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上传人:细*** 文档编号:605598 上传时间:2017-04-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镇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镇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镇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镇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20PC 年,旬阳县石门镇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及方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为建设“绿色、环保、富裕、和谐、宜居石门”,推进石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紧紧围绕市、县、镇发展主基调,不断创新举措,加大工作力度,按照“唱好重头戏、打好主动仗、创造新业绩、形成新亮点”的总体思路,不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实现全镇超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一是强化内外宣传,奋力开创宣传工作新局面。扎实推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增强了新闻宣传实效。围绕反映省级文明村镇创建、石门人民精神风貌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这一宣传主线,先后在市县新闻媒体刊发各类新闻稿件 250 余篇(条),其中“石门镇: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环境优美宜居家园”、“ 石门镇突出“四抓”推进干部作风建设”、“ 石门镇“四坚持”狠抓干部作风建设”、“ 石门镇“三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石门镇人大强化监督确保民生工作落实处”、“ 石门镇倾全力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旬阳县检察院联镇包村注重办实事”、“ 石门镇人大:调研“特色产业”助推农民增收”、 “石门镇:四举措推进“绿色机关”创建工作” 、“石门镇:建机制狠刹节假日不正之风” 、“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石门镇“四举措”强化基层党建工作” 、“

3、石门镇:五保老人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等 100 余篇(条)新闻稿件分别被法制中国网、当代陕西网、陕西农村报网、陕西党建网、安康日报、网易、新华陕西网、人民网、法制网陕西频道、搜狐、凤凰资讯、中国报道等中省市多家主流媒体刊发宣传报道,大大提高了石门镇的对外形象。二是强化理论武装,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1)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全年共组织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 12 次,积极指导各村(社区)党支部学习,镇村(社区)干部理论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2)深入开展理论调研。镇党委中心组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形成调查报告 30 余篇,为镇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推动石门快

4、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三是强化文明创建,构建文明和谐新环境。(1)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展良好。镇党委精心组织了“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夫妻”评选及文明村镇创建、文明生态村建设“五乱治理”等活动,经村民大会讨论通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发放到户。目前,该镇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镇,共创建市级文明机关 1 个、县级文明单位 2 个、文明村 2 个,文明校园 1 个;评选表彰“十星级文明户”2560 户,“好婆婆、好媳妇、好夫妻”12 名。(2)“学雷锋”等志愿服务活动效果良好。以“弘扬雷锋精神、共建和谐文明新石门”为主题,以 3 月“学习雷锋月”为契机,紧紧结合汉江流域水源地环境综

5、合治理、文明村镇创建等工作,广泛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发放了学雷锋我们在行动等宣传资料 7000 余本(册),召开“向雷锋同志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报告会 16 场,参会人数达 2000 余人次。四是强化文化惠民,促进文化大发展。全镇 12 个村,村村建起了惠民书屋,各类科技书籍等达到 10 余万册,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以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为抓手,成功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庆祝建党 93 周年、道德模范走进新农村、文明创建走进新农村、“文化惠民进农村、文明创建见行动”及“唱响关爱情、践行中国梦”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 10 余场次;配

6、合县委宣传部、县科协、县中医院等县级有关部门,在该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3 场次;积极开展乡村文化建设调研活动,农村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五是强化舆情管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网络宣传呈常态化,有效开展了“创建文明 与我同行”等专题网络宣传,有效维护了该镇对外正面形象,为全镇打造科学发展升级版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镇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20PC 年,蓼泉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四个坚持”的发展理念,按照“蔬菜富民、项目强镇、养殖富户、流通活镇、科教富村、生态靓

7、镇”的工作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省级文明乡镇创评为契机,以“道德讲堂”、学雷锋志愿服务、“五星文明户”和“美丽家庭”创评等为载体,切实加强群众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家园创建活动,全镇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化水平逐步提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将学习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精心组织实施“24 字人知人晓”宣传工程,通过绘制道德文化墙、制作宣传图版、集中学习、组织宣讲、发送手机短信等方式,深入开展文明餐桌、文明网络等创建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和

8、普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各村建立健全完善了村规民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群众的思想指引和价值坐标。通过开展“勤廉兼优好干部”、优秀家庭成员评选等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养成注重品行、爱岗敬业、孝敬老人、团结和睦的思想意识。目前,全镇共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图片 56 块,绘制道德文化墙5000 多米,建立镇村“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在节假日组织志愿者开展扶贫助弱、环境卫生整治、爱心帮扶等活动 11 次,形成了我行我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凝聚了发展正能量。同时,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主要抓好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坚持领

9、导先学先悟、先思先想,全年中心学习小组学习 32 次。二、以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为抓手,将新型农民培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镇党委始终把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培育文明乡风的主抓手,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多层面、多形式地组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一是群众性创评树立标杆。广发组织开展了“美丽家庭”、“五星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创评活动,引领群众以卫生整治为荣、创业致富为荣、团结和谐为荣、尊老爱幼为荣、热心公益为荣,形成了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全镇评选“美丽家庭”共 57 户,表彰命名“美丽家庭”10 户、镇级五星文明户 9 户,推荐上报县级

