动作表示泡泡正向上飞,同时还双脚起跳,尽力显得高些。3. 自编歌曲。自编歌曲对激发幼儿的想象、创造的热情、让幼儿学用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及发展音乐的能力等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3教师还应为幼儿创造条件,及时将他们所创造的歌曲记录下来,在适当的时候放给幼儿听,并进行讨论交流,不但可以提高幼儿对唱歌和自编歌曲的积极性,还可使幼儿愿意更多地参与这项为促进创造力发展具有特殊作用的活动。(三) 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生动有趣、积极健康的故事,不仅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故事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主要的地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1. 选择适合幼儿思维水平的故事教材。进行故事教学的前提首先是要选好教材,选择教材应注意:首先,故事主题要单一明确,情节要简单有趣,形象要鲜明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