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当代大学生国学素养的现实意义与途径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92548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提高当代大学生国学素养的现实意义与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提高当代大学生国学素养的现实意义与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提高当代大学生国学素养的现实意义与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提高当代大学生国学素养的现实意义与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提高当代大学生国学素养的现实意义与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提高当代大学生国学素养的现实意义与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提高当代大学生国学素养的现实意义与途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提高当代大学生国学素养的现实意义与途径“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保持民族性, 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

2、资源”。究其提高学生国学素养的现实意义可见以下两个方面:现实意义一:开展国学教育可以联盟让大学生的人格更高尚。在当今大学校园,无论价值取向还是行为表现,都有诸多不良现象,如“学得好不如嫁得好”、“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淘宝是我生活,网游是我人生”、“逛街是我最爱,聚餐是我必须”、“租房同居,单元单间任我选,周租日租我来定”等等,留日大学生汪某上海机场连捅母亲九刀的忘恩负义、马加爵对同室学友斩尽杀绝的惨绝人寰等,无不足以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孝悌”有多么的陌生。难道这是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应有表现吗?如果对他们进行了三字经、弟子规等基本基础的国学经典教育,让大学生接受圣贤思想的熏陶,能够帮助大学

3、生学会如何修身尊重生命,如何立足社会学会生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学会生活,如何懂得“孝悌”学会和谐共处感恩社会。现实意义二:开展国学教育可以让大学生的情趣更审美。博大精深的国学,滋养了华夏儿女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做人品质。国学中的古典诗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英雄气概;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开阔苍凉;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超凡脱俗;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正直清逸;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铁骨。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强大的人格力量感染人,以清新优美的意境美化人,它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4、,陶冶人的情操。同样,中国的书画艺术,也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淡雅清新的意蕴熏陶人的心灵;中国的戏曲,以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方式和手法,渗透人们的精神世界,支配人的思维。综上可见,国学教育是高校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基础性工作,对培养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大学生中,民族文化的根底太浅太贫乏。倡兴国学,资人励己以传民族大义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同时高校的国学教育要掌握方法,找对路子,提高学生国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国学课程中进行教学渗透。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是开发与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场所,通过开设国学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

5、教学方法上,要避免单纯抽象的理论灌输和呆板的说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眼于大学生道德成长要求和价值诉求。借助优秀道德事迹的陈述等切身体验途径, 激发和满足参与者的道德需要, 并改变他们的道德认知, 形成主动自觉的道德养成。二是开展国学活动增强学生实践感悟。国学教育除了课堂国学课程外,还可以结合校内外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实现感悟和领会。可以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纪念日,举办主题鲜明、形式活泼、重在体验的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与之相关的国学知识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在使用中感悟经典价值。可以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文体活动

6、,如举办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名作、经典格言的诵读活动,在欣赏感悟经典文献与历代名篇诗文的过程中思想素质与审美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探究文化源地, 考察文化遗址, 走访博物馆、历史古迹、革命纪念馆等,了解祖国悠久、丰富的文化遗产,认知历史、认知祖先、认知中华文化,使大学生在民族优秀文化发掘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三是拓展校园国学文化空间。在校园环境建设上,通过国学元素的介入搭建国学教育的平台,发挥校园环境潜在的育人功能。如校歌、校训,这些校园精神虽然抽象,但又客观存在,能内化于心灵,外作用于实践行动。许多学校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校园精神,如北京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天行健,君子

7、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思想,充分体现和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可以把校园内的楼、桥、路、馆等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的建筑物以及种植、山水等自然条件,用国学元素来命名或美化设计,赋予他们特定的文化内涵,让国学经典既能无声地熏陶和感染,又能有形地引导和教育。让大学生们领悟到校园文化体系融于校园景观外壳的重要意义。四是利用新媒体创新国学教育方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国学教育也要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可以向大学生推荐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品牌网站,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和帮助;也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设国学主题网站,建立网上课堂,运用即时通讯、群组、博客、手机报等形式使学生可以广泛了解和阅读各种经典之作,利用互联网的互动式特点开展信息交流活动,发表阅读心得。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有文化教养的人。国学教育旨在重视和发挥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教育功能,在当代大学生的头脑里传统文化的精粹积累得越多,他们现代化眼光将会越加深邃,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会更加强烈,这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关键,也对祖国的发展与强大具有重要意义。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