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十六讲 易错排查练(第五~六章)讲练结合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549004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十六讲 易错排查练(第五~六章)讲练结合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十六讲 易错排查练(第五~六章)讲练结合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十六讲 易错排查练(第五~六章)讲练结合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十六讲 易错排查练(第五~六章)讲练结合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十六讲 易错排查练(第五~六章)讲练结合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十六讲 易错排查练(第五~六章)讲练结合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十六讲 易错排查练(第五~六章)讲练结合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十六讲 易错排查练 (第五六章) 易错点1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分析 错误 原因 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区分标准认识模糊。 一句 箴言 判读时注意出生率、死亡率的曲线变化及其在不同年份对应的数值分布特点,并要结合某区域人口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 下图为1985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 ) A1985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B1987年以来,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C2002年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死亡率 D2006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变化较小 2目前,我国人口( )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迅速 B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

2、率低 C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年净增人口少 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出现人口负增长 1D 2.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1987年,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故A项错误;1987年以来,人口总量持续上升,故B项错误;2002年以后,人口死亡率超过人口自然增长率,故C项错误;2006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变化较小,故D项正确。第2题,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类型为现代型,为“三低”的特点。 易错点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错误 原因 对人口增长率与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 一句 箴言 某地的人口增长率应等于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和,如果和大于0,则人口持续增长,反之则减

3、少;机械增长率反映的是人口的迁移状况,其值大于0,说明人口迁入,反之为人口迁出。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下图为20062014年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 ) A持续上升 B先增后减 C持续下降 D先减后增 4推断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房价增长快 B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C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D产业升级和转移 3B 4.D 第3题,在2006年到2012年间,该地机械增长率大于其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绝对值,此时间内该地人口规模持续增长;2012年后该地机械

4、增长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亦同步下降,两者之和小于0,人口规模持续下降。第4题,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逐渐减小,说明迁入人口数量减少,结合我国东部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水平高,引起产业升级和转移的实际进行分析即可。 易错点3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及主要功能区的区位分析 错误 原因 对城市中各类土地利用方式所占总用地面积的比重大小差异及空间分布差异掌握不准。 一句 箴言 结合城市功能区的布局特点,牢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分布特点;在各类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中,住宅用地面积最大,所占比重最大,而商业用地所占比重很小,工业用地则是越往城市外围,所占比重越大。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

5、读图,回答56题。 5曲线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6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5C 6.B 第5题,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用地,因此为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多分布于城市中心和街道两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度高,占地面积最小,因而为商业用

6、地。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因而为工业用地。第6题,在12千米处作平行于纵坐标的线,然后分析三种类型城市功能分区用地比重的变化,即可得出结论。 易错点4 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判断及影响因素分析 错误 原因 对功能区布局的特点及布局原则把握不准。 一句 箴言 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大城市中心往往是中心商务区,这是城市的核心区,建筑物高大密集,商业活动繁忙,内部分区明显;二是在城市功能区布局中,工业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往往要有隔离带,可能是绿化带、河流、公园或其他的人口分布较少的公共用地。 (2018湖南永州市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两个公交站

7、台(甲、乙)分布示意图和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图示区域最可能是(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8关于街道M、N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 AM方向近郊区 BM方向近商业区 CN方向近文化区 DN方向近工业区 7C 8.B 第7题,读图,78点钟,上车人数增加很多,出行人数增多;17点左右下班时间下车人数增多,回家人数增多,说明该图示区域最可能是住宅区,选C。第8题,读图,78点钟,甲站上车人数增加很多,行车方向是M方向通向近人口活动比较多的地区,不可能是近郊区,应该是繁华的商业区;去N方向人数少,说明N方向不可能是人数活动较多的地区,不是近文化区

8、和近工业区,选B。 易错点5 城市化含义及特点分析 错误 原因 对城市化水平的含义理解不到位,导致计算时出现失误。 一句 箴言 城市化水平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进行计算时,必须在图中读出某年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取二者之和即为该年的总人口。此外在曲线图中衡量城市化速度时,应主要看城市人口变化曲线的陡直特点,该曲线变得陡直的时段为城市化进程较快的时段。 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回答910题。 9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A10% B20% C30% D40% 10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9

9、0年代后期 9B 10.D 第9题,由图可知,在1982年城镇人口约为20 000万人,乡村人口约80 0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城镇人口/总人口20 000万/(20 000万80 000万)100%20%。第10题,A项中60年代初期,城镇人口比重没有上升反而下降;B项中70年代中期,城镇人口比重也是下降的趋势;C项中80年代中期,城市人口数量增长有所加快,但农村人口数量基本没有变化,城镇人口比重没有较大程度的增长。观察本地理图像的变化趋势需要看图像的斜率,斜率大的增长相对较快,同时乡村人口的减少也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由此可以知道D为正确选项。 易错点6 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

10、及其差异分析 错误 原因 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特点理解不透。 一句 箴言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缓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快。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 )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1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个国家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11C 12.C 第11题,读图可知,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始终高于美国,A、B项错误;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且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C项正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D项错误。第12题,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价格上涨;随着城市化的高水平发展,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大,相应地,第一、二产业比重不断减小;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质量得以改善。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