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专题写作导学案-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594847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专题写作导学案-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专题写作导学案-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专题写作导学案-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专题写作导学案-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专题写作导学案-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专题写作导学案-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专题写作导学案-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苏教版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训练目标1.学会观察、感悟大自然,抓住景物的特点。2.注意写景顺序,写出景物层次。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学会细节描写。大自然不仅无私地养育了人类,而且给我们以精神的滋养和生命的启迪。我们应该“像山那样思考”,倾听高山的心声,聆听秋月的细语写景状物就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要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使客观之景也成为你的心中之景,要善于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否则,难免肤浅和空洞。那么如何才能让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呢?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即写得“像”具体、细致;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写得“活”写出来的东西活生生的,有生命力。 作文命题:歌曲故乡情中唱道:“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幼年的足

2、印。几度山花开,几度潮水平,以往的幻境依然在梦中。他乡山也绿,他乡水也清,难锁我童年一寸心。”乡情,是每个游子心中最纯真的情感。请写一篇怀念故乡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文本借鉴佳作赏读 亮点评析山的呼唤琼瑶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

3、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1)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里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久长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2)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

4、,只有一篇幸运草。于是,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爬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那山海拔高达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峰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3)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

5、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沐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地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4)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5)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

6、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6)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给你什么!来吧!来吧!来吧!”这就是那山的呼唤。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7)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1)细节描写,具体写出了童年的那座山上的景物特点。(2)借景抒情,写出因为怀念故乡的那座山而产生的“我”的心理感受以及行为。(3)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松树枝丫伸展

7、的状态。(4)景物描写层次分明。清晨的松树、云雾、阳光,构成了一幅朦胧、瞬息万变的美景,让人惊叹造物主的神秘与神奇,对“山”的热爱油然而生。(5)按时间顺序来描写景物。(6)写出了夜晚景物的特征。作者主要写了寒月、流星、岩石与巨木的黑影,以及风声、鸟啼、虫声等大自然的声响,由静而动,勾画出一幅朦胧深邃的画面,营造了亦真亦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7)虚实结合的手法,以“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结尾,与开头呼应。名师评语山的呼唤开头和结尾都点明了“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那山”包括两座山,一是童年时故乡的一座山,二是作者随摄制组攀登的玉山。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从虚写进入

8、实境,从梦幻回到现实,从第一座山巧妙地过渡到第二座山。其中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写出了景物不同时段的具体特征,同时也做到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技法总结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观察和感受景物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的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的样子。又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他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

9、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能不令人折服?二、选好观察的角度。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

10、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到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三、安排好描写的顺序。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是随着观察者的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作游览顺序。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四、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

11、,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的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五、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地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写景贵在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

12、,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感,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六、运用多种感官,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的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如今在闲暇的时候,许多人的放松方式就是外出旅游,暂

13、时放下沉重的负担,走出喧闹的都市,来到宁静悠远的小乡村或是奇山异水的大自然中,感受着美丽的风景带给我们的舒适其实我们去感受美丽的风景的同时,也会有所感悟。请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病文呈现野性的林在海南岛,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岭。瞧那林海,那浓浓的绿意,横亘在眼前,那情调是多么粗犷,当我们进入林中,顿时堕入了那朦胧的神秘之感里。(1)这亚热带的原始森林多么富于野性。我在这里看到了力的素描和写生。野性不就是力的象征!雪莱的名句说得多好:“万物由于自然律,都必融汇于一种精神。”我却从森林里瞧出了大自然神笔的气势。

14、它倔强而刚劲,没有这亘古如一的精神,便不可能有万物的滋生。每一粒种子落入土里便是力的萌芽,然后便有力地茁壮成长。你瞧,每一棵树木都挺拔而昂扬,没有丝毫优游的逸致,也没有一点儿踌躇犹豫的迹象。它们只是一个劲儿地拼命向上长,朝着晴空,朝着雨露,朝着阳光。看得出来,在这横七竖八的密林里,它们的生长并不容易,在青春时显然十分艰苦,彼此间曾经出现过力的较量和搏斗。(2)我好像从这些勃勃的生机中听到了山林的心跳,看到了最美妙的刻画力的珍品。野性的林具有最纯真、最朴素的美。它毫不做作,既没有病态,也没有畸形。它是这样的浑厚、丰满而斑斓,因为它包罗、积累并融合了从古至今林中最美好的种属、质地和品性。被称为活化

15、石的几千年前繁茂滋生的树蕨和铁榈依然健在。仅仅两万余亩的林区便有千种以上的乔木和草本。难道这还不够浑厚和丰满?绿楠干细,乌臼蕨径粗,黄桐高入天。铺地的蜈蚣匍匐在地,高山蒲葵叶大,五列木青红相间,鸡藤果花纹五色,猕猴桃有方有圆,难道这还不够斑斓奇丽?然而这千姿百态都富于原始的美,每一棵树都有着生命的光华异彩。春夏秋冬的风霜雨光都为它们淡妆浓抹,使守林人觉得:春色促人振奋,夏色叫人舒坦,秋色令人欢欣,冬色使人坚定。(3)他们也像森林里的树一样,爱上了这块土地,根深蒂固。(4)绿的色彩愈来愈重,泥土的气息愈浓,遍地的野趣也愈迷人了。我们可以从清脆的鸟声里听出画眉、白鹇、原鸡这些山野的精灵们对森林的热爱;从错杂的蹄印里看出鹿、豹、山猿、黄狼、马猴、野鸡,以至蟒蛇这些丛林壮士们依恋故土的深情。待我们到达森林的中心,越过淙淙的流泉,树丛尖端的奇景便展现在我们的头顶。在那万木之巅,各种吊兰,青的、绿的、红的、白的、紫的奇花异草,碎骨补,鸟窠蕨,在树尖争妍斗丽,组成了一个奇异的空中花园。(5)啊!高山盈盈,林木青青,异卉缤纷,我们竟可以从这儿追思到古森林那千姿百态的风光,使我们的美感向着智慧的高度上升。终于,我从力和美中看到了希望。野性的林让我们获得了力的启示,美的意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