10、五星文明户 9 户,村级五星文明户 45 户,各单项典型户 149 户、推荐上报县级道德模范 5 名,制作了道德“红黑榜”对评选的典型和不良行为进行广泛宣传和曝光。二是“道德讲堂”德育群众。健全完善镇村道德讲堂网络,建成湾子等 8 个村道德讲堂阵地,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以文明礼仪、道德知识讲座等为主题活动,参与群众达350 多人次。通过用身边的典型和传统美德故事感召身边的群众,在全镇形成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氛围。三是科技培训充实群众。结合党员冬训活动,依托镇村远程教育网络、培训中心、农家书屋等阵地,邀请市县农业专家教授和技术骨干进村入社,扎实开展日光温室、奶肉牛养殖、拱棚蔬菜、电焊、家政服

11、务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了 95 场次,受训群众 2400 多人,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三、以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契机,将提升文明程度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一是持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社创建活动。以“一村十社百户千人”创建活动为载体,持续大力实施门店整修美化、文明集镇创建、集镇卫生清洁、集镇绿化美化 “四项工程”,创建生态文明社 11 个;加大“逢二”赶集市场规范力度,使赶集市场功能日益完善。二是深入开展“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家园创建活动。20PC 年着力打造寨子村、墩子村“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家园示范点,示范点建设成效明显。同时,积极抢抓项目机遇,争取农村公

12、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道路硬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文化广场建设、乡村舞台建设等重点项目 11 个,建成唐湾、双泉、镇文化体育广场 3 个、乡村舞台 4 个,全镇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村容整洁工作。扎实开展整体推进“四化”村建设和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建立了柴草清理环境卫生保证金制度和“月查季评年议”的督查检查机制,建立镇村环境卫生红黑榜,着力从群众卫生习惯养成、农户家庭文化氛围营造、美化绿化净化等方面对村社居民点进行综合整治,全镇栽植国槐、丁香花、松柏等各类风景树 1500 株,修剪粉刷树木 5000 余株,修建 3000 平米垃圾填埋场1 处,配置分类式垃圾箱 33

13、个、垃圾斗 23 个、人力垃圾保洁车 18辆、5 吨后装压缩式垃圾清运车 1 辆,建设日处理量 20 吨的污水处理设施 1 套环卫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并组织镇村干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 10 场次,全镇柴草清理率达 98.6%,镇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四、以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为动力,将精神文化生活转化为改革发展的正能量。依托镇、村、社文化阵地,组织开展了农民运动会及五星文明户表彰大会,特别是湾子村成立了老社火队、太平鼓队、文艺演出队 3 个,共 130 多人参加,购置了演出道具和服装,还专门邀请了县文化馆的老师编排文艺节目、广场舞,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不断加强村级文化阵

14、地建设,新建蓼泉镇文化体育广场 1 处、唐湾村社区服务中心 1 处、完成唐湾 2200、下庄 2500的文化体育广场建设,新建村级乡村大舞台 3 个。扎实开展迎新春社火调演、文艺节目汇演、二月二民俗文化节、三八和纪念建党 94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培育了宋友彪、司学军等 2 名文化产业带头人。开展“快乐老乡”活动 3 次,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文化下乡,参与群众达到 2000 多人次。五、以志愿服务为突破口,将凡人善举作为引领社会新风尚的鲜明旗帜。以“德润蓼泉”为主题,广泛宣扬身边好人、凡人善举。建立健全志愿者登记注册、培训、服务记录等制度,全镇建成志愿者服务工作站 10 个,组建不同类型的志愿者服务

15、队 6 支,志愿者 150 余人,形成了覆盖镇村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以“邻里守望,情暖陇原”为主题,春节期间组织志愿者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送春联、贴对子、打扫卫生、送政策、技术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二月二”、三八、“五四”期间,组织广大志愿者为群众发放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宣传资料,并为群众现场测量血压、发放药品,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同时,围绕党政工作大局,组织志愿者组成理论宣讲小分队,深入村社农户开展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宣讲活动,有利地推动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经常化。今年以来,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资源利用

16、不足。村农家书屋、幸福老人院、健身场所等逐步建立起来,但闲置严重,有报无人读、有书无人看、有器械无人健身的情况较为普遍。二是载体创新不够,按照创评不重复的原则,创评的文明户范围不广、带动效果不明显。三是利用新兴媒体力度不够,还是利用原来悬挂图版、设置公示栏等形式进行好人好事宣传,利用新兴媒体比如微平台、互联网的力度不够。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建立名为“美丽蓼泉”的微信公众平台,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形成“人一我十”的认知,为“美丽乡村”注入新活力。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教育和宣传融入到社会事业的各个方面,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众中“日行而不自知”;三是在持续深入开展“美丽家庭”、“五星文明户”、“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家园、文明村镇等创评活动基础上,继续创新载体,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四是依托道德讲堂,深入挖掘各类道德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促使精神文明工作在上新台阶;五是加大农家书屋运行管理督促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