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54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38884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5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5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5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5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54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5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54页)(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 游褒禅山记,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2.学习、借鉴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 3.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预读先学,多读厚积,品读研析,内容索引,预读先学, 语言知识强化,1.字音辨识,(1)梵语( ) (2)庐冢( ) (3)音谬( ) (4)窈然( ) (5)瑰怪( ) (6)咎( ),fn,zhn,mi,yo,u,ji,2.通假举要 长乐王回深父:_,通“甫”,古代加在男子名或字后面的美称,3.词语解释 (1)而卒葬之:_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_ (3)其文漫灭:_ (4)拥火以

2、入:_ (5)盖余所至:_ (6)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_ (7)何可胜道也哉:_,死后,以,因为;故,缘故,模糊、磨灭,拿着火把。拥,持、拿,发语词,也有“大概”的意思,既,已经,“以后”;咎,责怪,尽,4.古今异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_ 今义: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_ 今义: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十分,极。,十分之一。,不平凡,不平常。,(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于是余有叹焉 古义:_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

3、是由前一事引起的。,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治学的人。,“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古义:_ 今义:悲伤;怜悯。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感叹。,“至”,到;“于”,介词,引出下文地点。,5.一词多义,(1)然,有穴窈然:_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_ 君尔妾亦然:_ 吴广以为然:_,(2)观,古人之观于天地:_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_,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而,但是,这样,对,正确,观察,景象,读un,道教的庙宇,(3)道,有碑

4、仆道:_ 道不同,不相为谋:_ 何可胜道也哉:_ 策之不以其道:_,(4)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_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_ 属予作文以记之:_ 文过饰非:_,路,道路,意向,志向,说,讲,方法,文字,通“纹”,纹路,纹理,文章,掩饰,(5)名,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_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_ 不名一钱:_ 狄公有盛名:_,(6)盖,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_ 日初出大如车盖:_ 盖追先帝之殊遇:_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_,命名,识其本名,出名,占有,名声,大概,盖子,承上表原因,译为“因为”“是因为”,超过,胜过,6.词类活用 (1)唐浮

5、图慧褒始舍于其址:_ (2)有泉侧出:_ (3)则其至又加少矣:_ (4)往往有得:_ (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 (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 (7)火尚足以明也:_ (8)常在于险远:_ (9)问其深:_,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名词作状语,从旁边,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动词用作名词,心得,收获,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尽兴,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头,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7.虚词辨析,(1)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_ 良乃入,具告沛公:_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_,(2)而,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_

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_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副词,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副词,于是,副词,才,连词,表示转折,连词,因而,表示因果,连词,表示递进,连词,表示并列,8.句式特点 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译文:_ _ (2)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_ _,状语后置句,“观”的状语“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后置。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进行观察的时候,往往有心得。,固定句式,“其乎”译为“难道吗”。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3)何可胜道之哉! 译文:

7、_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_ _,判断句,“也”表判断。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地采取的缘故了。,固定句式,“何哉”译为“哪里呢”。哪能说得完呢!,文言特殊句式状语后置 所谓状语后置,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按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状语一般处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作状语的一般只能是副词、形容词和介宾短语。比如:他非常迅速地从操场上跑进教室。在这个句子中,“非常”是副词,“迅速”是形容词,“从操场上”是介宾短语。“非常迅速地从操场上”处在主语“他”和谓语“跑”之间,是作状语来修饰“跑”这个谓语的。而在文言中,如果遇到介宾短语作状语,却常常将其置于句末,所以,有时

8、人们把状语后置又称为“介宾短语后置”。,必备知识,依据构成介宾短语的介词的不同,有以下几种: (1)“于”结构的状语后置。这也是文言中最为常见的状语后置。例如: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于江渚之上”作状语,后置了) 佚之狐言于郑伯(烛之武退秦师)(“于郑伯”作状语,后置了)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于徐公”作状语,后置了) (2)“乎”结构的状语后置。例如: 异乎三子者之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乎三子者之撰”作状语,后置了),浴乎沂,风乎舞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乎沂”“乎舞雩”作状语,后置了) 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

9、)(“乎舟中”作状语,后置了) (3)“以”结构的状语后置。例如: 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以孝悌之义”作状语,后置了)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以组”作状语,后置了)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触龙说赵太后) (“以膏腴之地”作状语,后置了),(4)“如”结构的状语后置。例如: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如缕”作状语,后置了) 给贡职如郡县。(荆轲刺秦王)(“如郡县”作状语,后置了) 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勾践灭吴)(“如其子”作状语,后置了),9.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

10、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课外名句 王安石名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孤桐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文本常识积累,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号文。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政治上,强

11、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学,不迷信古人,主张为文要“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一、作者简介,写作本文时王安石34岁,四年后(1058)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王安石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也毫不动摇退缩。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所反映。游褒禅山记叙述了王安石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的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有坚

12、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二、背景展示,(1)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文中指和尚。 (2)地理中的“阴”与“阳”。古代称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为“阳”(阳光能照到的地方),称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为“阴”(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3)庐冢:墓旁的小屋。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 (4)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至和,宋仁宗的年号。古代常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 (5)临川王某:临川人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三、文化常识,品读研析,我国地大物博,奇山异水遍布大江南北,历代文人骚客、雅士名流多喜欢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