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一 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13418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一 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一 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一 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一 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一 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一 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一 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命题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 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百家 争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这些信息反映出春 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A,命题点二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2018南昌模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 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先秦时期有思 想家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该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A,题组一 西周的分封制 史料一

2、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史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史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令)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史料四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常考角度】 分封制的含义、意义。 【考点链接】 郡县制(P7)、行省制(P23)。 【知识运用】 (1)史料一反映的是周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实行初期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 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2)从史料二和史料三中

3、可看出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指挥。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 (3)史料四反映出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答案】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题组二 商鞅变法 史料一 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亲属宗族不是立有战功的,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史料二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 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 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

4、过秦论,【常考角度】 商鞅变法的内容、影响。 【考点链接】 北魏孝文帝改革(P14)、洋务运动(P39)、 戊戌变法(P40)、俄国1861年改革(P115)、日本明治维新 (P116)。 【知识运用】 (1)根据史料一,归纳“新法”的内容。 【答案】 奖励军功;严禁私斗;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特权。,(2)根据史料二,概括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案】 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 强,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 一六国奠定了基础。,题组三 百家争鸣 史料一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史料二 故明主之治国也,

5、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史料三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梁惠王上 史料四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常考角度】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考点链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8)、新文化运动(P42)、文艺复兴(P98)。 【知识运用】 (1)史料一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谈谈这种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 【答案】 “仁”。对于当今“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构建有重要意义。,(2)史料二所述内容与战国哪一学派有关。史料二、三中两派在治国方面有何不同点? 【答案】 法家。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儒家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3)史料四中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案】 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