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必修一历史突破练习:(1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18720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必修一历史突破练习:(1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必修一历史突破练习:(1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必修一历史突破练习:(1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必修一历史突破练习:(1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必修一历史突破练习:(1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必修一历史突破练习:(1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必修一历史突破练习:(1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1、 “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答案:C解析:“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爰国者深感满足,并秀容易被冠以赞美之词”这体现的是革命史观广;“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

2、天使般的西方) 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这体现的是近代化史观。故答案选C。【名师点睛】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性质和活动受制于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2、 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

3、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本题的疑难之处是不能正确认识辛丑条约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材料主要表明列强要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实行以华治华。辛丑条约中规定严禁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正体现了材料的观点。答案为D项。3、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4、“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答案:A解析:从中日双方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解释可以看出,对待同一事件由于研究者的立场不同会影响其对事件的解释和判断。4、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

5、,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材料“在此以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开始迈向近代化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答案:A解析:据材料“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允许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体现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此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故A项正确;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迈向近代化,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

6、地,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各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影响,学生对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影响应该准确再现,据此即可正确判断。5、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转折点”发生在“西太后”时期,“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说明该条约的实行使“西太后”丧失了民族抵抗意识,与之直接有关的是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

7、列强治华的代理人,故选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并没有磨掉清政府的抵抗意识,排除A、B、C三项。6、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A.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B.弱国无外交C.各条约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D.列强均实行炮舰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ABD都是表格反映的共同问题;天津条约没有涉及割地,辛丑条约

8、没有割地、开埠的条款。故答案选C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侵华和不平等条约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1)政治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激化中国社会矛盾,引发中国人民不断地抗争和探索。(2)经济上:他们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破坏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也刺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3)思想文化上:冲击中国的旧思想旧制度,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7、

9、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祈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就是理解光绪帝所说的这句话,“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中国近代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之后,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从此台湾脱离祖国的怀抱,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才回到袓国的怀抱,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8、学者马勇认为,帝国主义侵略,中西文化冲突,地方政府的偏袒等因素是义和团运动的触发点。但仅仅说到这里远远不

10、够,依然显得太抽象,很显然,义和团运动的发生还有具体原因,即马关条约。这是因为这个条约( )A.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B.给予传教士在华传教的特权C.又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D.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答案:D解析:马关条约改变了先前几十年清政府一直坚守的对外政策,在日本以及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同意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这是一种新的侵略手段,进一步加深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能引发百姓的切肤之痛,从而激化了中外之间的民族矛盾,故选D。A、C是以前条约中已有的内容,而B本身不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故排除。9、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

11、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B.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答案:D解析:从材料“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可以看出,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斗争方式不当;“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可以

12、看出义和团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可嘉。因此A、B、C三项均正确。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虽曰非宜”,可以看出D项不正确。10、“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因为它( )A.得到了西方列强的一致认可B.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的步伐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在华特权D.使美国侵华权益居列强之首答案:B解析:11、庚子诗鉴载,1900年间,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惨酷”。据此推断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义和团痛恨西方列强侵略B.义和团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C.清政府成为了列强以华治华的工具D.农民阶级展开反封建反侵略

13、的斗争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体现的是义和团认为西方国家残忍,因而痛恨并加以反抗,故A项正确;从材料可知,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故B项错误;清政府成为了列强“以华治华”的工具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影响,故C项错误;义和团没有反封建,故D项错误。12、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A.B.C.D.答案:D解析: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

14、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汇流,集中指向了清朝统治,故正确;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鸦片战争后中国没有出现过被一国独霸的局面,故与题干不符。1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新月异,枪炮皆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申报1894年7月9日材料二 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化两股势力,西方国家自然会更亲近日本。如果日本有最终战胜的机会,西方都应该放弃干涉的动议,然而中国的最终战胜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而如果西方不立即阻止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必将是日本战败后丧失独立,继而日本也会加入中国,充满忌恨地把西方的“洋鬼佬”赶出国门。如果出于猜忌,欧洲列强不愿出兵干预,美国应该挺身而出,虽然这与美国奉行的门罗主又相违背,但事态的特殊性应该让美国考虑暂时放弃原则。为了不对全球贸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冲突必须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