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算化审计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96492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电算化审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电算化审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电算化审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电算化审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电算化审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电算化审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电算化审计电算化审计是区别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并保持独立的第三者,通常又称为计算机审计。相比于传统审计方法,电算化审计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以及精确性,同时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电算化审计国内审计工作更是与国际审计准则接轨的基本要求。然而当前国内电算化审计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基于此探讨了电算化审计的特点与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1 电算化审计特点把握审计线索的难度更高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不仅包括会计帐簿、原始文件、报表等肉眼可见的各类审计线索,更涉及

2、软硬盘中存贮的各类数据文件等审计线索,二者相互交叉。因而相比于传统审计,电算化审计把握审计线索的难度更高。审计范围扩大会计电算化系统不仅包括手工审计内容,更牵涉到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严格审查。如研发阶段、安全措施、硬件外部环境、应用程序安全性等各个方面的审查。所以相比于手工审计,电算化审计具有更宽泛的内容。审计难度更高在审查电算化系统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在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审查与了解上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与精力,确认后者具有完整、合法以及正确的处理方式。对于原本就较为先进和复杂的信息系统而言,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审计难度。国内电算化审计存在的问题未深入认识电算化审计的意义新经济形势下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要求,

3、因而必要的改革必不可少。国内审计人员在近年来提高了对于电算化审计意义的认识,但联盟依然停留在浅层或者初级阶段,其认识远远不够深刻和全面,导致国内审计事业发展受到阻碍。缺乏成熟完善的专业审计软件现阶段,国内审计工作仍然局限于Excel、word等windows办公软件,即采用上述软件来开展编制审计报告、管理文档以及试算平衡等各项工作,虽然这有利于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信息化程度不足,国内审计软件远远不够专业化。此外,市场的不完善性以及较为落后的开发水平也是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审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计算机知识审计人员在电算化审计过程中负责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程序的实施、审

4、计结果的分析以及审计报告的总结。所以审计人员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更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管理。但就现状而言,国内审计人员素质仍显不足。电算化审计的应对策略加强宣传教育应着眼于审计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推动审计教育进步,不断提高电算化审计宣传力度,提高行业人士对于审计工作紧迫性以及重要性的了解与认识。电算化审计工作要想有所进展首先应转变固有观念,揭开电算化审计的“神秘”面纱,既要正确认识电算化审计,又要对审计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予以正确认识。在对电算化审计意义和必要性有正确理解的基础上为审计工作逐步实现信息化创造思想理论前提。加大资金投入,增强软件开发力度相比于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在

5、其软件系统开发方面显得过于落后。因此,电算化审计要想完善自身,首先应建立完备、科学的软件开发系统,加大审计软件开发的资金投入。在开发过程中,软件公司可以考虑邀请会计师事务所的参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审计软件开发工作。同时还应推动审计软件快速实现商品化,借助市场竞争机制的影响推动计算机审计以及审计软件的健康、快速发展,确保其可操作性。制定电算化审计准则并不断加以完善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得到普遍性应用,数据存储方式由此也出现了巨大变化。传统会计数据处理采用手工核算,而现阶段已经发展成为计算机自动核算,这在提高核算效率的同时也导致审计系统内部原有的各类审计证据、线索不断减少或者彻底消失

6、,因而导致舞弊的几率大幅增加。所以传统核算准则在电算化审计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落伍,对于新出现的各类审计情况已经不相适应,而且审计准则对于新增审计内容并无相应的规范条款,因此新审计准则的制定迫在眉睫。应注意的是,新准则的制定不仅应对自身国情有充分考虑,还应对国外先进经验加以借鉴。结语近年来,会计核算工作中普遍应用了电算化系统以及各类网络工具,这推动了会计核算形式以及信息存贮方式的巨大变化,数据处理更趋于准确、及时。审计工作在此背景下也受到较大影响,更面临着全新的要求。本文浅谈了电算化审计的特点与存在问题,并探讨了其应对策略,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