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工艺学第六章机械装配工艺基础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569899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制造工艺学第六章机械装配工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汽车制造工艺学第六章机械装配工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汽车制造工艺学第六章机械装配工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汽车制造工艺学第六章机械装配工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汽车制造工艺学第六章机械装配工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制造工艺学第六章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制造工艺学第六章机械装配工艺基础(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本章要点,机器装配方法,机器装配工艺规程,1,一、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机器装配工艺规程,定义:机器装配是指按规定的精度和技术要求,将构成机器的单个零件结合成套件(合件)、组件、部件和产品的过程。装配是机器制造中的后期工作,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套件装配齿轮 1基准零件 2铆钉 3齿轮,机器装配单元,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独立的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构成的单元体。,套件(合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由若干个零件永久连接(铆或焊)而成一个整体。它是机器最小装配单元,其装配称为套装。,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2,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组件是在一个基

2、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及零件构成的组合体,没有明显完整的功能作用,其装配称为组装。,部件(总成)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及零件构成的组合体,其装配称为部装。部件在机器中能完成独立、完整的功能。,机器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部件、组件、套件及零件构成的,具有独立功能作用的完整机械。其装配称为总装。,3,清洗零件装配前均要进行清洗,以清除在制造、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粘附的切屑、油脂和灰尘。清洗对提高零件的防锈能力也有帮助。 平衡旋转零件,特别是高速旋转零件装配前应进行平衡。对于飞轮、带轮等盘状零件只需静平衡,而对于长度大的零件还需进行动平衡。旋转体内的不平衡质量可用加工去除法或加配重

3、质量法进行。 过盈连接常用的过盈连接方法有压入法和热胀冷缩法。 螺纹联接是机器结构中最广泛的零件联接方法。 校正各零部件本身或相互之间位置的找正及调整工作。,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机器装配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注意:机器装配除上述基本内容外,还包括装配后的调整、检验、试验、油漆和包装等环节。,4,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5,二、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 产品的装配图及主要零件的零件图; 产品的技术条件; 生产纲领。,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及内容 进行产品分析 (1)研究产品图纸,掌握装配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2)对产品结构进行尺寸分析和工艺分

4、析。 确定装配组织形式 (1)分为固定和移动两种形式; (2)确定装配设备和工艺装备。,6,拟定装配工艺过程 (1)划分装配单元,划分为五级:零件、套件、组件、部件、机器; (2)选择装配基准件,基准件通常是产品的基体或主干件; (3)确定装配顺序,绘制装配系统图。装配顺序一般是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难后易,先重后轻、先精密后一般。,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7,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4)划分装配工序。确定工序操作规范,选择装配工艺方法,选择装配设备和工装,确定工时定额、协调各工序内容,确定所需用工人的技术等级要求。,填写装配工艺文件(方法与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相同),8,一、机械装配精度,

5、装配精度的概念 装配精度是相关零件装配后在尺寸、相对位置及运动等方面获得的精度要求。装配精度是产品的质量指标,是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也是选择装配方法和确定零件加工精度的依据。 对于一些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的产品,它们的装配精度可根据国家标准、部颁标准或行业标准来制订。 对于没有标准可循的产品,其装配精度可根据用户的使用要求,参照同类产品的标准来制订。 对于一些重要产品,其装配精度要经过分析计算和试验研究后才能确定。,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第二节 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9,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机器装配精度内容,零件间的配合精度和接触精度; 零件间的相互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

6、零件间的相互运动精度。,10,1、互换装配法 互换装配法实质上是控制零件加工误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一种方法; 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两种。 完全互换法 概念全部机器在装配过程中每个待装配零件不需挑选、修配、调 整,装配后均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尺寸链解算采用完全互换法时,用极值法解算尺寸链,各有关零 件尺寸公差值之和应小于或等于装配公差,即:,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二、保证机械装配精度的方法,11,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特点装配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对工人技术要求不高,易于扩大生产;便于组织流水作业及自动化装配;易实现零、部件的专业协作,降低成本;但零件的制造精度要求

7、较高。,不完全互换法(大数互换法) 概念绝大多数机器在装配过程中待装配零件不需挑选、修配、调 整,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尺寸链解算采用不完全互换法时,用概率法解算尺寸链,各有关零 件尺寸公差值平方和的平方根应小于或等于装配公差,即:,特点零件加工误差可适当放大些,零件加工变得容易,成本降低;将会出现部分产品的装配精度超差(将有0.27%的不合格率)。,12,互换法装配尺寸链计算 采用互换法,当已知各组成环尺寸及偏差时,可进行尺寸链正计算, 以校核封闭环(装配精度);当已知封闭环时,可进行尺寸链反计算,以 确定某组成环的尺寸及偏差。 进行反计算的步骤: 求组成环平均公差;,第六章 机械装

