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罗丹的雕塑》教案 人美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549117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罗丹的雕塑》教案 人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罗丹的雕塑》教案 人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罗丹的雕塑》教案 人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罗丹的雕塑》教案 人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罗丹的雕塑》教案 人美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罗丹的雕塑》教案 人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罗丹的雕塑》教案 人美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丹的雕塑教学目标:1、欣赏西方近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人物罗丹的作品,了解以法国为中心的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及风格。2、通过欣赏罗丹等人的雕塑作品,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对自己情感的抒发。3、通过对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的临摹,初步了解雕塑的艺术方法及其工作的艰辛和快乐。教学重点:1、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2、通过对罗丹的作品的欣赏,领悟其内心情感的表达。教学难点:作品通过艺术语言,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和艺术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 组织教学(1分)二、 导入(3分钟)三、 罗丹简介(2分钟)教师检查

2、学生课前准备的历史资料和图片;组织学生分组坐好。通过对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的回忆,介绍西方雕塑艺术的状况及罗丹雕塑的地位引入课题。1、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在课前所了解到的有关罗丹的生平。2、请同学们讨论“艺术的最终表现是艺术家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板书罗丹的雕塑。奥古斯特罗丹法国雕塑艺术家。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1840年11月12日生于巴黎平民家庭。24岁才开始正式从事艺术事业。1875年,罗丹旅游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等大师作品使他激动不已。1877年他依据真实人物塑造的名为“青铜时代” 男子裸体雕塑获得赞扬。1880年,他的强调表现人类

3、美德为主题的裸体塑像“施洗约翰”展出,进一步提高了罗丹的声望。自此罗丹建立了个人工作室,并接受政府定件,题材自定。他便选择了取材但丁“神曲”的“地狱之门”这一与建筑紧密相连的巨大艺术工程,耗去了他后半生的整整37年,至逝世也未完成。结合“地狱之门”完成的“吻”、“思想者”、“亚当”、“夏娃”等获得普遍的赞扬。1886年完成历史纪念雕像“加莱义民”。其后,完成“巴尔扎克”、“雨果”等一系列名作家、艺术家的塑像。 1916年法国政府为答谢罗丹把全部作品捐献国家,特建立罗丹博物馆。1917年11月17日罗丹在巴黎附近的缪当去世。学生从美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历史价值等方面分析。学生分组收集各类资料的

4、工作在课前准备,讲述资料的同学要事先进行筛选。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向其他组或同组的同学提问。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罗丹雕塑的关注和兴趣。四、罗丹的雕塑作品赏析(10分钟)深入分析加莱义民(10分钟)欣赏其他作品:运用4种方法分析作品五、课堂作业(15分钟)六、小结(3分钟)1、加莱义民历史背景: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英国军队即将攻陷法国的加莱市,加莱市被英军围困将近两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爱德华三世提出残酷的条件: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

5、手里,才可保全城市。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图片展示加莱义民的不同角度。加深学生对雕塑是三维立体作品的印象。作品题材:六位市民慷慨赴死的情景。刻画了不同身份的市民在面对死亡时的内心活动。形式分析:雕塑构思新颖。罗丹用深刻的心理刻画和鲜明的性格表现,使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作品评价: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现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局部分析:通过对作品的局部分析对作品能深入的了解和简单的分析。(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讨论分析达成目标)。提问:六位义民中哪位是挺身而出并鼓舞别人的长者?哪位昂首挺胸拿着将要交给英军的钥匙?哪位扭过头去,不敢面对现实?哪位是痛苦抱头的年轻

6、人?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模仿雕塑中的动作,和大家分享。总结:群像富有戏剧性地被排列在一块象地面一般的低台座上。组雕是一个整体,是一种充满着可歌可泣的义举形象的整体。罗丹以彻底逼近真实和深入探索的精神,尖锐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现在震撼着人民的心。2、地狱之门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 地狱篇构思创作的,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3巴尔扎克像 罗丹创作了一系列著名文学家、艺术家雕像其中最为著名并引起争论的是大作家“巴尔扎克”像。为了将这一伟人的精神充分表现出来,罗丹重读了一遍巴尔扎克的主要著作,收集当世人对大作家音

7、容笑貌的描述,研究了法兰西剧院的巴尔扎克半身塑像,又到巴尔扎克的故乡都兰尼等地体现生活。在此基础上,罗丹又以现实生活中的相似者为模特儿塑造了七个巴尔扎克裸体人物,又将巴尔扎克写作时常穿的僧侣黑袍塑加在裸体上,就这样花费了七年时间,最后完成了“巴尔扎克像”。4.思想者:198129.5134厘米,18801900年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时,费劲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后来独立出来,放大3 倍。最初罗丹给这尊雕像命名为诗人,意在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 罗丹为什么要用这尊粗壮结实的裸体形象来创造思想者,并把它安放在

8、他的大件浮雕门饰地狱之门的顶上,用罗丹自己的几句话来解释,他说:“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情感,形体表达内在精神。对于懂得这样看法的人,裸体是最具有丰富意义的。”雕刻家在这件作品中,一方面采用了现实主义的精确手法,同时表达了与诗人但丁相一致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对人类的苦难遭遇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悲痛。临摹罗丹的雕塑思想者1、雕塑的分类2、泥塑的基本手法3、临摹要求: a、比例确当b、形体基本准确 c、注意人物内在神情的表现(四)、思考与讨论:1、谈谈你对罗丹雕塑的理解及感受。2、试分析罗丹作品的风格。3、归纳总结: 对罗丹来说,艺术的美存在于内在的真实表达。它的雕刻作品,无论是青铜雕

9、还是大理石雕,一般采用两种风格:一种是刻意造就粗糙表面和粗旷表面造型的颇有个性的风格;另一种,其特征是抛光的表面和精细的外型。作品的特点:一、高超的艺术技巧,特别是刻画人物心理技巧;二、对人体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娴熟的表现力;三、不断的探索和勇于革新的精神。罗丹的思想与作品是极其一致的,充满了忧郁、苦闷、伤感,及对命运的挣扎。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忍辱负重、现实生活的内涵写照,他的艺术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义的表露,是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自然爆发。这正是能够启发观众、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教师总结: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

10、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罗丹认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籍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体塑造融于一体罗丹不仅在艺术精神上继承了雕塑的传统内涵,而且还发展了雕塑的新概念和新形式,特别是在对雕塑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刻画人物形象的内在品格与个性特征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的一系列雕塑创作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堪与以前的艺术大师媲美,并且还架

11、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可以说,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思考。学生配合教师共同完成局部分析。学生可以展开联想,充分发挥。按小组到台前展现动作。尝试分析作品,积极交流信息,感受不同雕塑作品。小组进行讨论后总结罗丹作品的风格,其他组同学指出不足或填补知识空缺。跟随教师的步骤一步步构图,刻画小部分细节。注重罗丹雕塑内心表达,线条刚劲有力。学生倾听,及时反馈知识点。学生自己总结本课体会。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发掘其内在的历史价值。穿越历史时空,让学生想象作为古人的感觉。提高学生兴趣。学生初步掌握欣赏评述罗丹雕塑作品的方法步骤。举一反三,读懂美术作品。尽量达到比例准确,构图完整。有意识的加强课程内容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审美素质。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