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选考部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548165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选考部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选考部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选考部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选考部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选考部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选考部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选考部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5)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2过程(1)爆发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加入战争。(2)第一阶段:1914年8月至1916年底。主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协约国掌握了主动权。(3)第

2、二阶段:1917年4月至1918年11月。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4)结束:1918年11月,协约国与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3后果和影响(1)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削弱了英法,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构成由对德凡尔赛和约及对奥、保、匈、土等国的和约共同构成四国条约五国条

3、约九国公约实质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格局影响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但由此建立起的和平并不长久2.非战公约:1928年8月,美、德、法、比、英、意、日、波、捷等15国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3国际联盟(1)成立:1919年4月,通过国际联盟盟约。维护和平的原则。实行“集体安全”。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2)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加强国际合作。(3)历史地位: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但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背景(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

4、含矛盾的发展。(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3)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催化”作用。(4)局部反法西斯力量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5)英法等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2过程战场扩大转折反攻西欧荷兰、比利时、法国先后投降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北非英军与德、意军队展开拉锯战阿拉曼战役美、英联军在西北非登陆东欧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太平洋战场日军突袭珍珠港中途岛海战瓜岛战役3.影响(1)为基本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2)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3)客观上推动和诱导了科学技

5、术的发展。(4)唤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生命与自由等问题的重视和反思。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1)原因战时同盟解体,雅尔塔体系形成。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2)表现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约。(3)特点:二战后美苏间进行了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在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并未避免。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1)20世纪70年代特征:由对峙走向缓和。表现:尼克松政府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推行多极均势外交。苏联开

6、始推行“缓和”外交。(2)20世纪80年代特征:战略优势转向美国,美苏关系再次缓和。表现:美苏签署了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双方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协议。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1)背景:二战后初期,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两个国家。南北政府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和冲突。(2)经过爆发:1950年6月。扩展:美国操纵“联合国军”直接干涉朝鲜战争。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结束:1953年7月,签署朝鲜停战协定。2越南战争(1)背景二战后,越南独立以后开展抗法战争。美国扶植傀儡政权,越南分裂局面正式形成。(2)经过爆发:19611964年“特种战

7、争”。发展:1965年,美国将侵越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3)结果:越南取得胜利,美国从越南撤军。3中东战争(1)原因: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2)含义:19481982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5次战争,统称为中东战争。(3)核心问题:巴勒斯坦问题。(4)曲折的和平之路1991年10月,阿以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进行和谈。1993年,巴以双方签署了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4两伊战争(1)原因:各种历史的、现实的、民族的、宗教的矛盾交织在一起。(2)经过: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一直持续到1988年。(3)影响:两伊战争造成了

8、两国经济的全面倒退,造成了中东的分裂,为美苏等大国插手海湾地区创造了条件。5海湾战争(1)背景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石油、领土和债务等方面长期存在尖锐的争端。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吞并科威特。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对伊拉克实施全面制裁,并授权多国部队使用武力解决海湾危机。(2)经过1991年1月,多国部队实施“沙漠风暴”行动,使伊拉克遭受沉重打击。1991年2月,多国部队发动“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迫使伊拉克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基本结束。(3)特点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也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整个战争中多国部队海陆空立体、全面作战,规模大,节奏快,双

9、方伤亡人数悬殊。电子战、信息战诞生。六、和平与发展1联合国(1)建立背景:国际联盟破产;二战洗礼呼唤新的国际组织建立。标志:1945年,51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等。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2)活动在中东战争、两伊战争、裁军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世界人权宣言和推动非殖民化。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人道主义援助。维护妇女、儿童权益。2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依据随着生产力发展和全球化,世界成为息息相关的整

10、体。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优先发展经济成为时代潮流。维持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2)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战争危险依然存在。和平力量不断增强。(3)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生产力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离不开和平环境。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建立经济联系,形成利益共享;缩小各国差距,实现平等合作。1命题特点上,多是源于选修3中的重要战争。2命题范围上,多以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国家关系为主;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将选修与必修相结合进行考查。3命题的内容多与当前国际关系有关。将朝鲜、南海等国际热点问题与联合国的作用等历史问题相联

11、系,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当今世界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等相结合,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4考查形式上,都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5设问方式上,一般为2问,考查某种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或战争出现某种结果的原因及影响。考向一从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切入,隐性考查当前国际热点问题。例1(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

12、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13、,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可知,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根据材料“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可知,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根据材料中时间“192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第(2)问,根据材料“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根据材料“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

14、政治机构”“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可知,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根据材料时间中“192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最后得出结论:设想脱离现实。【答案】(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考向二将选修模块中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容与必修模块中抗日战争相关内容结合进行考查例2(2017全国

15、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