8、配工艺基础,调整各组成环公差(重要)。,13,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注意:调整各组成环公差主要依据是各组成环的尺寸大小及加工 难易程度,同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轴承等标准件的尺寸公差,应采用标准件规定的值; (2)大尺寸或难加工的尺寸,公差应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3)调整后除协调环外,其余组成环的公差值应尽可能符合国家标 准公差值; (4)协调环公差值应根据各组成环公差与封闭环公差的关系式计算 求出,即:,14,【解】,1)建立装配尺寸链,校验各环基本尺寸: 2)确定各组成环的公差和极限偏差:按等公差法计算,各组成环平均公差为: T1 = T2 = T3 = T4 = T5 =

9、 (0.35-0.1)/ 5 = 0.05 考虑加工难易程度,对各组成环公差进行适当调整(A4公差不变,选A5为协调环)。得到:,T4 = 0.05, T1 = 0.06 , T2 = 0.04 ,T3 = 0.07 , 各组成环公差等级约为IT9。,,,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15,3)计算协调环的公差及偏差:,除协调环以外各组成环公差按入体标注:,最后可确定:,协调环中间偏差为:,协调环公差为:,协调环极限偏差为:,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16,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解】,建立装配尺寸链,校验各环基本尺寸:, 确定各组成环公差的平均偏差:,A5为协调环,以平均公差为基础,调整各组

10、成环公差: T1=0.13mm,T2=0.075mm,T3=0.16mm,其公差等级为IT11。 T4=0.05mm(标准件),17,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确定各组成环极限偏差为:, 计算协调环公差及偏差:,协调环A5的中间偏差为:,协调环A3的上、下偏差为:,18,2、选择装配法 将配合副中各零件仍按经济精度制造(各零件公差放大),然后选 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 选择装配法有三种:直接选配法、分组装配法和复合选配法。 直接选配法 由装配工人从许多待装零件中,凭经验直接挑选合适零件试配,以保证装配精度,如活塞环的装配。 其特点是操作简单,但挑选时间长,精度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

11、平,且不适合流水线生产。 分组装配法 将零件的制造公差放宽几倍(一般放宽34倍),零件加工后测量分组(公差带放宽几倍就分几组),并按对应组进行完全互换法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19,特点:零件公差要求不高,便能获得高的装配精度;同组内零件可完全互换(分组互换法);但零件储存量增大,生产管理工作量增加,使流程复杂化。 注意事项: (1)配合件公差应相等,公差增加应同向; (2)分组数不宜过多,以免增加工作量; (3)粗糙度和形位公差应保持原要求; (4)应采取措施使装配零件配套。 复合选配法 先将零件预先测量分组,装配时再在各对应组内凭工人的经验直接选择装配; 特点:配合

12、件公差可以不等;装配质量高,速度快,能满足一定生产节拍的要求。,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20,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活塞与活塞销组件图,【解】,1)建立装配尺寸链 如图示。,21,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2)确定分组数。 零件平均公差为0.0025mm,其加工经济公差为0.01mm,则公差放大倍数(分组数)为:,若采用完全互换法装配,则活塞销和销孔所分配的平均公差为:,可见,由于平均公差为0.0025mm,零件制造困难,不经济,故生产中采用分组装配法。,22,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3)画出活塞销与活塞销孔的公差带图:,4)确定各尺寸:若活塞销直径尺寸定为: ,将其分为 4 组,解图

13、示尺寸链,可求得活塞销孔与之对应的分组尺寸如下:,23,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3、调整法 概念:调整法是选用一个可调整的零件,在装配时调整它在机器中的相 对位置或选用一个尺寸合适的该调整件以达到装配精度。 特点: (1)能达到很高的装配精度; (2)可按经济精度确定零件加工公差; (3)装配精度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 (4)有时调整时间会很长。 适用:组成件数比较多,而装配精度要求又高的场合。,调整方法: (1)可动调整法:采取改变调整件的位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使用 调整螺母)。 (2)固定调整法:采取预先设置几档定尺寸调整件(垫圈、轴套),装配时根据需要选择相应尺寸的调整件装入,以达到

14、装配精度的方法。,24,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4、修配法 概念:在装配单元中指定某零件上预留修配量,装配过程中用手工锉、刮、研等方法修去该零件上的余量,以满足装配精度。 注意:修配法及调整法在原理上是相似的,都是通过调整件来补偿其他组成环的累积误差,只是具体方法不同而已。,25,特点: (1)能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2)可降低零件的加工精度; (3)但增加了手工工作量,劳动强度增加,生产效率低; (4)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 (5)不便于流水作业。 修配方法: (1)单件修配法选择一个固定零件作修配环; (2)合并加工修配法将两个或多个零件合并进行加工修配; (3)自身加工修配法机器总装时自已加工自已的方法。,第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注意事项: (1)应选易修配加工、易装拆的零件; (2)不选公共环作修配环; (3)通过计算,合理确定修配件的公差。,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