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3课《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1 人美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547735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秋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3课《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1 人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8秋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3课《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1 人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秋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3课《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1 人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秋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3课《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1 人美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家动手做条龙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龙的文化和知识,体会立体构成的作用。2、能力目标:用最佳的方法进行制作,形成起伏变化的龙的形象。3、情感目标:把龙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学情分析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它造型威武、气势雄健,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学生通过学习“龙”这传统的艺术形象,把“纸造型”的知识和方法融合在其中,贯穿立体构成知识的学习。3重点难点教学难点:了解龙的文化和知识,动手制作龙教学重点:把构成知识应用到龙的造型和结构中,让制作有新的创意。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内容教师播放歌曲龙的传人(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感

2、悟)教师提问:龙是什么样子?现实生活中有龙这种动物吗?学生回答:龙的形象很威武,很神奇! 龙它有很多动物的特征,很长,很大!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子孙! 现实生活中没有龙这种动物,它是古代人们迷信,想象出来的一种神的象征,一种权利的象征。 (学生根据平时理解和认识,争先恐后的相互讨论与回答。) 教师:好,同学们对龙的认识真不少,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认识传说中的龙。 (课件展示龙的图片,师生共同认识龙的形象,感受龙的威严,探讨问题。)活动2【讲授】知识讲解1、龙文化:(根据课件展示的图片、作品讨论)(1)、龙的起源: 龙的形象主要来源于古人对蛇的图腾文化;传说古人常遭蛇的袭击,

3、束手无策,先是恐怖,后又对它加以神化,当作能免除一切灾难的灵物,这种心理,使许多不可理解的自然现象得到“圆满”的解答。 (教师解释:图腾是一个或几个部落(氏族)共同信奉的旗徽和符号通常标记在一个木牌、旗帜或石柱上,这就是图腾。)(2)、龙的形象龙有九似 头似驼、项似蛇、眼似虾、角似鹿、 耳似牛、鳞似鱼、爪似鹰、腹似蜃、掌似虎; (图片展示龙的形象、种类、龙的九子,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民间艺术赋予龙的神武、庄严,形成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龙文化。)2、龙的制作(1)、龙头:先将杯底、杯口(不完全剪下)剪割下来,再将杯身剪开,分别剪出龙眼、龙耳;再取两杯子,做好龙角、龙须;后镶嵌而成;(2)、龙身与龙尾:

4、 龙身:先将几个去了底的杯身竖折一道,再用刀插上小眼,再两两用绳穿起;然后再用绳“腰系”在杯口,并留出头挂在铁丝扎成的“龙架上”; 龙尾:先剪下杯口,再斜剪出“尖三角状”的龙尾,挖出俩杯底、夹粘在彩纸上,并在另一杯底剪开插入即成。(3)、连接:用穿、捆、插等方法进行连接 (通过分步骤讲解龙的制作,把立体构成的知识贯穿于龙的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抽象的构成艺术,由难易简。活动3【活动】实践与评价1、动手实践: (学生分小组进行动手制作,在此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药瓶和玉米须结合制作,互相讨论,互相合作,教师巡回辅导)2、作品展示: (学生们眉飞色舞,兴高采烈的展示自己的作品。)3、

5、师生互评: 学 生 自 我 评 价:1)、对龙这一艺术形象是否喜爱?是否了解其思想文化内涵?2)、是否积极参与龙的制作活动?在造型上有无独创性?3)、能不能与同学密切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作品?活动4【练习】拓展性练习1、发挥想象讲述有关龙的民间小故事或民间传闻,强化对龙的感受;2、合唱龙的传人歌曲,进一步体会龙的精神,龙的文化;3、各抒己见,谈谈同学们自己喜欢的龙的形象。活动5【活动】小结课堂小结: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我们是龙的传人,把龙的形象作为尊严和吉祥的象征。通过学习本课,了解了龙的文化和知识,通过制作龙,间接学习了有关的立体构成的知识,合理的利用了废弃物,培养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的能力和相互帮助的精神。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