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基础巩固:专题04 烛之武退秦师(第01课时)(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07587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基础巩固:专题04 烛之武退秦师(第01课时)(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基础巩固:专题04 烛之武退秦师(第01课时)(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基础巩固:专题04 烛之武退秦师(第01课时)(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基础巩固:专题04 烛之武退秦师(第01课时)(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基础巩固:专题04 烛之武退秦师(第01课时)(含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烛之武退秦师(课时1)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氾南/侵犯辞别/城池坠落/缒城而下B城阙/蕨类 肆意/肄业戍守/数典忘祖C赏赐/驱驰卑鄙/凋敝闲暇/瑕不掩瑜D执事/明智陪伴/赔偿既然/亟待解决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A公从之。B烛之武退秦师。C夫晋,何厌之有。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越国以鄙远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既东封郑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传”是我国对典籍的传统注释形式之一。B左传主要记载了从西周到战国末期的史实,是研究我国先秦历

2、史很有价值的文献。C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D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记叙了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以雄辩的口才说服秦穆公放弃攻郑,并且与郑国订立盟约的史实。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秦军氾南B君知其难也C既东封郑D夜缒而出6请根据以下示例,概括烛之武的事迹并简要点评。(60字左右)示例:事迹:邹忌三问三思由小悟大,用宫闱私事现身说法委婉规劝齐王除去蒙蔽。点评:邹忌身在自家,心在国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忠心一片实在难得。_7把下列句子组织成一个语意连贯的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大意)左

3、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性格。左传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左传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答案解析1B【解析】A项分别读fn/fn,c/ch,zhu/zhu;B项分别读qu/ju,s/y,sh/sh;C项分别读c/ch,b/b,xi/xi;D项分别读zh/zh,pi/pi,j/j。2D 3B【解析】B项,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其余均为使动用法。A项,“使削减”;C项,“使灭亡”;D项,“使成为疆界”。4B【解析】左传记载的是春秋时期的史实,不含战国时期。5B【解析】A项,“军”名词作动词。C项,“封”名词的使动用法。D项,“夜”名词作状语。6事迹:烛之武不计前嫌冒死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郑国智退秦晋联军。点评:烛之武虽有被埋没的幽怨,但一旦被召,便不顾老迈之躯毅然赴难,其爱国之心实在可赞。【解析】要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语言简练;点评要揭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德。7左传是一部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性格的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